首页 -> 2006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验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而需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切合具体的教学现象进行创造。根据以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三个作文教学思想,可得到如下四个启示:
  1)示范作文应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制度来要求。作文教学在当今的学校教学中是一个令教师和学生都头痛的事。一方面,教师不知道作文课应如何教,教什么;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那么,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艰难处境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写示范作文应制度化。因为示范作文不仅能对学生写作文产生一种启蒙作用,还有利于师生心灵的平等交流、作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首先,示范作文的启蒙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示灯。”作文作为学生智力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理所当然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一盏重要指示灯。学生进校的初始,并不具备作文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尽管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有很多,但语文教师写示范作文则是众多途径中的首要途径。因为这是一个生活在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写的真文,它给学生一种亲近感和贴切感,而不像教材上的例文或名家名篇那样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这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缩短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尝试写作的初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体验;
  其次,示范作文是师生心灵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教师在亲自动笔写作的过程中能真切而深刻地体验到写作的艰辛和甘苦,从而理解和体谅学生写作的心情,提醒自己应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质量,而不能事先为学生预设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进而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作文成果展示给学生也要把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思考展示给学生,真正做到师生间心与心的平等交流。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把这种方式作为与学生交流谈心的一个手段,他经常把自己的文章和诗歌读给孩子们听,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以此点燃孩子们心灵中创作的火花;
  最后,教师写示范作文有利于作文创新。如今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越拉越远,许多学生厌烦甚至害怕写作文,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作文命题无新意,作文形式太守旧、固定,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而教师经常写示范作文就会引发他在实践中对作文命题、模式的思考,促使自己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作文进行审视,这就有利于作文的创新,同时也就避免了当今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写同一个作文题目的尴尬。在苏霍姆林斯基列举的一至十年级的233个作文题目中,没有一个相同的作文题目,也没有固定的作文形式,而总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多方向进行思维的空间:
  2)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苏霍姆林斯基说:“对语言的感受,以及试图用话语表达人最细腻的内心活动的愿望,这是真正的人的文明素养的重要源泉之一。”“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而作文就是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体验;用语言去描绘所见所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教师自身做起。他说:“我对语言的喜爱也在传给孩子,触动着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感受到语言的美,词语的芳香和细微色彩,也写描述大自然的作文,也作诗。”由此可见,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语言美感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培养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文学教师尤其注重自己语言修养水平的提高。“对语言的喜爱和语言美感,这在我们学校被视为文学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他们学校的许多文学教师都注重收藏那些具有重大艺术价值的著作,以使这些书成为审美修养的标准。由此可知,只有当语文教师自身具有了语言美感才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语言美感的可能性;
  其次是为学生创造培养语言美感的氛围,开展各种能够培养语言美感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本族语言的掌握,决定着个人智力兴趣和审美兴趣的丰富和广泛程度。力求使各科教师都来丰富孩子们的积极词汇,教他们正确地进行思考和运用内部语言,正确地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帕夫雷什中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培养语言美感的氛围,力图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此外,他们还创办祖国语言爱好者小组、戏剧小组、文艺阅读小组、文学创作小组;举办文学创作晚会、抒情诗晚会。他们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来为孩子们提供用词语表达那些使他们激动、愉快和他们所欣赏到的事物的美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和他们学校的教师还经常带孩子们到森林、果园、田野中去,在那里为孩子们朗诵描绘自然美和人的情感美的诗。他们不但为孩子们提供自然环境美,还为他们创设音乐美,他们为学生建立了一个音乐唱片库,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美和自然环境美的同时作用,可以促进孩子们语言美感的发展。”
  如果今天的语文教师能从这两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就不会遥不可及,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再为语言的运用而烦恼;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使作文充溢生机的一道阳光。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在孩子们针对这些素材进行创作时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即对素材的观察。离开了这一环节,作文就会变得空洞无味。他说:“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他建议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在大自然发生转折的时候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观察事物的变化,这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
  4)环境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帕夫雷什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环境的布置。“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牛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们学校充满了大自然的生气,他们把学校布置成书籍的海洋,走廊上挂满了名言、标语、名画,这里的每一样设施都企图尽它最大的可能向学生传递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引导,有所启示。我们竭力使孩子们所看到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他们力图使孩子们周围的每一种环境都能给他们的精神生活以启示,力图让环境成为学生获得丰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教师写示范作文、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有利于写作的环境,这一系列的行为无不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一盏重要指示灯。学生只有在这种轻

[1] [3] [4] [5] [6] [7] [8] [9] [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