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阿波丸”号巨轮沉没之谜

作者:罗学蓬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海军的一只小艇为争捞货物,忙乱中竟自沉水中,造成险情。多亏众人手忙脚乱救助,才使之免于葬身海底!
  除了可以漂浮的橡胶之外,沉船上还装载了大量其他的战略物资。总共打捞出3000吨锡、5.661吨云母、1285.5公斤铌钽、11公斤黄蜡,以及大批橡胶。从私人物品中发现了一些金银首饰,但并没有美国人清单上列出的大批黄金、白金与钻石。
  单是这3000吨锡锭,后来卖给香港一家公司,便为国家挣回5600万元的美金外汇。
  “阿波丸”装载的物资,大都是制造飞机的主原料。据专家们估算,一旦它们被偷运回日本,就可以制造出接近硫磺岛战役时日军所投入的空中力量。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而言,这将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战局危急,日本当局不得不铤而走险,背信弃义,密令“阿波丸”将战略物资偷运回国。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美军才决定在“阿波丸”返回国内的半道上,对其进行攻击。
  一场悲剧,就这样从偶然变成了必然。
  艰苦的打捞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由于我国的打捞设备相对落后,实际上采取的是手工作业,大兵团投入,以蚂蚁啃骨头的战术进行。
  虽然打捞工作马不停蹄,日夜进行,但全靠潜水员们一次又一次从深达五六十米的海底将货物捞出,最多者一整天也只能捞出15块锡锭。总量达3000吨的锡锭,加上橡胶等货物共6000余吨,按照这样的进度,仅靠目前的这600名潜水员,粗算起来也得花上8至10年的时间!如果再加上清除塞满淤泥的船舱,爆破覆盖在船体上厚厚的烂渔网,要捞尽船上的全部货物,不知还得增加多长的时间!
  水上的清理工作同样浩繁复杂。所有的尸骨和物品出水之后,都必须先冲洗干净,然后晒干、造册编号、装箱。一些已经破碎的木牌,记录着遇难者的姓名,更须细心拼对,用胶布贴牢。
  2008名遇难者,已经变成了重达一千多公斤的白骨。
  打捞上来的还有各式用具:手表、瓷盘、花瓶、茶具、化妆盒、银链、牙雕、神像、印章、金笔,一一分类整理,经与资料检验,绝大多数与遇难者的情况相符。
  张智魁一再嘱咐:虽然死者中有日本军政要员、战争罪犯,又有无辜平民,他们的遗骨混淆难分,但整体上说遗骨寄托着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因此,要小心翼翼地装箱存放,准备归还日本人民!
  如此缓慢的打捞工作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沉船的身份才得到最直接的证明。
  1980年7月9日,“沪救捞3号”在冲刷淤泥,寻找货物时,发现了金属的闪光。打捞人员急忙对它进行冲洗,当淤泥除尽,在场的人员几乎一齐惊呼起来:“阿波丸!”
  是的,“阿波丸”三个汉字清楚地刻在硕大的船盅上。并标明了建造年代和所属公司:“昭和十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由于船盅是船舰身份确凿无误的标志,这个物证已最有力地证明:中国打捞工作者历时数年打捞的沉船,就是“阿波丸”。
  打捞队从物资的出水情况判断,美日两国提供的“阿波丸”装载货物的资料,基本属实。
  资料还提到了3个保险柜,强调它们就是藏匿大量珍宝的金库。但让打捞队感到困惑的是,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位置,他们并没有找到这3个保险柜。
  金库,到底被藏在哪里呢?
  打捞小组决定从客舱入手。这样做,有两个目的。首先,这是事前便已经决定的主攻方向;其次,他们也希望从死难者的遗物中寻找蛛丝马迹。在打捞队员眼里,这些死者的遗物是会说话的。从一批明显具有东南亚风格的木雕上,他们看到了这艘船的出发地。在遗物中间,还有标明了死者身份的铭章、首饰、纸币和汇款单。在水下浸泡三十多年后,这些纸币和汇款单依然完好无损,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难道,它们的主人早就有不祥的预感,所以仔细地进行了封存?
  通过进一步搜寻,打捞队有了两个新的发现。一个是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去世以后分给后人的圆砚,其上还刻有“郑公孝胥安葬纪念”。还发现了郑孝胥儿子郑禹的一方印,而郑禹并未出现在“阿波丸”的乘客名单之中。
  郑孝胥,字苏戡,福建闽侯人。1930年追随溥仪,就任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1938年病死。他的遗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波丸”上呢?郑孝胥无疑是大汉奸、大卖国贼,但以当时和现今的标准,他都算得上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大文化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文物收藏更是无人能及。他的遗物出现在“阿波丸”上说明了什么?难道日本人果真在船上装载了中国的文物包括珍贵的“北京人”化石?
  
  虽然打捞队在断断续续的打捞过程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宝库,但“阿波丸”之谜,却愈发地诱人。
  中国政府决定,把拍卖沉船物资所得的5600万美元用以购买先进的打捞设备。
  1979年,从日本花重金购买的海上万吨浮吊“大力”号正式进入打捞现场,中国的深海打捞装备终于迈出了“鸟枪换炮”的第一步。
  可是,打捞队经过在各个舱室的仔细搜寻,对美国人和日本人先后提供的藏宝位置进行反复搜索,结果依然一无所获。
  这时打捞已经进行了长达3年的时间。难道美国人和日本人送来的有关“阿波丸”上载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15万克拉钻石的财宝清单是不怀好意的国际大忽悠?还是情报有误?
  在打捞沉船货物的同时,中国政府也注意和日本方面合作,搜集鉴定死难者的遗骨、遗物。
  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正式向日方转交“阿波丸”遇难者遗骨。368具遗骨,218箱遗物,由上海红十字会代表中国政府,分三次向日本政府移交。35年后,“阿波丸”的乘客,终于走完了自己的航程。
  尽管对“阿波丸”的财宝存在着种种疑问,但打捞领导小组还是作出一个决定,把“阿波丸”的驾驶舱局部起吊出水,然后结束整个“77·13工程”。
  在首先对“阿波丸”的驾驶舱进行解体打捞后,1980年7月6日,“大力”号开始起吊船头,由于船头过重,第一次起吊失败了。在经过慎重的准备后,第二次起吊开始了,沉没海底35年的“阿波丸”船头,终于破水而出。
  “阿波丸”的船名,已经被海水侵蚀,但英文名称的缩写,“AAAR”仍完好无损。打捞队将它拖到阳公码头,对它进行了分解,福建省平潭岛,成了它最后的归宿。
  1980年初,中国政府根据“77·13工程指挥部”送呈的报告,决定结束这一旷日持久的打捞工程。
  1980年1月,新华社发表消息宣告:
  “从1977年开始的清理牛山岛渔场水下障碍物,打捞日本沉船‘阿波丸’残骸的作业,经过3年时间,已基本完成……”
  当时,中国政府对打捞的财物进行了严格的保密。
  而保密的结果给世界的印象是:此次打捞一无所获。
  如此浩大并引得世界注目的打捞工程竟然偃旗息鼓,草草收兵!
  新华社的消息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有人为中国的失败幸灾乐祸,也有人以教师爷的姿态对中国指指点点。当然,还有人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欲盖弥彰,向国际社会隐匿捞起的巨额财宝……
  中国最大的深水打捞工程突然宣布结束,至今,对这个决策的解释还是众说纷纭,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阿波丸”的藏宝去向上。
  坚持打捞工程必须下马的同志认为,“阿波丸”即使装有财宝,也只能藏在驾驶舱前部和货舱。在4年的时间里,打捞队已经反复对这两个部位进行了仔细的搜索,价值数十亿的财宝,绝不可能从一批又一批的潜水员眼皮底下溜走。所以结论只有一个,“阿波丸”上根本就没有装载什么财宝。在这种情况下,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继续打捞,只能是劳民伤财,极不明智。
  

[1] [2] [3] [4] [5]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