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

作者:何克抗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和教育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后指出:要让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深入地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要能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作者分别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对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这一重大课题,做出了严肃而认真的回答。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学生素质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这一内涵,应当把握以下三点:
  (1)教育信息化是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而非仅仅指信息技术这一个方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2)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涉及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这两大范畴(前者侧重教育、教学的应用,后者侧重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应用);而非仅仅涉及教育、教学领域或教育、教学部门这一个范畴。
  (3)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时空限制、一定组织形式并有教师参与的特定教育活动,教学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教育信息化在强调应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和教育部门中应用与推广的同时,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领域(教学领域又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与推广。不抓住这个重点,教育信息化就会本末倒置,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只有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的这一基本内涵和以上三点,才能牢牢把握住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内容及重点。
  
  2.教育信息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按照上述基本内涵,我们来回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迄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并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说,在这一阶段的应用还不深入,也尚未确定应用的重点。简而言之,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
  (2)从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逐步深入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继续关注教育、教学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应用的同时,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应运渐转向教学领域,并强调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使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看,自1998年以来,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我们已经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信息发布与信息管理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普及:高校招生人数1998年是108万,2002年是340万,2006年则达530万,和1998年相比。增长了近5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硕士生、博士生在学人数以及公办和民办高校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大幅增长。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启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通过教育信息化与精品课程建设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是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高教司领导还多次讲话要求把教育信息化重点放在促进高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面。可见,就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在第二个阶段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还可以从近年来国际上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动向得到佐证:
  ◆ 2003年12月召开的ICCE(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的主题是“ICT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SecondWave)——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教育改革”。过去只是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一种手段、方法,这次会议则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整个教育的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可见,学术界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 微软于2004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国际信息化论坛,其教育分论坛的主题是强调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IT in education)来促进教育改革并实现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蛙跳式发展(Leapfrogging Development)。如何利用时间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要求实现蛙跳式即跨越式提升),开始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论坛的主题,这无疑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2005年11月于日本东京召开了e-Learning国际研讨会,其主题是“如何建立e-Learning的质量保障机制”。这说明质量是e-Learning的生命,同时也表明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认真追求的根本目标。
  为了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真正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来促进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达到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必须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做出严肃而认真的回答。下面先从应用层面看,应如何作出这样的回答。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从理论层面做出的回答
  
  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多媒体课件,另一种是网络课程。目前中小学应用较多的是多媒体课件方式,高等院校则两种方式都很常用(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倡导精品课程建设,而精品课程都要求能上网,以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所以这一两年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往往更多地采用网络课程方式)。
  
  1.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
  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小的多媒体课件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一般称之为“堂件”),较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涉及众多知识点,例如涉及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程。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管是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的“堂件”,还是涉及众多知识点的较大型课件),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即想要达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日标,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要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适用场合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于以下三个环节:创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