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

作者:何克抗

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①用于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创设情境,一是在一节课的开头,二是在一节课的中间或结尾。这两种情况的运用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完全相同。课首的情境创设,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主题上来:课中或课尾的情境创设,其作用则是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或是用于对情感类教学目标的巩固拓展与深化。
  ②用于突破重点难点——理、工科中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医学中的病理分析与手术过程,以及人文科学中的某些重要理论观点,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的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化学实验中某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其实际操作过程不容易讲解清楚又不便进行示范,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③用于促进自主学习——有很大一类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教具,更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
  (2)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最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特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理科的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和工科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用三维动画最为有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想了解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医科的各种手术过程和病理分析来说(如肿瘤转移途径、白细胞如何变形等),真实的动态的视频录像,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人文学科的许多理论观点则有赖大量资料和案例来说明,这就需要引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照片和相关的视频材料(而三维动画在这种场合通常没有用武之地)。
  对于艺术学科(如音乐、绘画)多媒体的音响与色彩无疑能发挥重要作用。
  (3)多媒体课件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4)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正确、形象、生动、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涉及动画、照片、图表、声音和视频。所有这些内容都要首先满足正确性要求,即保证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在此前提下,还应满足形象、生动和丰富(内容不能太单一,有关资料不能太贫乏)的要求。
  
  2.网络课程的有效运用
  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在网络课程的特征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交互性、共享性”。所以如何体现这两种最本质的特征,在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一般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测试;师生交互要求师生应有网上互动(例如网上辅导、答疑、谈心、讨论);生生交互要求学生个人之间、或在小组内、班级内应有网上的在线讨论、协作交流。
  网络课程的共享性需要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所以一般认为,“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至少不能算是优秀的网络课程)”。
  如何来满足上述这些要求呢?这就要靠教学设计,要靠有效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精品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这是精品网络课程的基础。但是光有这个基础还不够,还要有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脚本,而脚本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设计。可见,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有保证的前提下,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怎样使网络课程达到或接近精品课程的要求,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搞好教学设计,绝不仅仅涉及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本身,还必须关注其他的相关因素。
  教学设计是介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教学设计属于方法学范畴。教学设计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课程开发者所坚持的教育思想以及他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直接相关;另外,现在讨论的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即有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教学设计,我们当然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这个因素。所以,对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来说,应当首先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教学设计是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这种教育思想是否确实具有先进性;
  二是教学设计建立在什么样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这类教与学理论是否能适应网络课程的特定需求(传统的教与学理论可以满足课堂面授的需要,但不一定能适应和体现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特性与需求):
  三是要考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主要看所用模式是否能反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发展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不同模式要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去实现)。
  上述三个问题,是在从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注意并认真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教育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
  我们应当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几年间,整个国际教育界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大的转变。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90年代中期甚至到90年代末一直很流行。但是经过十年左右网络教育实践的探索以后,人们发现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由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所体现的网络教育确实具有其他媒体、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这种网络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比如,传统教育中的人文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更有效发挥等等就是e-Learning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强调二者的结合——既要发挥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也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也就是主张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结合称之为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简称B-Learnlng)。从教育思想看,这就相当于由“以学生为中心”转向“主导一主体相结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国际上教育思想的这种变化应当反映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来。当前,在一些较先进的网络学院所实施的十多种教育模式中,除了有基于超链接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协作交流、资源提供、网上虚拟实验和

[1]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