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存盘偶现的睿智
作者:林超然
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也许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
我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蹿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个买牛的人,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就是命运。我赶开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让一头急得乱跳的白公羊爬上去,这对我只是个小动作,举手之劳。羊的未来却截然不同了,本该下黑羊羔的这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了。黑公羊肯定会恨我的,我不在乎。羊迟早是人的腹中物,恨我的那只羊的肉和感激我的那只羊的肉,嚼到嘴里会一样香。在羊的骨髓里你吃不出那种叫爱和恨的东西,只有营养和油脂。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而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清楚。
我扔在路旁的那根木头,没有谁知道它挡住了什么。它不规则地横在那里,是一种障碍,一段时光中的堤坝,又像是一截指针,一种命远的暗示。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一个下午。也有几头牲口拴在木头上,一个晚上去不了别处。因为这根木头,人们坐到了一起,扯着闲话商量着明天、明年的事。因此,第二天就有人扛一架农具上南梁坡了,有人骑一匹快马上胡家海子了……而在这个下午之前,人们都没想好该去干什么。没这根木头生活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选自刘亮程著《一个人的村庄》,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运笔点拨]
刘亮程以其卓越的散文创作赢得了“乡村哲学家”的美誉。李锐说:“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蒋子丹说:“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在《我改变的事物》中,作家写出了一种独特的兴味,写出了一个人朴素的好奇和快乐,乡村充满着童话色彩,那里的生活让他沉醉,他不会忘记是村庄的历史养育和启蒙了他。刘亮程的笔下少有人性的复杂与丑恶,贫瘠而落后的乡村在他的心目中无异于香格里拉式的桃源。这源于他对“一个人的村庄”的热爱与宗教般的信仰。刘亮程也说过:“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但这并不影响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民众的纯朴善良。作家用他的方式给我们讲了一串关于乡村哲学的故事。这种思想在更多的人盲目趋近于城市的时候是很有警策意义的。
“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乐,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周立波于数十年前所幻想的壮观的散文场面终于在今天全部实现了,因为中国的消费文化基本发展成熟,散文可以选择一条属于它自己的路了,不论借助的是书刊、广播电视还是网络,都只是发表路径的不同,而相同的自是散文寻到了那一处叫做心灵的故乡。
[结语]
散文是一种独立而自在的文体,是一种被经常考试的文体,是一种技术性不太强,又很好运作的文体,当然这里面也有个“看似容易成却难”的问题,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巧于结构、苦心经营了。没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就不会有成功的散文,而这种个性常常就源于比别人“多看一点”、“多走一步”、“多想一层”。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做阅读中的“税官”,写作中的感受与审美都是日积月累之后而形成的一种品质,由差异性而决定的美感会带给人一定的新奇感和愉悦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作品更具吸引人的力量,而这一力量也常常来自人的转念之间。所以,每一个试图走近散文的人都不妨经常转一转念头,并抓牢这瞬息而生也是稍纵即逝的极易滑落极易逃掉的鼬鼠,让睿智的触觉灵敏无比,让美文之花开遍我们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