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的一天夜晚,山西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委员会的成员郭俊川把一个十七岁的青年叫到一间屋子里。
屋里只有一支蜡烛,光线昏暗,墙上挂着一面印有镰刀斧头的红旗。
郭俊川对屋子里的人介绍说:“他叫刘建国,贫农出身,念过小学,当过学徒,参加过牺盟会和二战区的工作,表现不错。现在本人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我愿意当他的介绍人。同志们有意见吗?”
在场的人纷纷表示同意。从这一刻起,刘建国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出身贫民 年少入党
刘建国,原名刘尚运,于1921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山西省崞县(现原平市)神岗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
刘建国的祖父是个见多识广的老人,非常崇拜关公、岳飞、包公等人物,平时喜欢给晚辈们说一些精忠报国、行侠仗义的故事,比如《岳飞传》、《杨家将》、《包公案》等等。
受到祖父的影响,他逐渐养成了嫉恶如仇、崇拜英雄的性格。
1936年8月,年仅15岁的刘建国进入了太原市柳巷崇实印刷厂工作。这份工作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热心善良的工友们都格外关照这个小弟弟,送他被褥、衣物、食物,还有一位老师傅专门教他识字排字,帮他实现了“不上学也要学会识字”的愿望。
那一年的9月18日,太原市各界人士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周年,宣布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人和阎锡山联合抗日的群众性统战组织。
刘建国和其他印刷厂的工人兄弟们也参加了大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活动,帮助共产党印刷一些传单和横幅。
1937年,太原沦陷,崇实印刷厂解散,刘建国报名参军。
在当兵前,他特地回家看了家人。爷爷一开始听说孙子加入了军队,很不以为然。当刘建国解释自己参加的是八路军时,老人才转忧为喜。
临行前,爷爷特地嘱咐他:“现在打鬼子,要像当年杨家将、岳家军一样,精忠报国,为国牺牲了也是光荣。如果侥幸活下来,做人要诚实,为官要清廉,千万不要像晋军那样胡作非为欺压百姓!”
这些叮嘱,一直印刻在刘建国心中,牢记了一辈子。
1938年,刘建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察冀军区民运部勤务员、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独立团政治教导员、八纵二十四师政治部保卫科长,华东军区保卫部保卫科长,先后参加了沂蒙山大青山战斗、大古台坚守战、山东日照甲子山攻坚战、临沂战役、莱芜战役、沂蒙山抗击战。
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曾发生过许多险象迭起又妙趣横生的故事,其中最令刘建国难忘的,是和山东八纵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鲍奇辰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两次交集。
押送俘虏 遭遇危机
1947年2月,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山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歼灭行动,并大获全胜,史称“莱芜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俘虏了5万6千名国民党官兵,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车辆和军用物资。
解放军战士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互相拥抱着,用唱歌跳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心情,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八纵二十四师的领导交给了刘建国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就是把俘虏押送到沂源县俘虏接收站去。
当时,刘建国负责押送的战俘人数超过五百人,而随行的押解士兵却只有6个人,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他和那6个同志研究出了几点工作原则:1、避免发生伤员死亡及自伤事件;2、绝不能让俘虏跑了;3、不能虐待俘虏,因为他们也是中国农民的子弟。
交待完后,一行人便押解着几百人的队伍上了路。这一路上没有粮食补给,又要赶路,战士们和俘虏们都饥肠辘辘,速度也越来越慢。
天色渐晚,刘建国心里不由得焦急起来,这么一大帮人,要带他们去哪里吃饭住宿呢?
后来走到一个可以挡风的山沟里时,刘建国当机立断,命令所有人就地休息。6名随行的战士分成两组,分别在山沟两头站岗。
当时寒冬腊月,所有人都又冷又饿,俘虏们开始躁动。
到第二天早晨,空中出现了国民党的飞机。俘虏们以为盼来了“救星”,纷纷站起来向沟外冲去,边跑边嚷:“要活命的跟我走!”
刘建国见局势危急,赶紧让通信员骑马追赶逃兵,并朝天上鸣枪示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看到远处有十几个民夫挑着担子走来,一问才知道这是给不远处的二十二师政治部送饭去的队伍。
这个消息如同天降甘霖!刘建国一边让通信员对着俘虏大喊:“饭来了,饭来了!”一边和送饭的队伍交涉。
二十二师的同志很为难,因为他们的政治部主任鲍奇辰之前交代过一定要准时开饭。
刘建国把俘虏的事情说了一遍,二十二师的同志终于同意了将小米饭、煎饼和稀粥都让给他们。
俘虏们听见“开饭了!”又亲眼见到民夫挑的饭担,纷纷往回跑,狼吞虎咽地吃起了小米饭和煎饼。
经过这件事情,俘虏中再也没有人逃跑流窜。两天后,刘建国顺利将人压押解到了沂源接收站,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任务。
但是因为夺了自己人的口粮,他心里感到十分愧疚,觉得对不起鲍奇辰,更对不起二十二师的同志们,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亲自向他们道歉。
刘建国没有想到的是,在几个月之后,他因为另一件奇遇,很快就碰到了鲍奇辰本人。
意外脱队 老马识途
1947春,蒋介石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纠集了45万兵力大举进犯山东。
当时的山东龟蒙顶、孟良崮、摩天岭等地都是战略要地。控制了这些地方,就相当于控制了鲁中南的城市和交通要塞。
解放军在这些地区与国民党军相持,展开了拉锯式战斗。
根据陈毅司令员的指示,解放军采取了迂回战术,先打外援,再攻重点。
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国军虽然火力强劲,但还是被解放军逐步击溃。
刘建国这时候是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的保卫科长。当时战斗进行得十分频繁,几乎每天都要行军打仗,战士们都很疲惫。
4月下旬,解放军歼灭了泰安国军七十二师主力,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马匹。
战士们惊喜地发现,这些马匹训练有素,走路平稳,尤其是经过山路时,走得又快又稳,骑在上边十分舒适。
在一次行军中,刘建国骑马赶路,因为连日操劳,他不知不觉就在马背上睡着了。
在睡梦中,他感觉不到颠簸,迷迷糊糊还以为自己坐在安稳的渔船上。
等到猛然惊醒时,他发现四周一片漆黑,大队人马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人一马孤零零地落单荒野。
刘建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里黑灯瞎火的,要上哪里去找大部队呢?
在思量了一会后,他决心赌一赌,就让马儿带着自己往前走,说不定这匹马能嗅着部队的气味回到队伍中。过了半小时后,他终于听到了前方的动静,立刻快马加鞭,赶上前去。
忽然,有一个哨兵出现拦住了他,厉声质问道:“你是谁?哪个部队的?”刘建国立刻下马,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哨兵随即将他带到了首长面前。
刘建国一见到首长,大喜过望,眼前这人正是鲍奇辰同志。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月前截了人家队伍的补给,还没来得及道歉呢。
鲍奇辰亲切地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
刘建国支支吾吾地解释说:“夜里行军,不知怎么打瞌睡,掉了队。”
鲍主任严肃地批评他:“你怎么这么大意?现在到处都是敌人,你信马由缰,幸亏走到了这里,若是走到敌人的防地,你怎么办?”
还没等到对方回答,他就吩咐身边的人找两个骑兵通信员送刘建国回去二十四师。
刘建国向鲍主任敬了个礼,就随通信员走了。一路上,他感慨不已,心想今天如果不是侥幸被马儿驮着走到了鲍主任的队伍,很有可能就误入敌军,生命堪忧了。
一个小时后,刘建国终于成功回到了部队,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了。战友们还不知道他掉了队,还以为他临时外出执行任务去了。
鲍奇辰的这份恩情,他从此一直铭记在心。
心系山区 不忘老乡
建国后,刘建国被授予上校军衔,并于1964年晋升为大校。
由于革命时期长期在山东作战,刘建国将齐鲁大地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直很关心这里的人民。
每次家中有沂蒙山区的客人来,他都会热情接待,包吃包住,走的时候为客人买好车票,再送上许多生活用品。
十年动乱结束后,刘建国恢复了工作,出任总参政治部副主任。
1987年的秋天,他带着几位老八路回到了沂蒙山区调研。
当汽车驶过山区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小路时,刘建国的内心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个村子对他而言是如此熟悉,那些浴血奋战的往事仿佛近在眼前。
这次沂蒙之行,他拜访了许多当年的战友,这些昔日的英雄都已经迟暮,还有许多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刘建国将还在世的同志组织起来开会,关切地询问这些人的身体情况和家庭生活,并认真做了记录。
有位山区的老大爷看到刘建国回来兴奋不已,到处和村子里的人宣传:“当年在这里打日本鬼子的刘队长回来了。”
一位陪同下乡调研的年轻人,十分好奇地问道:“刘主任,都几十年过去了,你怎么对这里还是这么熟?”
刘建国缓缓解释道:“当年,我在山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和工作,又当过侦察队长,很长时期都住在老百姓家里。一来可以搜集敌人的情报,二来封边发动群众抗日。所以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
说完,他还给随行的人讲了一个动员群众搜集情报的故事。
当时在沂蒙大青山,有一条敌人经常经过的山道。
为了获取敌情,刘建国找到了一个天天在山上放羊的小孩。他送给孩子两个火柴盒、一把黄豆和一把绿豆,然后对他说:“你看到日本鬼子从这里拉过去一门大炮,就往火柴盒里放一颗黄豆,拉过去一挺机枪,往另一个火柴盒里放一颗绿豆。”
通过这个巧妙的办法,只要每天数一数黄豆粒和绿豆粒,就能摸清敌人的数量和军备情况。
在场的人听了这个故事,无不哈哈大笑。
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刘建国心情很沉重。在意识到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仍然很困难后,他感慨地对身边人说:“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些人为了保护我军战士,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亲人。“
为了回报这些无私的山区人民,刘建国自掏腰包,为当地贫困家庭安装电灯,还出资2000元赞助成立了一所希望小学。
结语
2002年4月13日13时40分,刘建国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他走之后,夫人刘峰宜悲痛欲绝,写下一首诗:“焚香默告在天灵,后继宛若君复苏。神游银河应自慰,魂兮归来看孥乎。”以此悼念亡夫。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刘建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全部精力,真正做到了“松柏气节,云水襟怀”。
参考资料
[1]刘建国.我是怎样走进革命队伍的.烽火.2018.12.1
[2]刘建国.与鲍奇辰同志回忆战地奇遇二则.烽火.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