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谋故事

六大计谋成就春秋霸业

时间:12-25来源:作者:点击数:
  在春秋初期,郑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地位很高,什么事都想插手,什么事都想自己说了算,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初霸”。
  
  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儿子,死后葬在新密市东南35公里曲梁乡王岗村东部,墓冢高10米,周长125米。因郑武公的名字叫“寤生”,当地人就讹称为“墓生”,故他的墓冢又称“墓生太子冢”。他执政时是郑国的鼎盛时期,但在他执政前,许多人不看好他,其中包括他的母亲姜氏。姜氏还在他父亲面前猛吹枕头风,要废掉他这个太子,让弟弟共叔段继承国君之位。他当了国君之后,想到弟弟对他终究是一个威胁,便用欲擒故纵之计除掉了弟弟。因为实力强大,郑庄公也从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他曾毫无顾忌地抢夺周朝廷的粮食,冒用周天子的命令,甚至箭射周天子的肩部。
  
  一位历史学家总结说,郑庄公之所以能够在春秋初期称霸,是因为在几件大事上抓住了机会,发挥了聪明才智,把郑国的经济一步步推向繁荣,把郑国的军队训练得越来越强悍,把郑国的地盘一步步扩大。
  
  第一计  欲擒故纵逼死弟弟共叔段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作为春秋战国时的君主和君主的儿子们,要什么有什么,生活肯定很幸福。但事实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特别是在争夺君主之位问题上,在兄弟之间进行的往往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郑庄公临死时,他曾对一个儿子说:“你既然不当国君,就去其他国家,否则国家将不得安宁,因为与兄弟争不争国君之位,不是你能左右了的事情。”
  
  弟弟夺权失败自杀身亡
  
  申国是周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在现在的南阳市市区和唐河县一带。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就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姜氏嫁到郑国后,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叫郑姬,就是郑武公灭胡国时,嫁到胡国被丈夫杀死的那位。
  
  姜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就是郑庄公,小儿子叫段。虽然都是亲生儿子,但姜氏没有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一点,从小她就非常讨厌大儿子,对小儿子却异常喜欢。
  
  姜氏为什么如此讨厌她的亲生儿子郑庄公呢?《左传》是这样记载的:公元前757年,姜氏在生郑庄公时难产,在床上翻滚呼喊了两三天,郑庄公才伸出一条脚。从那时起,她就开始讨厌这个儿子,并给他起名寤生,就是难产逆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郑庄公从小就没有得到多少母爱,养成了少言寡语的性格。
  
  两年后,姜氏又生下一子,取名段。段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得又英俊,很得姜氏的欢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寤生和段都已是10多岁的小少年,姜氏就向郑武公猛吹枕边风,要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是一个很有主心骨的人,认为老大毕竟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长幼要有序,再说虽然寤生虽不爱说话,但也没有过错,哪有废长子立幼子的道理。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去世,年仅14岁的郑庄公即位。姜氏想趁庄公年龄小,临朝听政,然后借机把江山从庄公手中夺过来,送给段。郑庄公虽然不爱说话,却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把一切权力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过了一段时间,姜氏又让郑庄公把制地封给段,遭到婉言拒绝。姜氏又要求把位于现在荥阳境内的京城封给段,庄公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
  
  郑庄公自从把京城给段之后,就没有放心过,他一方面加紧备战,一方面派人暗中监视弟弟和母亲的行踪。但如果有大臣劝他尽早想办法对付母亲和弟弟时,他总是淡淡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毖,就等着瞧吧。”
  
  段到京城后,称京城大叔,因为和母亲计谋好,便开始招兵买马,修筑城墙,为谋反积极筹备。不久,段又对郑国西部和北部前来道贺的地方官说:“你们以后已归我管了,军队也要听我调遣,捐税也要捐给我。”
  
  看哥哥对自己的这些行动没有反应,段更加胆大起来,又以打猎的名义,训练士兵,还强占了位于现在鄢陵县西北的鄢和位于现在延津县东北的癝延两座小城。
  
  郑庄公早看穿了段的心思,但他在群臣面前却故意说:“段是我的弟弟,兄弟之间怎能随便怀疑,这样就伤了兄弟的情谊。”
  
  一天,一位叫吕的大臣秘密向庄公献计:“将来段和你母亲合谋叛乱,要尽早做准备,等他们势力大了,就不好收拾了。”庄公说:“让他去干吧,现在先不理他。等他叛乱时,我再治他的罪,到那时各位大臣也不敢帮助他,母亲也没有什么话可说。”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为引诱段早日叛乱,谎称要到洛阳朝见周天子,把朝政托给一位叫祭仲的大臣处理。在去向母亲告别时,还故意说自己要在洛阳住上一段时间。
  
  姜氏认为机会来了,便立即写信要段起兵,自己做内应,一举占领新郑。郑庄公对这一切早做了安排,把信在半路截下,杀死姜氏派的人,换上自己的人去送信,然后又派大臣吕率领军队包围了京城。段仓皇出逃到鄢,鄢很快也被攻破,段又逃到位于现在辉县一带的共城,共城很快又被庄公的大军攻破。段长叹一声说:“妈呀,你可害苦我了,没脸再见哥哥了。”然后拔剑自杀。
  
  郑庄公“掘地见母”
  
  郑庄公“掘地见母”在郑州是一个传诵很广的故事,2002年被评为“郑州十大历史故事”。相传郑庄公和母亲相见的“黄泉”就在今荥阳市豫龙镇村东那条长450米,宽约8米,最深处可达20米的深沟内,后人把这条深沟称为“阴司涧”。
  
  话说段自杀后,郑庄公想起儿时姐弟三人亲密无间,打闹玩耍,到现在姐姐和弟弟都身遭横死,只剩自己孤孤单单地活在世上,不禁悲从心中来,趴在弟弟的尸体上大哭了一场。
  
  回到新郑后,郑庄公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的母亲,便把母亲送到位于现在登封颍阳一带的颍地居住,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和母亲见面。”
  
  姜氏离开新郑之后,郑庄公很快就后悔了。他担心这样处置母亲,自己在各诸侯国和国内的人中肯定落不了好名声。再想想,虽然母亲对自己不好,毕竟有养育之恩,亲人一个个都离开了自己,目前在这个世上只母亲一个亲人了,哪有理由再这样处置母亲呢?
  
  随着母亲离开自己的日子一天天增多,郑庄公对母亲的思念也更加强烈,他便派人在现在新郑双洎河的南岸筑了一个高台,经常在高台上呆呆地望着颍地方向,默默思念着母亲。
  
  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设宴招待管理颍地的官员颍考叔。颍考叔也想和解庄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吃饭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进袖子中。庄公感到很奇怪,颍考叔说:“我母亲没有吃过君主赠送的饭食,我想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孝心。”
  
  颍考叔的一席话又勾起郑庄公的思母之情,他满眼含泪地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这辈子是没有了”,并把事情的原原本本地讲给颍考叔听。他又说:“我已发誓不到黄泉不相见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颍考叔说:“这好办,可以深挖地道,直到看见泉水,再建个地下室,然后请你母亲先等在那里,你再进去。你们母子不就可以见面了吗。”
  
  郑庄公听了这个主意大喜,立即给颍考叔派了五百多名壮汉,在京城附近动手掘地。地道挖好后,先把姜氏接到里边,然后又报告给郑庄公。郑庄公走下地道,见到母亲,立即跪下说:“儿子不孝,让母亲受罪了。”姜氏见庄公不提往事,又跪地不起,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与庄公抱头痛哭。
  
  在春秋时,上层社会还非常流行吟唱自己所作的诗歌。心情稍稍平静之后,先是郑庄公对母亲唱:“隧道相见,异常快乐!”姜氏走出地道之后,也对庄公唱道:“走出隧道,格外舒畅!”
  
  第二计  远交近攻扩疆拓土
  
  在近代的国际社会中,远交近攻战略被各个国家普遍使用。但很少有人知道郑庄公是最早使用远交近攻战略的“国家元首”,也正由于郑庄公熟练地使用了远交近攻战略,才使他能够在春秋初期成就霸业。
  
  郑庄公之所以能够成功运用远交进攻战略,还在于他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了解了各国的内外矛盾和复杂的关系。他认为,郑国西边的秦国,正与西面的戎人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东方扩张地盘;晋国是郑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在春秋初期,晋国内讧不断;而东边的齐国,和郑庄公同期的国君是无才无能的齐襄公,在齐国和鲁国之间,又战争不断;郑国南方的楚国在春秋初期一心一意向南扩张。郑庄公当时还在周王室中兼任卿士,他认为这一切外部条件对自己扩张领土都很有利。
  
  郑庄公是一个少言寡语、足智多谋的人,他看到这些有利条件后,并没有沾沾自喜,又分析了对郑国不利的因素:卫国在今天的濮阳一带,是郑国的北邻;宋国位于今天的商丘地区及其附近,是郑国的东邻。这两个国家和郑国都有矛盾,郑国很容易遭到卫、宋的两面夹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吃亏的肯定是郑国。
  
  “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郑庄公暗暗地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斟酌,郑庄公终于定下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公元前721年,他以周王室卿士的身份率领王室和位于今陕西境内西虢国的军队,并邀请鲁国、邾国出兵,一起攻打卫国。战后,郑国又与鲁国、邾国结成联盟,不久又与齐国结盟。郑庄公通过以上行动在东方取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
  
  宋国和卫国的国君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看到了这一形势。陈国和蔡国和郑国也是邻居,宋国和卫国就极力拉拢陈国和蔡国入他们的伙。公元前719年的夏天,在一起发过誓、喝过鸡血酒的四位国君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把位于新郑的郑国国都东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直围了五天。这一年的秋天,宋、卫、陈、蔡又邀请来鲁国,再次攻打郑国。
  
  郑庄公一看与自己结过盟的鲁国也来攻打郑国,心里很是气恼。但恼归恼,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进一步对鲁国的国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鲁国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也许是郑庄公的运气好,两年后郑国就有了一个拉拢鲁国的绝好机会。公元前717年,宋国攻打邾国,掠夺了邾国的大片土地。作为盟国的郑国绝不能坐视不管,郑庄公仍以周王室卿士的身份调动来王室的军队攻打宋国。
  
  宋国得知郑国攻来的消息后,就派人到鲁国求救。当时鲁国国君是鲁隐公,他本来是打算马上出兵相救的,就问前来求援的宋国使者:“郑国打到哪个地方了。”不料宋国的使者误解了鲁隐公的意思,以为他不愿出兵而明知故问,态度变得异常蛮横,没有好气地说:“还没有攻进国都呢!”
  
  宋国使者的态度让鲁隐公大为恼怒,便将他打发走了,也不再出兵救援宋国。郑庄公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连夜赶往鲁国,与鲁国和好,并说了一大堆宋国的坏话,使鲁隐公对宋国更加反感。
  
  郑国与宋国连年打斗,使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齐国便想做个和事佬,出面调解。郑庄公又认为这又是一个和齐国联络感情的好机会。为了表示尊重齐国的意愿,郑庄公于公元前715年,与宋国、卫国结盟和好,齐国国君以为郑庄公给了他一个大面子,就与郑国亲近起来。
  
  这样一来,郑国在东方“远交”齐、鲁、邾等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下一步就是“近攻”了。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就以宋国没有朝见天子为借口,向诸侯下达周王的命令,要求联合出兵讨伐宋国。借口就是借口,如果想找一个人的茬,总是能找到理由的。其实在当时,这个借口并不很理直气壮,因为许多诸侯都不去朝见天子,郑庄公做的也不怎么样,他不但长期不朝见天子,还偷割过天子的麦子和谷子。最主要的是这次郑庄公以周天子的名义联合诸侯伐宋,周天子根本不知道,是他用瞒天过海之计假传圣旨。
  
  这次参与讨伐宋国的有郑国、鲁国和齐国。可在三国正在攻打宋国,刚占领了宋国的两个小城时,郑国的后院却起了火,宋国和卫国军队乘虚攻入郑国。宋、卫两国攻打郑国的目的主要是迫使郑国撤军,他们一看目的已达到,便想顺便把郑国附近的戴国灭掉,两国就又联合蔡国,直奔戴国而去。
  
  郑国为加强与鲁、齐两国的关系,就把占领宋国的两个小城给了鲁国,自己率军也直奔戴国。戴国国君以为郑庄公是来救援的,便把郑庄公迎进城内。郑庄公却趁此机会夺取了戴国,并歼灭了围在戴国城外的宋、卫、蔡三国的军队。随后,郑庄公又领兵灭掉了郕国和许国,并再次攻打宋国,宋军大败,卫国也被迫向郑国求和。郑庄公一时成为中原霸主。
  
  第三计  交换人质以保卿士权位
  
  随着郑国势力的增强,郑庄公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平王有了罢免郑庄公卿士的想法后,郑庄公和他进行了第一次交锋,并提出了交换人质来保证相互信任。自此以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周平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58年,在王室做司徒的卫武公病逝。此后不久,在周王室内执政的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和周公姬喧也相继去世。周平王便让郑庄公继承了父亲的卿士一职,和周公姬喧的儿子周公黑肩共同管理朝政。
  
  郑庄公虽然担任着周王室的卿士,但因为郑国内部事务比较多,加上弟弟段又暗聚兵马图谋篡权夺位,使他不敢离开郑国,已有许多年没有到洛阳供职了。周平王对郑庄公多年不到职非常不满:朝廷内这么多事,也不来管理,只知道忙自己的事。他心中便开始有了罢免郑庄公卿士的念头。
  
  春秋时,在今三门峡市区、陕县一带有一个南虢国。有一天,虢国的国君忌父到洛阳朝拜周平王。周平王见虢公忌父举止稳重,办事老练,礼节周到,很是喜欢他,就有意让他代替郑庄公的卿士职位。但虢公忌父害怕郑庄公,不敢接这个差使,急急忙忙回南虢国去了。
  
  虽说郑庄公本人长期不在洛阳周王室辅佐周天子,但是他在洛阳安插有心腹,随时打探朝中消息,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报告。
  
  得知消息的郑庄公当天就赶往洛阳,见了周平王。他怒气冲冲地说:“臣受天子的圣恩,父子先后在王室辅佐朝政,虽对周王室有功,但臣实在不是人才,又长期不来王室侍奉天子,白占了卿士这个位子。臣请求辞去卿士爵位,退回封地,尽到一个做臣子的本分。”
  
  周平王听出郑庄公话中带着刺,慌乱地说:“这说的哪里的话呀?爱卿长期不来洛阳,朕想你想得吃饭都没有滋味。今日见爱卿来洛阳,就像鱼见到了水一样高兴。”
  
  郑庄公说:“只因为臣的国内发生了叛乱,才没有尽到一个卿士的职责。内乱刚刚平息,我就连夜赶到洛阳来了。可走到半路听到传闻说大王有把朝内政务让虢公忌父处理的想法。臣想自己才能确实不如虢公忌父,怎么空占着这个位子,臣愿意让位给虢公忌父。”
  
  周平王见郑庄公说穿了自己的心思,面红耳赤,低头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勉强说:“朕也知道爱卿国内有大事,脱不开身,朕只是想让虢公忌父暂时代理几天,一边等爱卿来。但因为虢公忌父再三推辞,朕已让他回国了。爱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郑庄公听了周平王的话更生气了,说:“天下是周天子的天下,朝政是周王的朝政,不是臣一人的朝政,大王愿意用谁就用谁。虢公有才有德,臣理应让职退位,不然众位大臣还以为是臣贪位揽权,希望大王能够准许臣辞去职位。”
  
  周平王年龄已经大了,有点胆小怕事,见郑庄公说话难听,怕得罪了郑国,只得好言好语相劝:“爱卿父子辅佐了周王室已经40多年了,立了很大的功,咱们两个相处得又很好。如果爱卿还怀疑朕,那么朕可让太子去郑国做人质,爱卿你看这样如何?”
  
  郑庄公一听周平王说出这话,连忙再次跪拜:“为国尽忠是臣子的职责,哪有让天子派人质到臣国去的道理。如果让太子到郑国做人质,天下人一定会说臣欺负君王,臣死不敢答应。”
  
  周平王改口说:“不叫人质也好,就说爱卿治国有方,让太子到郑国参观学习,这样天下人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如果臣再不允许太子去,朕可就作难了。”
  
  但郑庄公还是不敢答应,在场的众大臣就纷纷说:“如果天子不派人质到郑国去,郑庄公就会一直怀疑天子。但如果只派太子去郑国做人质,会使天下人误会为郑庄公以臣欺君,不尊敬王室。不如郑庄公先派自己的儿子忽来洛阳,天子也派太子去郑国,互换人质,这可是个两全之策。”周平王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郑庄公先让人把儿子忽送到洛阳王室做人质,周平王也派人送太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依旧留在洛阳王室做卿士。有后人评价这个事件说,从此以后周王室和郑庄公君臣之间的名分就荡然无存了。
  
  第四计  瞒天过海“假命伐宋”
  
  因为互换了人质,郑庄公和周平王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没有再发生大的矛盾。周平王在历史上是一个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天子,达51年。周平王死后,郑庄公与周公黑肩便把太子狐从郑国接回洛阳继承王位。谁料太子狐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因为没能在父亲病床前服侍而感到很内疚,悲伤过度,一到洛阳也死了。无奈,只好让太子狐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桓王。周桓王认为父亲的早逝与郑庄公有很大关系,再说,周桓王不想让郑庄公牵制自己,想罢免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周桓王的行为引起郑庄公的不满,便发生了后来的郑国军队抢夺周王朝粮食、假命伐宋等事件。
  
  周地抢粮挑衅桓王
  
  周桓王继位的时间是公元前719年。继位的第二天上朝,他首先召见了郑庄公,说:“爱卿是先王的老臣,朕不敢留你在身边受委屈,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郑庄公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一听就明白了桓王要夺自己的卿士爵位,心里非常恼恨,强忍着怒火说:“臣早就干烦了,今天就辞职。”说完就气呼呼地走出宫去。见人就说“这小子太没良心了,不值得我再辅佐他”,并在当日就驾车赶回郑国。
  
  郑庄公哪受过这窝囊气,回国后便立即召集大臣商量对策,要给周桓王点颜色看。郑国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要求出兵攻打洛阳,废周桓王另立新王的,有劝郑庄公忍耐个一年半载,然后再想办法与周桓王和好的。
  
  在郑国的大臣中有一个叫祭仲的大夫,他的封地就在今天的金水区祭城村一带。只见他上前一步,向郑庄公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让我来评价,前面众大臣们所出的主意一个是太硬,另一个又太软,不如结合起来一块儿用。臣愿意带兵到周王室的边界,借口今年郑国闹灾荒,来温邑和洛阳之间找口饭吃。要是天子派人责备,咱们就出师有名,要是天子不理不睬,主公再入朝也不算晚。”
  
  考虑来考虑去,郑庄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便让祭仲带兵出发,赶往温邑,也就是今天的温县一带。祭仲对温邑大夫说:“本国今年闹了饥荒,没有吃的了,特地来向你借些米面。”
  
  温邑大夫因为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命令,就坚决地拒绝了。但祭仲却并不罢休,强硬地给温邑大夫撂下一句话:“我看你们这里的小麦已经熟了,我们自己会收割,就不麻烦你们了。”于是便命令士兵将温邑的小麦麦头全部割掉,装上车。温邑大夫见郑国兵蛮不讲理,故意找茬,也只好忍气吞声,不敢言语。
  
  祭仲在郑国和周王室的边界上休养了3个月,见没什么动静,便又带兵来到成周,成周就在今洛阳东一带。眼看田里的稻子已经熟透,又到了收秋的季节,就想再抢些粮食。祭仲就吩咐士兵扮成小商小贩隐藏在各个村子中,半夜三更,一齐出动把成周郊外的稻穗割了个一干二净,等到周王室的军队发现,郊外的稻子全剩下光秆儿了,郑国的将士也早已没有了踪影。
  
  温邑和成周的官员把郑国兵抢粮的事报告给了周桓王。周桓王勃然大怒,想带兵去向郑庄公问罪,被周公黑肩劝住。周公黑肩说,因为这一点小事和郑国闹别扭,不值得。如果郑庄公心里过意不去,自己会来赔罪的。周桓王想想也是这个理儿,对郑国军队偷稻割麦之事就暂时搁在一旁,不予理会。
  
  假王命结集诸侯伐宋
  
  郑庄公一看周桓王没有计较偷稻割麦之事,心里还真有点过意不去,便决定去洛阳向周桓王赔罪。但就在这关口,却有探子来报,宋、卫、鲁、陈、蔡五国联合派兵来攻打郑国。郑庄公又领兵和这五个国家展开了一场恶战。
  
  等战争平息,已是两年后的隆冬季节。战争结束,郑庄公心中的仇恨却没有消除,一直想报五国伐郑之仇,首先选定的讨伐目标是宋国。他和祭仲商量如何讨伐宋国时,祭仲说:“宋公爵尊国大,连周天子对他都以礼仪相待,不能轻易地去讨伐。不如先去朝见周天子,然后假称奉了天子之命,召集齐、鲁两国一起围攻宋国,这样师出有名,胜利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郑庄公和祭仲商量此事时,已是十月底,动身赶到洛阳正是月初满朝祝贺的好日子。郑庄公要朝拜天子的消息也很快传到洛阳,周公黑肩劝周桓王对郑庄公要以礼相待,以勉励诸侯。在周公黑肩的劝说下,周桓王才勉强答应接见郑庄公。
  
  郑庄公进入大殿,行礼叩拜周桓王。但周桓王一见到郑庄公,就想起了偷稻割麦的事,不由地气不打一处来,面带嘲讽地对郑庄公说:“郑国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郑庄公虽然听出了周桓王的话外之音,想发作,但一想还有大事要做,就忍了忍回答说:“托大王的福气,今年风调雨顺的,收成很好。”
  
  周桓王仍不放过郑庄公,又酸溜溜地说:“朕也盼着你那儿风调雨顺,郑国有了好收成,朕也可以把温邑的麦子和成周的稻子留着自己吃了。”
  
  郑庄公知道周桓王心中还恼恨着自己,便不再多说,当即向周桓王辞别。周桓王觉得心中恶气还没有出尽,对郑庄公既不挽留也不赠送礼品。他还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继续羞辱郑庄公,派人送去十车谷糠,还捎话说:“如果再闹饥荒,就用这十车谷糠备荒吧!”
  
  遇到这样的事,谁都会恼火,何况是从来没有受过窝囊气的郑庄公。当时他真想把这些谷糠统统洒到大街上去喂麻雀,心里也开始后悔不该到洛阳来。
  
  祭仲这个人鬼点子就是多,他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郑庄公说:“诸侯为什么尊重郑国,是因为郑国的几代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卿士,侍奉天子。只要是天子赏赐的,无论多少和好坏,都叫天宠。如果不要,别人就会知道天子和您有矛盾,如果各国的诸侯们知道了您和天子闹翻的事,谁还会尊重郑国。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将错就错,把这十车谷糠全部收下,算是天子的格外恩典。”
  
  正在二人商议要不要十车谷糠时,忽听有人来报,周公黑肩来访。原来周桓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沱,小儿子叫克,周桓王喜欢小儿子,曾经嘱咐周公黑肩好好照顾,估计有争夺太子位的打算,周公黑肩来拜访郑庄公就是为了和郑庄公套套交情,将来好作为他的外援。因为周公黑肩有求于郑庄公,所以私下里还送来两车绸缎。
  
  看到两车绸缎,祭仲忽然来了灵感,对郑庄公说:“这次主公来洛阳朝拜天子,诸侯们都知道。现在咱们可以将周公黑肩送的绸缎,分成十份装在十辆谷糠车上,外面盖上锦绢。对外就说是周天子赏赐的物品,上面再搁上假装天子赏赐的象征“专讨”(相当于后代尚方宝剑)的朱红色弓箭。然后对外界宣称宋国很久都不来朝拜周天子,天子命令郑庄公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讨伐宋国,各路诸侯一定相信而发兵伐宋。”
  
  一切商量妥当,郑庄公立马起程回国,一出周王室的地界,就大摇大摆地拉着十大车“绸缎”到处宣扬,说是自己奉天子之命,要声讨宋国对天子不尊之罪,要率领各路诸侯讨伐宋国。
  
  齐国和鲁国果然信以为真,都派了军队随郑庄公一起去讨伐宋国,并夺取了宋国的两座城池,郑庄公把两座城当作人情送给了鲁国。
  
  第五计  “心理战”挖出杀人真凶
  
  在郑庄公执政时,郑国有一个少年将军,名字叫子都,长得相当漂亮,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一个帅哥。他深得郑庄公的喜爱和欣赏,由于这一原因,后代的人还把郑庄公和子都演绎成同性恋关系。这子都长得帅,心胸却很狭窄,嫉妒心特别强。在攻打许国时,他怕郑庄公的另一个重臣颍考叔抢了头功,竟然在颍考叔攻上许国城头的关键时刻,竟从背后放了一支暗箭,射死了颍考叔。郑庄公失去了颍考叔这样的忠臣良将,自然非常伤心,虽然他也怀疑颍考叔的死和自己人有关,但不知道放暗箭的是谁,无法惩罚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大臣们一起诅咒杀死颍考叔的人,却不料子都真的被郑庄公“咒”死。
  
  争战车结下梁子
  
  郑、齐、鲁三国在伐宋战争中取得了大捷,郑庄公在率领军队回国时,又捎带着灭了戴国。由于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郑国军队士气高涨,郑庄公就想趁热打铁再去讨伐位于今天许昌一带的许国。
  
  公元前712年的夏天,他和齐国、鲁国的国君在时来这个地方进行了会晤,确定七月一日向许国开战。然后就各自回国进行准备。
  
  郑庄公回国后就立马投入到整顿军队的工作中,并选定在五月十四日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阅兵那天,郑庄公端坐在高台之上,命人抬来一杆大旗,把旗插在一辆战车上,远远望去,只见旗面为正方形,每边均为4米,旗杆长10米,上面写着“奉天讨罪”字样。
  
  郑庄公高声对众将士说:“如果谁能拿着这个大旗,走路和平时一样,寡人就在伐许时封他为先锋官,并把战车送给他。”
  
  话音没落,就从队伍中走出一员浓眉大眼、皮肤黝黑的大将,大家一看是大夫瑕叔盈。他上前叩拜郑庄公说:“臣能拿起这杆大旗。”便上前拔起大旗,双手握紧,前走三步,后退三步,看上去稳稳当当,大气都不喘一口,又把大旗插到车上。然后瑕叔盈大叫:“驾车人在哪里,快把车给我驾走”
  
  就在这时,突然又从队伍中走出大将颍考叔,也就是曾劝郑庄公掘地见母的那位大孝子,他上前拜见郑庄公说:“拿着旗走几步算啥,臣能拿大旗当武器耍。”说完,颍考叔就把旗从车上拔出来,像舞长枪一样挥舞,旗面在空中呼呼作响。郑庄公看了大喜,说:“颍考叔真是一员虎将,先锋官应该让他来当。”
  
  郑庄公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少年将军又从队伍中跳了出来。这位名叫子都的少年,可是东周时期的第一大帅哥,只见他面庞白皙,嘴唇红润,身材匀称。孟子对子都的评价是,除非是瞎子才看不出子都是帅哥。因为他长得帅,后人还把郑庄公和他的关系进行了演绎,说子都是郑庄公的同性恋伙伴。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子都一上来就指着颍考叔大叫:“这旗你能舞,我也能舞,战车你必须留下。”
  
  颍考叔一看子都要抢战车,便一手握着大旗,一手拉着战车,飞快地跑走了。子都见颍考叔要跑,从兵器架上抄起一柄方天画戟一直追到大路上,在郑庄公的干预下,子都才气哼哼地返回。虽然子都这样无理放肆,郑庄公却并不气恼,还夸子都勇敢,并赏了一辆战车给他。
  
  自己人暗箭射猛将
  
  公元前712年七月,郑、齐、鲁三国按照约定的时间都到了许国的都城之外,连攻了两天都没有攻下许城,齐、鲁两国的军队便有些泄气,只有郑国的军队还是非常奋勇。颍考叔本来就是一员虎将,这次又做了先锋,在出发前又和子都发生了争车的事情,就暗中赌气要在战斗中施展本领,争取立下头功。只见颍考叔站在一辆战车上,用那面“奉天讨罪”大旗做撑杆,纵身一跳就上了许国的城头。
  
  子都长相漂亮,却心胸狭窄,他见颍考叔跳上了许城,眼看要抢去头功,妒意大发,便暗中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颍考叔的后心。颍考叔没有防备,大叫一声,连人带旗从城头滚下,当场毙命。跟在颍考叔身后的瑕叔盈以为是许军射死了颍考叔,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接过颍考叔手中的大旗,纵身跳上城头,绕城大喊:“主公已经登城了!”郑、齐、鲁三国的军队听了这句话,勇气倍增,许国军队大败,弃城而逃。
  
  郑庄公“咒”死子都
  
  郑庄公回国后,却没有一丝儿胜利的喜悦,他常常想起颍考叔的种种好处,想他出掘地见母之计让他与母亲重新团圆,想他打仗英勇人品正直。想到这些,他就恨不得把射死颍考叔的人找出来,千刀万剐,可苦于他不知道凶手是谁。
  
  但郑庄公还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其实也怀疑颍考叔是被自己人射死的,便命令这次参与讨伐许国的将士,每100人拿出1头猪,每25人拿出1条狗和1只鸡,一起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
  
  别人进行诅咒,心里都很坦荡。但子都在发咒誓时,心里却不能平静。在周代时人们都很相信鬼神,自从他参加过诅咒大会后,一合上眼,就会看到颍考叔满脸鲜血怒气冲冲骂他卑鄙无耻,时而又嘲笑他暗箭伤人也没夺到头功。睁开眼看四周,他看谁都像是颍考叔来向他索命。子都就这样过了几天生不如死是日子,实在忍受不住折磨,跑到郑庄公面前说:“颍考叔是我射死的。”然后便拔剑自杀。
  
  第六计  “鱼丽阵”击溃周王军队
  
  周桓王本来就恼恨郑庄公,上次数落了他一顿,并羞辱性地给了他十车谷糠。却想不到郑庄公如此胆大,一点儿也不把他放在眼里,竟打着自己的旗号去讨伐宋国,就对郑庄公更加地恼恨,罢了他在周王室里的职位,让虢公忌父辅佐朝政。
  
  郑庄公听说自己的官职被剥夺,对周桓王也非常怨恨,索性一连十年不去朝拜,也不再给周天子进贡。周桓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公元前707年亲自率王室和陈、蔡、卫三国军队气势汹汹地向郑国杀来。
  
  郑庄公得知周桓王亲率军队来讨伐的消息后,便赶忙召集众大臣商议。一位名叫公子元的大夫献计说:“臣已得知确切消息,在周王的三路大军中,陈国被编在左路,因为陈国被周王征来时就很勉强,战斗力肯定不强。如果以我右路军出其不意地先攻打陈军,陈国兵马将会四散逃窜,在陈军的影响和冲击下,周王的军队肯定也难以控制局势,必定大败。这时候,我们再用左路军进攻被编入王师右路的卫国和蔡国大营,这两国的将士听说陈国兵败逃走,也会无心再战,周王的右路军也将无法战斗,会自动退去。此时,我们再集中左、中、右三路军马攻打王室的中军,周桓王率领的中路军肯定也会败退。”
  
  郑庄公一听很有道理,就率领军队来到今长葛北部一带,与周桓王的军队摆成对垒阵势。
  
  刚安完营扎完寨,就有一个叫高渠弥的大臣走进中军帐中,对郑庄公说:“臣已经观察了周王的阵营,如果按照常规的作战方法,我国取胜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使用‘鱼丽阵法’,肯定会取得胜利。”
  
  此时郑庄公还是第一次听说鱼丽阵法这个名字,就问:“什么是鱼丽阵法?鱼丽阵法如何用兵?”
  
  高渠弥回答说:“在交战时,把二十五辆车编为一个横排,每车上有5人为一伍,战车在前面进攻,再用25名士兵紧跟在车后,堵塞缺漏,车上伤一人,后面的就立即补上一人,有进无退。此阵法极其坚固严密,难败易胜,就如同鱼鳞层层相叠,所以被称为鱼鳞阵法,又称鱼丽阵法。”
  
  郑庄公听了大喜,当即拍板要用鱼丽阵法破周王的大军。
  
  第二日,双方大军各自摆开阵势,周桓王听说郑庄公亲率大军来对阵,忍不住要亲自出阵攻打郑国营寨,活捉郑庄公,被属下劝住。
  
  郑庄公按照公子元和高渠弥的主意,传令三军,果然周王的左路军很快败退,周王右路军中的卫、蔡两国见郑兵杀来,又听说左路军已败,也不敢抵抗,四处奔逃。随后,郑国的三路兵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周桓王的中路军压来,周王军队被杀得人仰马翻,周桓王只好命令撤退。
  
  在这次大战中,郑国的先锋是祝聃,他领兵追杀在前,远远看见前有一面黄旗,黄色绣盖下有一位将军,猜想是周桓王,便拉满弓射出一箭,正中周桓王左肩。祝聃见射中了周桓王,正要继续追赶,虢公忌父赶来救驾。在双方拼杀正酣时,却听见郑国中军帐内鸣金收兵,郑国军队只好收兵回营。
  
  郑庄公虽然称霸于诸侯,对周王也不很尊重,但他还是在郑国军队冲杀勇猛之时紧急鸣金收兵,当时他想的是如果在这次战争中,周桓王战死,他就会有杀君之罪,无法向世人和诸侯们交代。
  
  郑庄公为了缓和与周王室的关系,在战后他还派祭仲带着12头牛、100只羊和100车谷物,去周军营内慰问,向周桓王述说不恭之罪。周桓王虽然心中很不高兴,怨恨郑庄公,但他对郑庄公也没有办法。自此以后,各诸侯更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开始了诸侯争霸的时代。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