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0期
晁错:一根平乱的药引
作者:谢 宗
十多天后,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捏造罪名,弹劾晁错。说晁错“亡臣子礼,大逆无道”,要将他腰斩,并将他的父母妻子,不论老少,都抓去杀头。景帝朱笔一颤,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字:“可。”
景帝再派中尉陈嘉召见晁错,骗他一起乘车游行。晁错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判了满门抄斩,还急忙忙正装打扮,跟随中尉上车。车子走到东市,中尉一声令下,几个刽子手突然亮刀,将晁错推下车,剁成两截。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汉代风云人物》时说景帝“没有给他(晁错)自我辩护的机会,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他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事实上,晁错的冤不在于他有没有自我辩护的机会,而在于他本身罪不至死,但历史的风云际会,需要牺牲他这么一个人,来明朗七国叛乱后晦暗不明的局势。可又不能把杀他的真相公布于众,甚至都不能说是他削藩太急,逼反了吴楚。因为不管他削藩多急,都得景帝批准。如果以这条罪治他,那么景帝自己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还有,如果以这条罪治他,那就有向叛军示弱之嫌。叛军指名道姓要诛晁错,那么,我现在诛了晃错,却不是以叛军指责的罪名,说明我方虽然示弱,但并没有完全屈服叛军的淫威,那么朝廷的体面和皇帝的威严仍在,这分寸实在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分寸是把握好了,但由这个分寸捏造的罪名自然不伦不类,跟纸糊的菩萨没什么区别,哪里经得住推敲呢?皇帝又怎么会给机会让晁错为自己辩护?可以想象得出,以晁错的心机,怎么会不明白皇上的用意?他只是以为皇上会顾及多年的情分,不会走这一招罢了。既然走了这招,若还有机会面见皇上,晁错凭着一腔悲愤,发挥自己的滔滔辩才,肯定会把景帝所有见不得人的心思,都当众指出来,并一一加以驳斥。那时景帝就算恼羞成怒,却也无可奈何,最后估计还得放人。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西汉初年,就常有这样的事例,皇帝要杀一个人的头,但这人口才了得,一番慷慨陈词,把自己说得一点罪过都没有,皇帝便只能悻悻作罢,因为不这样,他便是昏君,而昏君的下场,秦二世便是榜样。当初一个叫蒯彻的人教淮阴侯韩信反叛,但韩信不听,结果被吕后所害。韩信死时,说悔不该没听蒯彻之计。汉高祖刘邦把蒯彻抓起来要砍头,蒯说,你砍我的头可以,但得准许我把话说完再砍。汉高祖就让他说,蒯说:“盗跖的狗对着尧大叫,并不是尧不仁,狗要叫是因为尧不是他的主人。那个时候,我只知道世上有韩信这么一个人,根本还不知道陛下您呢。再说当时每个有能力的人,都想当皇帝,最后只不过是实力不够罢了,你如果要杀,又怎么杀得了那么多呢?”高祖一听,这话在理,就把他给放了。而晁错之才,又岂在蒯彻之下?景帝若不草草把他结果,稍有迟疑,再杀他,自己就成昏君了。
历代文人为尊者讳,很多都说景帝是上了袁盎的当,错杀了晁错。事实上从他手忙脚乱的杀晁步骤来看,又怎么会是上了别人的当呢?
那么在袁盎提出诛晁错后,景帝为什么要停十多天才动手呢?这当然并不完全是因为犹豫不决,更重要的是得让袁盎的建议在小范围内传开,为景帝杀晁错营造一定范围内的舆论氛围。要不然,两个人的私聊,最后怎么会满天飞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是袁盎向景帝进献了谗言。结果献言的人被钉在了历史的奸臣榜上,而执行的人,却仅仅是上了他人的当,这样的便宜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所以说,晁错只是一根平乱的药引,景帝用这根最小成本的药引,成就了最大的功业。
编辑/杨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