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0期
康熙四十七年:鼎盛王朝的蚁穴之溃
作者:佚名
矛盾产生的时间长了,迟早有一天要爆发出来。十八阿哥的死,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在康熙训斥胤礽,“毫无兄弟之谊”后,胤初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忿然发怒”,竟然跑出去挞辱随行的侍从和大臣出气。
这时,途中又发生了一件“帐殿夜警”的事,更是让事态火上浇油。原来,太子胤礽挨骂之后,心里忐忑不安,有种不祥的预兆,于是他便派出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的日常起居,其本人也曾在夜间偷偷到康熙帐前,扒开帏幄的缝隙,鬼头鬼脑地窥视里面的动静。不巧这事被其他皇子看见,结果便被拥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听了,大为震怒,随后便召集所有的随从大臣和武将,并下令将太子胤初和其他皇子全部拘来。康熙当着大臣们的面,痛骂这些无情无义的儿子们,特别是对皇太子胤初,康熙更是新账老账一起清算,他痛骂道:“你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平日里就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我包容了你20多年,你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你平时奢侈无度,比我的花费还要厉害,这倒也算了,派你去南巡,你竟敢向当地的官员索贿纳贿,胆子也大过天了!连外邦进贡的物品,你都敢贪入私囊!”
康熙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越说越气:“你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日夜照料,焦虑万分,你身为兄长,竟然可以无动于衷,你这样毫无孝悌的人,怎么能当太子?你还在深夜里向我的帐殿窥视,难道你是想看我死了没有吗?你的亲信日夜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到底用意何在?”
康熙喘了喘气,又痛骂道:“这几日来,你每天都在我帐幄周围窥测,弄得我整夜不能安宁,时时刻刻都得戒备,真不知道是今天会被你毒死,还是明天被你所害!”
说到这里,康熙痛哭流涕,对这些儿子失望至极,激动之下,一度还昏倒在地。最后,康熙宣布:“胤初废去太子名号,他这样的人不能继承祖宗的家业!”
康熙下令废太子后,命大阿哥胤禔一路监视胤礽回京师。随后,康熙又下令将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济善和追随胤礽的苏尔特、萨尔邦阿等六名党羽立刻诛杀,以绝后患。回到京师后,康熙将胤礽囚禁在上驷院旁边的毡幄之中,交由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稹和九阿哥胤禟负责看守。
废太子一事对康熙的刺激很大,他一下就病倒了,六天六夜都无法入睡。潜意识里,康熙把太子的被废看成是自己的一次重大失败。培养太子是一个几十年的事业,作为父亲和皇帝的康熙在里面倾注了无数的精力和感情,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个打击,决不会比擒鳌拜、平定三藩和西征噶尔丹所带来的冲击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子胤礽刚刚被废,其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就像乌眼鸡一样,在那里蠢蠢欲动,极为露骨地表达了他们对储位的兴趣,这无疑又给了病中的康熙沉重一击。想起当年齐桓公去世后儿子们“束甲相争”的可怖结局,康熙的心里便万念俱灰,整个人仿佛麻木,像是坠入了万丈深渊。
四
胤礽被废的悲剧,其实康熙也同样负有责任。太子的被废,不仅仅是教育失败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对皇子们的培养和极权体制的冲突上。众所周知的是,满人入关前实行的是王公及八旗旗主推选制,以功劳大的、有贤能的人为王。但是,这是在当时打天下时,为了发挥那些军事首领积极性所采取的一种措施,随着满人最终一统中原局势稳定后,这种公选制度迟早要被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制度所取代。
康熙后来推翻了满族传统的“以臣选君”的公选制,改用了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但他在对皇子们的培养和任用上却保持了满人的传统。康熙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且都很有才能(有德无德姑且不论),但问题是,培养出这些人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呢?
康熙所认为的理想状态,当然是众多优秀的皇子围绕在更优秀的太子身边,众星捧月,今后自己死了,太子成为皇帝,而其他皇子能够成为贤王辅佐太子,家族事业由此兴旺发达。因此,康熙尽可能地给这些皇子们提供机会加以锻炼,他每次南巡或者围猎的时候,总是要把一些皇子们带上。另外,康熙在离开京师的时候,往往也会留下几个皇子在北京代他处理政事。
康熙想让皇子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想法固然不错,但皇子干政的结果却对太子的地位构成了威胁。那些参与处理政事的皇子在政治活动中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往往会像服用了毒品一样上瘾,他们怎肯做个屈居人下的贤王?毕竟,当时满人入主中原时间不长,即使康熙有嫡长子的观念,但他的那些儿子们对此并不以为然,怎么会对胤礽心服口服?康熙在位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只有长幼之分,凭什么就胤初能做太子呢?
太子不但和其他兄弟们有矛盾,和皇帝也存在矛盾。康熙是皇帝,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大权在握,其权威不能受到任何的挑战和质疑,这也是专制制度的必然要求。但是,太子作为储君,康熙又希望他在登基前能够在政治中得到锻炼,以便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君。可现实问题是,太子一旦从政,由于其将来会成为皇帝的事实,各大臣们很难对抗其权威,由此也会形成第二权力中心,与当前的皇帝进行隐然对抗。
让皇子们参政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让太子参政又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康熙发现自己良好的愿望最终形成了一个悖论,而形成这个悖论竟然是由于自己前面几十年对皇子们有意的培养所致。1708年一废太子的时候,大阿哥胤禔竟然提出要替父皇除掉胤礽,这令康熙极为震惊,结果胤禔很快被终身监禁。尔后,八阿哥胤禊等人又结成“八王党”争夺储位,钩心斗角,纷纷扰扰。阿哥们的这些举动,令晚年的康熙身心疲惫,痛苦不堪,至死都没有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康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吧。
康熙四十七年,一个在历史上很平常的年份,发生了一些令人容易忽略的事件。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其背后往往潜伏着难以被人察觉的隐患。如果康熙帝萌发的新鲜思想没有被压制和阻碍,如果南明残余势力能放开胸怀,如果帝国制度能选贤任能,如果……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历史也不容我们假设。
掩卷沉思。
这个词,在这里,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的组合,它是历史与现实的链接。
它是一座桥。
建起这座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是的,走出康熙四十七年,除了感慨。我们还应有无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