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军中江湖

作者:汪根发 汪闻茗




  2
  苏联人见中国边防军没开打就落荒而逃,顿时气焰大涨,以为中国边防部队会像以往一样忍辱负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顿时高声嘻叫着,举着大棒像追鸭子一样,毫无顾忌地追了上来。
  杨参谋一见苏军越过了开阔地进入了丛林,而秦风和肖七子的功夫支队也到达了指定地点,于是反身大喝一声:“打!”
  胡中原双目圆睁,怒不可遏,转身就朝一个高大的苏联兵扑去。
  苏联兵措手不及,没收住脚步,被胡中原一个背挎摔了出去。紧接着第二个苏联兵挥棒待打,又被他一闪一抓,“砰”的一下砸到了冰面上。
  在研究作战计划时,就已商定,胡中原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只管拣最高最猛最狠的老毛子摔,摔倒了,由紧随在他身后的队员用木棒收拾。所以,被胡中原摔倒的老毛子刚想忍痛爬起来,就又被木棒打翻。那些橡木棍子沉得很,功夫支队的队员们又专爱拣老毛子的小腿胫骨打,只要敲一下,这些老毛子没一个星期好不了,敲两下,没半个月别想下床。
  但不愧是苏联的特种作战连,虽然已接连倒下不少人,但他们根本没有后退的意思,仍然一个劲地往前猛冲,一场狠斗就在冰面上展开了。
  
  3
  打斗一开始,秦风的一百多人迅速分成三队,一队紧跟秦风,另两队呈扇形向胡中原和肖七子率领的队伍增援。
  如果说在这场中苏肉搏战中,胡中原起着开罐器的作用,那么肖七子就是一列特快列车。他的拳头就是一颗颗重磅炸弹,老毛子一遇上他便纷纷倒地,他像摩西劈水一样,撕开了特种作战连的口子,带着队员往老毛子的纵深打。
  肖七子的拳头是从小练就的,每天击打十斤重的沙袋,直到把沙袋打出5米远,再加进沙子继续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练下来的结果,便是一头大水牛迎面冲来,他只要兜头一拳,大水牛的两只角就会相继飞出去,牛一倒下,血就会从没有角的头上咕嘟咕嘟地涌出来……
  从搏击技术来看,肖七子和胡中原构成鲜明的对照,胡中原的大背挎显得程序复杂,他必须抓住对方的手或臂,然后弯腰、沉腹、锁脚、转身、起力、背挎、抛摔,似乎不玩完这七个环节,就不好意思把老毛子摔出去;肖七子则果断明了,讲究一个气势、劲力,一旦近身就是一拳到位。
  特种作战连连长阿尔希耶夫中尉迎面撞见了肖七子,慌忙后退,可哪里躲得开。在肖七子的眼里,这位苏军中尉的身体已处在完全无防护状态,他照准中尉的肋骨连击两拳——
  骨折的钝音。
  阿尔希耶夫发出一声惨叫,弯腰倒在雪地上,口中顿时涌出了鲜血。那是断折的骨尖刺破肺叶,血直接从肺叶里喷出来的。
  
  4
  实际上打得最狠、最狂、最疯的却是秦风,他在这场肉搏战中,简直就是一台屠杀机器。苏联人只要碰在他手里,就是倒霉透顶了。他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专拿人关节,碰上胳膊就摘环,碰上腿脚就卸膝盖,要是抓住脑袋,就摘下巴。所以他这边,我方打得毫无烟火气,五十余名“杀手”全一声不吭——南歌子教给他们的俄语早丢到九天云外去了——一路只管默默地抓腕,狠狠地摘关节。而所过之处,苏方却惨号连连。
  秦风奔跳着,与其说他像只狼,不如说更似一头梅花鹿:踩着碎步,迤逦前行,不断用腾跃的步法周旋于敌营。
  巴托夫就这样撞进了秦风的视野:这位苏军少校,正在几名警卫的保护下,声嘶力竭地指挥抵抗。
  秦风不声不响地跃过搏斗的人群,逼近巴托夫。
  警卫一见,慌忙围上,乱棒挥舞。秦风不避不闪,抓住抡下的大棒,一折两断,又抓住警卫的手腕,一扼一别,臂骨断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警卫一见秦风手段残忍,招法怪异,吓得大叫。
  特种作战连毕竟久经沙场,长官是他们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决不能让秦风折断。他们纷纷奔向巴托夫,把他围在核心。
  秦风一直往核心冲,一个比他高出一个头的老毛子猛扑过来,没等老毛子的大棒抡下,秦风右手抓住老毛子的领口,左手顺势往上一托,稍一用力,咔的一声,老毛子的下巴给摘了下来。老毛子痛得像发瘟的鸡,在雪地上直打转儿。
  巴托夫惊呆了,身体僵硬,思维也僵硬了,他惊恐地看着这位中国军人在纷乱的木棒打击下,像恶狼闯进了羊群,不避不闪,对他的士兵频频出手:戳眼、击裆、点穴、穿喉、折手、卸腿……好一会儿,他才醒悟过来似的大叫一声:“撤——退——”
  苏联特种作战连不愧为黑虎连,他们边打边撤,倒下的就爬,爬不动的士兵扶着走,扶不起来的就由两个士兵抬着走,队形始终不乱。
  没有比败而不乱,更能见出一支队伍的素质了。
  这场肉搏战经历了多长时间,谁都没有去计算,只见苏军扔下的枪械遍地都是,白皑皑的雪岛上像骤然开出了无数丛桃花。战士们抬起头,才注意到天上还有个圆圆的、大大的、琼浆欲滴的东西,通红,通红。
  
  尾声
  空枪
  
  这一仗,中国功夫支队轻伤6个,重伤没有,苏军伤员达38.2%。
  苏军对中国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巴托夫,眼睁睁地看着苏军的大棒抡在秦风身上,这家伙硬是毫发无损。原来中国边防军不动手真的是顾忌军纪,要是动了手……此战后,苏联莫斯科最高统帅部向驻守在中苏边境的苏联边防军下达了一个命令,巡逻时禁止与中国军队进行这种“愚蠢的交手”。
  珍宝岛中苏肉搏战后,中国还得到了苏联的一个重大机密——缴获来的苏联枪支中,居然没有装子弹,连巴托夫少校的手枪里都空洞无物……
  原来,苏修反华是真,但不过是摆出盘马弯弓的姿态,吓得住就吓,吓不住就谈判。他们更怕把中苏边境的事态扩大,更别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收回珍宝岛的战斗,此时不打,更待何时?1969年3月2日上午9时,世界瞩目的珍宝岛反击战打响了……■
  
  链接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该岛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长期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至今在枯水期仍与中国江岸相连,人们可徒步上岛。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岛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冰层厚达两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种车辆。珍宝岛四周树林环绕,大部分陆地为沼泽地。岛上的小湖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的天然繁殖场所,岛南北两端的江窝,也是鱼类聚栖的地方。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产生活。1937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日本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迁离。1945年以前,珍宝岛归虎林县公司村管辖,后划归虎头区管辖。所以说,珍宝岛一直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苏两国友好时期,珍宝岛是安宁的。1960年,苏联边防军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第一次边境事件。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苏方出示的地图竟把边界线画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珍宝岛成了苏联所有,从此形成争议,并在该地频频出现摩擦。从1967年1月到1969年1月的两年时间里,苏联边防部队竟入侵珍宝岛达16次之多,围攻、毒打中国边防军人,放出军犬撕咬……中国边防部队的克制忍让、争取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被他们视为软弱可欺,入侵挑衅活动愈演愈烈。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场世界瞩目的珍宝岛反击战终于打响,3月2日的战争激战一个多小时,3月15日的战争激战近9个小时!
  珍宝岛事件后,苏联边防军又在中苏边界西段不断挑起事端。
  1969年9月11日,苏联总理柯西金途经中国,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与他进行了坦率的会谈,在中国方面的提议下,达成了缓和边界冲突的临时措施。苏联边防军逐渐停止了对中国境内的射击活动。
  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协定明确规定当年双方发生冲突的珍宝岛、七里沁岛等为中国领土。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