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谁来为我作证
作者:孙玉良
临走的时候,他跟那家亲戚索要了这份报纸带回去,先给妻子看了,又给岳母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杨秀婷听完之后连声说:“没错没错,在大客车上救咱们的就是这个人,就是他!这些年我到处打听他,就是没消息,这下可总算是找到了!没想到,他还为这事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赶快给他写信,咱们来给他当证明人!”
3月11日这天,于柏清代表全家,给宋凤河写了一封至关重要的感谢信,信里一口一个“恩人”地称呼宋凤河,情真意切。随后,他又给宋凤河寄去了200元钱表示感谢。
收到于柏清的信后,宋凤河浑身颤抖,喜泪横流。他像中了大奖似的,挥动着那张薄薄的信纸:“看,有人证明我救人了,有人证明我了,我没撒谎!我没撒谎——”
宋凤河把于柏清寄的钱退回,却拿着那封几百字的短信,和家人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仿佛能从信里挖出多少金银财宝似的。要在过去,他会让妻子把这封信复印几百份,到公拉玛村每家每户的大门前广为张贴,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没有撒谎。但现在,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急于入团的小青年了,痛苦的磨难让他变得冷静而成熟。
他拄着双拐来到父亲的坟前,给父亲敬了一杯酒,哽咽着说:“爸,儿子救人的事情没有撒谎,看,有人给我证明了,您现在可以闭上眼睛了——”
不久,宋凤河又收到几封证明信,他们是文化村村民,也是事故的现场目击者。
碾子山客运公司给宋凤河的回信,是2005年5月12日发出的。碾子山客运公司在回信中承认,二十多年前,该公司的一辆大客车确曾发生过起火事故,但“因年代久远,虽经努力,实难找到别的当事者,唯一的一名司机已经病故,当时的乘务员因车辆起火已被吓得什么都记不清了……其他详请一无所知……望您能够理解、原谅……”
碾子山客运公司的回信,给满怀热望的宋凤河浇了一盆冷水。同车旅客的证明,是民间的,只能算是“旁证”,只有当事者——碾子山客运公司的证明,才是“官方”的,才具有权威的效力。但他们给宋凤河的这封回信,却充满了推诿之词,言下之意,拒绝为宋凤河火中救人的事迹作证。
五 一份珍藏已久的入党申请书
2005年5月下旬,央视“共同关注”栏目组来到了乌拉街镇公拉玛村,他们要对宋凤河的故事进行跟踪采访,当然也带有对事情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的性质。这次采访,给宋凤河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那几天,是宋凤河家二十多年来最欢乐的日子,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大家都为他救人的事得到证明而高兴。一个叫董艳波的朋友,是二人转演员,他在酒桌上即兴编了一个唱段表演起来:“有位木匠打工到他乡,他的名字本姓宋,姓宋名凤河跟我是同乡。听他说他坐的客车,半路出了事儿,半路起火在路上……”
经过两天的奔波,宋凤河和央视“共同关注”栏目组一行,来到了内蒙古扎兰屯哈拉苏镇。
就要跟杨秀婷老人等几位证人见面了,宋凤河心潮澎湃,尽管此前他跟于柏清通过几次电话,但想象不出他们都长什么样儿。
于柏清骑摩托来接他们。宋凤河终于看到了这个知恩图报的人了:一个质朴憨厚的中年农民。
在于柏清家里,宋凤河见到了戴桂芬。在刚见到宋凤河的一刹那,戴桂芬有些惊愕。当初,在失火的大客车上,宋凤河挥动着不知是锤子还是斧子的东西,冲着车窗砰砰砰一顿砸,给大家砸出一条逃生之路,那时的他,是那样的年轻壮硕,是那样的神勇;而眼前的这人,却架着双拐步履艰难,腰弓背驼,苍老憔悴,跟她记忆中的那个青年判若两人,一点儿都对不上号。
难怪一见面,戴桂芬就连声说:“不像,一点儿都不像。”
记者一听她说不像,就追问:“你现在能不能肯定,老宋就是当年救你们的那个人?”
戴桂芬说:“我看了那个报纸后就肯定,是这个人!”她敢肯定的原因,主要是报纸上讲述的救火时的细节,跟她所经历的完全一致。她拿起电话,给住在几十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妈,您日思夜想的那个救命恩人来了!您能过来吗?”
杨秀婷老人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都到家门口了,我说什么也要过来看望他,当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杨秀婷老人被接过来了。
她一眼就认出了宋凤河。
“对,一点儿没错,就是他!”她激动地抱住宋凤河,老泪横流。憋屈了多少年的宋凤河,这一刻也让他的眼泪恣意流淌。
经过多方打听,碾子山客运公司现在隶属于齐齐哈尔市中通公交公司。第二天,宋凤河一行来到这家公司,公司办公室主任接待了他们。
此前,由于宋凤河寄来的求证信,以及后来多家媒体的报道,已引起了公司对此事的重视,他们查阅了安全科的有关资料,认定了那起大客车失火事故。宋凤河这次来,不但带来了杨秀婷和几位目击者的证实材料,还带来了物证:当初碾子山客运公司奖励给宋凤河的羊皮大衣和工装裤。经过公司老职工辨认,这种麦穗羊皮短大衣和工装裤子,正是那个年代发给乘务人员的工作服,其他人不会有的。
中通公司终于确认了宋凤河当年火中救人的事实。
宋凤河感慨地说:“这27年来,我多少次梦见你们公司领导帮我证明,今天,我终于梦想成真了!”
那位主任说:“老宋啊,你为我们公司帮了这么大的忙,救了那么多的人,实质上当时就该去感谢你,结果可能是种种原因吧——当时我还没参加工作,再详细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老宋,你还有什么要求?”
宋凤河说:“我也没有别的要求,就希望你们能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这次的北行,对于宋凤河来说,有欣慰也有遗憾。欣慰的是,他见到了当年被救的杨秀婷母女俩,也见到了齐齐哈尔市中通公交公司的有关领导,他救人的事情终于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口头证实;遗憾的是,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公交公司依然没给他写那封他企盼了27年的感谢信。
宋凤河的事迹传到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他们责成有关部门迅速查清宋凤河的情况:他究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还是个撒谎的骗子?
2005年6月9日,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吉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北上内蒙古扎兰屯找了杨秀婷、戴桂芬母女,又到齐齐哈尔找了中通公交公司,以及龙江县文化村的事故现场目击者,大家都给宋凤河作了证。调查的结论是:宋凤河见义勇为的事迹属实。
2005年7月18日上午11点,乌拉街镇公拉玛村出现了罕见的热闹景象:宋凤河家附近的大小街巷里,停满了大小车辆,宋凤河那间狭小的屋子里更是挤满了人。这是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吉林省暨吉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等部门的相关领导来看望宋凤河,给他送慰问金来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领导,给宋凤河颁发了一尊用水晶石精制的奖杯,奖杯上镌有“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八个字。
等了27年也没等到感谢信的宋凤河,这次捧上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颁发的奖杯,真的梦想成真了!
“宋凤河同志,你还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说吧,我们尽量为你解决。”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领导握着宋凤河的手问。
宋凤河没提任何困难,而是找出他10年前写的一份入党申请书,双手递给那位领导,郑重地说:“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请组织审查我!”
六 好人终有好报
2005年8月12日,躺在炕上的宋凤河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自我介绍说:“我是北京东辰医院院长朱启慈。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后,我非常感动。我们东辰医院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专门医院,愿意为你免费治疗。”
宋凤河一听对方要免费为他治病,既高兴又不安,他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谢谢!不过朱院长,免费治疗,会给你们带来很大的负担吧?”
朱启慈院长诚恳地说:“凤河同志,当年,你为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们现在有义务帮助你解脱困境,让你重新站起来。我们要让英雄流血不流泪。”
宋凤河接受了东辰医院的邀请。8月18日,他在爱人李美香的陪伴下去了北京,朱启慈院长和主治医生张华国亲自到车站迎接。
在东辰医院里,宋凤河接受了精心治疗,终于扔下拄了几年的双拐,拄根手杖就能行走了。之后,朱启慈院长又把宋凤河转到位于青岛的东辰医院总院,对他当年救人时摔成的腰伤,进行复位治疗。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他的腰痛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在这两次住院期间,许多人慕名到病房探望宋凤河。有一位女企业家,在病床边跟宋凤河交谈了一会儿,她感到,宋凤河虽然是个仅仅读过4年书的农民,但思维敏捷、谈吐不俗,言语中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她非常敬佩,从挎包里取出一沓银行卡对宋凤河说:“老宋,这些卡最少的是二十万,你随便挑一张。我知道你需要钱。”
宋凤河说:“你来看望我,我就很感谢了,但钱我不能要,这样拿你的钱,我心中不安。”
“怕什么?我有钱,就算你帮我花吧,怎么样?”
宋凤河说:“我在这里治病是免费的,回家后,过的也是很简单的生活。现在这样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有钱,你可以帮助更需要的人去。”
女企业家听了宋凤河的话后,感慨地说:“我还没见到过,在金钱面前这么不动心的人。老宋,你是真正的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