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对宰相吹牛, 宰相让其捎上一件奏章, 打开一看使臣被立马处死
时间:04-11来源:作者:点击数: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人才,其中很多名臣贤相,刘仁轨就是其中之一。刘仁轨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从最基层的县尉做起,其功名全部是自己拼搏所得。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出征百济,与倭寇在白江口大战,以少胜多,杀的敌人心惊胆战,取得首次中日战争的胜利,吓得日本天皇在自己国内修筑了四条防线,以防唐军进攻。《新唐书》称赞他说:“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
出征百济之时,他已经60高龄,到现在已经是应该退休的年龄了,但他却身体倍棒,一直活到了85岁,并且没有退休,一直当上了宰相。刘仁轨本来性格直爽,处事果断,待人谦和,是个疾恶如仇的脾气,其第一次受到皇帝唐太宗的注意,就是因为他在担任县尉的时候杀掉了比自己品级高很多的豪强。后来在太宗、高宗时期也经常上书进谏,不怕得罪人。
但俗话说:“高处不胜寒”,身处高位的刘仁轨,看惯了宫廷的各种血腥斗争,在自己的晚年却不得不有所改变了。当然,能做到宰相,没有几个心眼那是吃不开的,完全大公无私他也做不到,毕竟他也不是完人,他也做过一些被人所诟病的事。
一个是在677年五月,刘仁轨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吐蕃进犯扶州,唐军兵败。唐高宗以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准备大举反攻。刘仁轨雄心勃勃,曾多次上书唐高宗,提出自己的方针策略。但是当时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李敬玄却对刘仁轨有看法,无论刘仁轨提出什么意见,李敬玄都不同意,刘仁轨因此很是气愤,于是他心生一计。
他知道李敬玄并无将帅之才,却给高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陛下,吐蕃兵势太猛,西边镇守,非李敬玄不可啊!”李敬玄一听,果真吓得不轻,叫苦不迭,连忙推辞。唐高宗很不高兴,说道:“刘仁轨如果需要我去,我都不会推辞,你为什么要推辞呢?!”(《资治通鉴》)李敬玄无奈,只得接替刘仁轨的职务,结果就不用说了,此后的作战,李敬玄次次大败,几乎丢掉性命,而唐军也遭到重大损失。刘仁轨身为国家大臣,却公报私仇,确实是非常不应该的。
到了684年,刘仁轨已经83岁了,武则天常驻洛阳,令刘仁轨专门主管长安留守事务。刘仁轨见武则天独断专行,担心李唐王朝,便以年老体衰为由进行推辞,还以汉朝吕后的事规谏武则天。武则天知道他已经80多岁了,没有什么威胁,便极力抚慰,还进封他为郡公。
刘仁轨知道自己得罪了武则天,再加上当时告密盛行,酷吏当道,只能明哲保身。就在这一年,另一个宰相裴炎因维护李唐皇室被以谋反罪关入监狱,武则天派郎将姜嗣宗到长安,搜集裴炎的罪证。到了长安自然要来拜见宰相刘仁轨。两人谈话间就聊起了裴炎,姜嗣宗为显示自己的本事,于是吹牛说:“嗣宗觉裴炎有异于常久矣。”我早就感觉裴炎不正常了!刘仁轨就问:“你早就知道啊?”姜嗣宗说:“知道啊。”刘仁轨就岔开话题,唠了一会嗑,最后说:“仁轨有奏事,愿附使人以闻。”也就是说,我有个奏章请你帮忙带给武后。
就这点举手之劳的事,姜嗣宗自然满口答应。回到洛阳,他将刘仁轨的奏章呈给武则天,结果武则天一见大怒。原来,刘仁轨在奏章里说,姜嗣宗明知裴炎谋反,却不检举,必定是裴炎同党。武则天是什么性格,那是杀惯了人的,当场把姜嗣宗拿下,就在金殿上绞死。这就是姜嗣宗自夸丧命的故事。
很多人以此认为刘仁轨真是阴险狡诈,言行不一,但处在政治高压之中,朝臣自保都很困难的情况之下,刘仁轨又有什么办法呢?再说,我怎么觉得,他此举好像是为裴炎报了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