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胜利, 宰相: 天色已晚, 不宜再杀人! 结果死无葬身之地
时间:04-11来源:作者:点击数:
公元704年十二月,在位已经十五年的女皇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她的两个面首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侍候左右,把持宫门,不许大臣探视,甚至连太子及相王都不得进入宫内探望。宰相张柬之、桓彦范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五人决定趁机发动兵变,杀掉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
在这次政变中,宰相张柬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早就在秘密物色人选,筹划政变,并利用职权安排心向李唐的桓彦范、敬晖担任了左右羽林将军,让他们掌握了禁军。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率五百羽林军向宫中进发,并将太子李显接到玄武门。禁军见太子出面,鼓噪不已,桓彦范等人遂簇拥着李显闯入玄武门,直达迎仙宫集仙殿。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
武则天非常吃惊,质问各位大臣,并要求太子返回东宫。桓彦范进言道:"太子不可返回东宫。昔日高宗驾崩,将爱子托付陛下,却久居东宫。如今天意民心尽归李氏,群臣不忘高宗恩德,故此尊奉太子,诛除逆贼。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使万世不绝,这是天下之幸。"武则天不再说话。次日,武则天禅位于李显,重新改回大唐国号,李显就是唐中宗。
这次政变筹划缜密,行动迅速,成功恢复了大唐,张柬之等五位政变的主谋得到封赏,全部位居宰相。但是,百密一疏,这几位富有政治经验的老臣却做错了一件事,而最终全被陷害,下场凄惨。
神龙政变时,张柬之陈兵景运门,当时是准备同时铲除武氏家族,尤其是武三思的。当时洛州长史薛季昶也参加了政变,对此极力赞成。当时桓彦范看到天色已晚,政变也已经成功,于是不想多杀人,便道:"武三思现在只是砧板上的肉,留给新继位的天子处理吧。"薛季昶再三相劝也没有用,长叹道:"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结局果真被薛季昶说中。唐中宗是个昏庸无能之人,朝廷实权掌握在皇后韦氏、婕妤上官婉儿、女儿安乐公主手里。而武三思与韦后、上官捷妤私通,安乐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的妻子。中宗复位仅两个月,武三思就通过韦后的关系,重登宰相高位。张柬之等—看形势不妙,虽然数次劝中宗杀掉武三思,但唐中宗都不听。张柬之等知大势已去,除了愤慨悔恨,已无可奈何!
武三思掌权以后,积极网罗亲信,迫害异己。他最痛恨的就是帮助中宗复位的新任宰相敬晖、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他首先劝唐中宗给敬晖等5人进爵为王,但却罢了他们的宰相职务,这其实就是“明升暗降”,表面看来是尊宠,其实是削夺他们的实权。
后来,武三思又暗中宣扬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然后嫁祸给张柬之等五人,唐中宗大怒,将五人全部贬黜。五人的下场极其悲惨:张柬之被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崔玄暐流放古州,途中病逝。桓彦范流放瀼州,武三思命酷吏周利贞假传圣旨,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将他绑缚后在竹茬之上拖行,皮肉都被刮掉,然后被乱棍打死。袁恕己被周利贞逼迫喝下野葛汁,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最终被周利贞击杀。敬晖流放琼州,周利贞追上敬晖,将他凌迟处死。
只因这一念之差,一次妇人之仁,五位功臣落得凄惨的下场。桓彦范曾经叹道:"皇上早年曾封英王,所以我留下武氏,希望皇上亲自诛杀。如今大势已去,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真是可笑,皇上曾经封为英王就一定英明吗?明知道皇上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家伙,还要寄希望于他,这分明就是自己招祸,怎么能说是天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