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导生制”:规模效益的项目制本科研究性学习模式

作者:佚名

学期小结、团庆日、年终总结评奖、老队员回访、毕业离队仪式等,还有昂扬奋进的团歌,处处体现出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文化。
  她要求每一位队员必读钟国辉老师的《寄语Dian团队队员》,这篇讲话中谈到:“要经常问‘公司为什么要录用我’这个问题”;“学会注意观察,学会随时随地的学习”;“不要轻易说我做完了”;“学会自信,学会负起责任”;“提高自己的素养,少锋芒毕露,多内敛”。刘玉多次强调,Dian团队最看重的是人品,是求知欲、是敬业精神,有了这些精神,就是基础差一点,底子薄一点,都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来弥补,但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再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也没用,孵化的仍然是次品或废品。
  “优秀是一种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好态度会带来更多机会。” 这便是她教育学生要牢记的Dian团队团训。
  Dian团队以团队文化不断润育学生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主持编著的《从现在到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所指出的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
  这种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文化,使每一位成员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无论是到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会保留团队的成长理念”;“不可否认,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是幸运的,因为我加入了Dian团队”;“可以说,加入Dian团队之后,我才回想起来我来工科院校的原因,也才意识到了我是一名大学生,是名牌大学学生”……如此种种来自学生的心声在Dian团队的《年鉴》中实在太多。笔者去Dian团队走访,听说我是为研究Dian团队而来的,同学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其间对刘老师的感情,对Dian 团队的认同感溢于言表,深深地打动了我。
  
  三、进一步的讨论
  
  1、本科教育开展项目制的研究性学习,是人才培养第一还是项目研究第一?
  重科研轻教学一直是现实中的难题,尤其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一定程度受市场需求引导的背景下,如何摆正人才培养和项目研究的关系?
  Dian团队的实践是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而项目研究只是人才培养的途径。《Dian团队章程》的所有文件,都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的设计,始终坚持教育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特别是成人要放在首位,要“作风第一,技术第二”。刘玉花精力最多的也是在帮助学生成人上。人才培养第一是Dian发展壮大的动力之一。
  正如《学会生存》指出的:传统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乎在全世界都受到指责。教育内容受到批评,因为它不符合个人的需要,因为它阻碍了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或者因为它和当前的问题脱了节。教育方法受到批评,因为它们忽视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是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 也没有充分地对思想和态度的训练做出指导。”一个有生命力的项目制本科研究性学习,应该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位,尤其要关注“思想和态度的训练”,项目研究只是其途径。
  Dian团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有甲乙方时的程序、责任、质量、产品化的市场检验、经济效益等,使学生在具有原型、中试、市场检验的完整情节,有戏剧性冲突的真实情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与社会职业需求无缝衔接的能力。华为三康公司在员工中调查“心目中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得到的答案“聪明、主动性、执行力、献身精神”,与Dian团队的信念高度一致,可见实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无缝御接不是一句空话。
  Dian团队从实践中也摸索出,项目研究周期以一学期为好,最长不要超过一年,因为本科生还是要多涉猎一些知识领域、打好基础为要,周期太长的科研项目往往与此存在冲突,违背人才培养第一的初衷。对此,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钝。”“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见林比见树更重要。”
  
  2、这种身心甚至经济高投入的项目制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否以教师的无私奉献、低回报为前提?
  刘玉在各类报告会上多次表明,她并没有像蜡烛那样燃尽自己,而是获得了高回报,Dian团队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的四赢。从教师个人来讲,一是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充满朝气的学生跟着你干,生活富有激情,思维富有灵感;二是为自己和所在单位招硕士、博士培养了好苗子;三是科研项目滚雪球式地到来,不愁不满工作量;四是得到了一大批公司企业以及学术界等的认同,有高度的成就感和广泛的社会人缘关系;五是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让教师有无限的满足。
  当然,初期的困难也是不言而喻的,刘玉初期自己垫支私人存款7万元,她说她是“敢赌”,而现在她感到所到之处都是“特事特办”式的支持,Dian团队成了她自己、学生、学校的名片,是一张好使的通行证。
  Dian团队诞生在学校和所在院系高度重视、并从校方开始致力于推动本科研究性教学,以及学校长期重视实践,原校长杨叔子院士就多次提出“创新之根在于实践”,李培根校长反复强调“要主动实践”和“实学创新”等的大背景下,初期校方给予了探索自由,而后给予了物质与精神等的大力支持,数位校领导亲自到会参加Dian 团队团庆。理性思考正是:氛围层次上的支持有时远比物质支持更重要,否则,教师长期得不到肯定和回报,绝大多数必会自生自灭。
  一个最大的支持便是校方致力于探索将其从体制外纳入体制内。
  
  3、Dian团队这种项目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刘玉的个人魅力在Dian团队树立了她绝对的威望,她全身心的投入使Dian团队高效有序地运行,但是,团队后期的良性发展建立在个人身上是危险的。中国广州电信研究院的陈涛先生曾致信刘玉:“虽然团队中有CTO、CFO这些高级职位,但是仔细去看一下,Dian团队的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是在刘老师您身上,如果有一天刘老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需要离开这个团队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那么这个团队还能正常运行吗……在经历了原始积累阶段后,团队的良性发展不能建立在个人身上,否则一个人的变化对团队的影响是致命的。”刘玉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她的恳切邀请下,德才兼备的钟国辉讲师由首席顾问改做技术总监,成为Dian团队的日常导师,第二代领导层正在形成。校方也敏锐地意识到,当自由探索达到较高水平时,必须构建制度平台,探索如何将其由“体制外”纳入“体制内”。“如果要使智力活动的契机不被消散,那么在取得学术成就之后,必须迅速作出制度上的反应。缺乏固定的组织,在开始时也许为自由探索提供机会,但是经久不息和有控制的发展只有通过制度上的构架才能得到。”
  笔者也认为,本科研究性学习其一方面是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是学习环节,如果从两类规律来看(即一类是只能遵循而不能改变的,另一类是可以因人所需而加以利用的),推行本科研究性学习必须考虑其作为学习环节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