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构式等级降低与辞格生成

作者:王 珏 谭 静 陈丽丽

从而构成辞格这种兼跨句法与语用/修辞的特殊构式。
  c句所代表的辞格构式现象还可以说明,除少数极端语体外,如果会话/写作中一律使用这种规范的零度句,言语就会变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地、有条件地打破常规构式的语音、文字、语义、句法乃至语用规则,即降低其构式等级,以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构式变体。
  对此,古今中外的修辞学家早就有所认识。古罗马修辞学家昆特里安就曾把“辞格”界定为“偏离自然的和通行表达方法的表达方式”(《演说术原理》),18世纪法国杜马赛也曾把辞格定义为“通过一种特殊的变异而有别于其他讲法的讲话方式,通过这种特殊的变异,可以使每个修辞格自成一类,使它比没有受到特殊变异的、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的另_讲法更生动,更崇高、更令人愉快。”20世纪30年代,唐钺《修辞格》一书(1923)也将修辞格定义为:“凡语文中因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以上定义虽不甚准确,却也抓住了辞格的两大特征:“效力”和“特殊的变异”或“变格的语法”。所谓“变异”、“变格”,其实就是对“自然的”、“通行的表达方法”或“零度语言”的偏离。但这种偏离首先不是漫元条件、随心所欲的,而是有特定限制条件的,是受社会集体认知所制约或允许的;其次,偏离可以是对语音、文字、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中任一层面乃至同时对多层面的偏离,从而构成不同于自然的、通行的语音、文字、语义、语法、语用常规构式的特殊构式一辞格构式。故而,辞格也可视为通过构式变异才得以达成其特定表达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我们以为,这才是辞格作为特殊语言现象的本质所在。表示如下图:
  
  上图显示,原型构式、病句构式与辞格构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原型构式既能正确表达现实世界,也能表达可能世界;
  病句构式不能正确表达或歪曲现实世界(语法混乱、辞不达意或悖情谬理等);
  辞格构式在正确表达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表达可能世界或通过表达可能世界来更生动、更有力地表达现实世界。
  其次,就言者角度而言,原型构式是潜意识里正确运用句法规则的自然结果;病句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意或无奈地错用句法规则、逻辑规则等造成的,其原因既有语言内因素,也有语言外因素,如心理因素、文化修养、交际环境等因素,偶尔也有追求表达效果等因素;辞格是有意为追求特定表达效果,对句法规则、认知规则自觉地、创造性运用的产品。因此,甚至可以就某种程度上说,原型构式句具有高预测性(遵守一般规范),辞格句具有低预测性(有意打破一般规范,但又遵守创造性原则),病句具有不可预测性。
  再者,从听者角度而言,理解病句与理解辞格构式同样具有困难。病句是对现实或可能世界的不正确或歪曲的表达,说话人必须由病句揣测说话人的原意。辞格是通过主观表达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表达,说话人既要理解说话人的主观性内容,更要理解其客观性内容;既需要语言内知识,还需要语言外知识。
  总之,辞格生成的理据和过程是:通过对其寄身于其中的微观语言单位的表层构式的语义、语法等级的降低才得以实现的。下面分别讨论。
  
  3.语义等级的降低与辞格生成
  
  刘大为(2001:19-22)将词的语义特征划分为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与不可能特征,并进而指出满足词的语义共现要求的三种方式:
  A.以契合性共现的方式满足语义共现的要求;
  B.以增补性共现的方式满足语义共现的要求;
  C.以强制性共现的方式满足语义共现的要求。
  在本文看来,三种方式所起作用是不同的:
  方式A构成语义等级最高(即零度)的构式;
  方式B构成语义等级居中的构式;
  方式C构成语义等级降低的构式,也是辞格生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常规状况下,语言代码所传递的信息同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语义的零度,亦即“同位性”或“同构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交际中的语义模糊或者歧义现象的发生。但艺术化语言经常故意违反“同位性”或“同构性”,以取得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表达效果或美学效果。如双关语就使话语在表面形态上具有一个零度,在深层形态上也具有一个零度,但后者往往是不在场的,这就形成了信息和意义的非“同位性”。究其深层原因在于,词语的不可能语义特征与其必有语义特征是冲突的,不可能共存同现。词语之间在构式里强制性共现组合的目的就在于将词语的不可能语义特征变为可能特征。换言之,在这种构式里,词语暂时接纳了本不具有的不可能语义特征而发生了临时的语义变化,从而构成了特殊的语义组合方式——辞格构式。所以,“强制性共现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殊机制,有了它,原先只能在正常认知关系中与世界发生关系的语言,转而就能表现为异常的认知经验。”(刘大为2001:23)这种方法使句式临时偏离语义组合规则,降低了语义等级,从而有可能形成辞格。而且,由于构式所接纳不可能语义特征的方法不同,还会造成不同构式的语义等级不同,从而形成比喻、借代、拟人、移就、通感、拈连、双关、夸张等所谓语义辞格(或认知辞格)。如:
  以上各例中的a、b两句都可以视为同义句,但a句加点部分都是语义零度构式,b句都是语义等级低的辞格构式。其中,比喻、移就、拈连、拟人、借代等辞格,都是让甲接受某种不可能语义特征,只是具体方法有所不同:移就的特点是“移花接木”,拈连是“顺手牵羊”,拟人是“假戏真做”,借代是“冒名顶替”。其次,反语、夸张、双关等辞格均属“不实之词”,但语义侧重有不同:反语重“反话正说”,夸张重“言过其实”,双关重“言在此而意在彼”。
  
  4.句法等级的降低与辞格生成
  
  构式的句法等级还可暂定义为“构式在句法规则方面的语法化程度”。这样可较好解释包括以上四例所代表的辞格构式类型在内的更多构式了。
  构式是原型范畴,只有使用频率最高、理据性(句法形式对于表现语义)最强、构式意义最早激活、且最早习得的构式才是原型构式。不同程度偏离原型的构式则处于句法等级递降的阶梯上:除具有程度不等的非原形构式意义或特定语用意义者外,句法等级最低者往往不是句法病句就是辞格构式。因此,模范遵守句法规则便是文从字顺的原型构式或常规句;违背句法规则就会造成句法不通的病句;遵守句法规则的基础上又巧妙地部分打破句法规则,则能生成富于变化之美的句子——高度有机结合、熔句法与修辞于一炉者则是辞格句。如果抛开修辞,仅从句法角度观察,许多句子都可视为病句;但从修辞角度看,正是由于合理地“违法”,这些句子不惟无病,而且还可能是妙语佳句。(王珏、朱德勇2007)对于这种现象,17世纪的法国修士安托尼·阿尔诺与克罗德·朗斯洛就曾指出过。此外,列日学派的“操作”概念也是讲辞格如何产生的。他们所谓“操作”,从大范围来说分成两种,即实体操作(substantial Op-eration)与关系操作(Relational Operation),二者各自又包括若干方式。具体到汉语,通过对构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