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我国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王 辉
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 教育诊断评估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分类号G760
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在身心发展或学习、生活中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因而需要给予区别于一般帮助的特殊服 务的儿童。包括高于正常的超常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有视觉、听觉等各种残疾的儿童,在 某一方面某个时期在发展或学习中需短期或长期的各种特殊服务的非残疾儿童[1]。 美国国会于1975年颁布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即94-142公法),首次在公法中强调要为 每一位残疾学生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对个体所有与残疾有关的方面都要进行评估等[2]。经过30多年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步认 识 到诊断评估在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早期干预、个案研究及制定个别化教育计 划中的重要 性。因此,对特殊需要儿童诊断评估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特殊教育界的重视,不再是医学界 的专利,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同时,特殊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的诊断评估 不是为了给特殊需要儿童贴标签,而是要确定其是否是特殊教育的对象,有哪些特殊教育的 需要等,从而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本文试图对近年来 国 内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概括,探讨国内特殊 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特殊需要儿童的诊断评估的发展 、完善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近十年(1997-2006年)我国大陆关于特殊需 要儿童诊断评估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1997-2006年间,大陆发表关于特殊需要儿童诊断与 评估方面的文章共有61篇,其中医学诊断有27篇,教育诊断评估有24篇,心理评估有9篇, 还有1篇属于科普介绍。这61篇文章分属八个类别,即注意缺陷多动症(14篇)、自闭症(1 5篇)、学习障碍(5篇)、智力障碍(5篇)、听力障碍(1篇)、视力障碍(2篇)、脑性 瘫痪(8篇)及其它(包括国外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评估新方法、新发展的介绍、国内特殊需 要儿童心理评估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以及国外涉及特殊需要儿童评估的法律介绍等共11篇)。 纵观这十年特殊需要儿童诊断评估的研究成果,与教育诊断评估关系密切的文章共33篇,占 总数的54%。对近十年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反映出 以下特征、问题与趋势。
1 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研究的特征
1.1 不断完善特殊需要儿童的诊断鉴别,努力编制、修订、应用量化评估方法
从近十年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不仅医学界重视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诊断与鉴别,重视诊断标准的研究探讨,教育和心理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点,如“小学教师与精神专科医生对儿童 多动症的症状 评估比较”[3]、“多动性障碍诊断问题的文献分析”[ 4]、“自闭症儿童的诊 断与评估”[5]、“CCMD-3与DSM-IV儿童孤独症两种诊断标准的比较”[6] 、“自闭症诊断与干预 研究综述”[7]、“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8]、“儿童学习 障碍的临床诊断与评 估”[9]、“美国学习障碍鉴别研究综述”[10]等。这些研究都很注重理 论的推演,注重从教 育心理的角度去做阐释,但缺乏实践的支持和实际案例的佐证。事实上,从研究的具体内容 来分析,这些研究只是医学研究的延伸,或是教育和心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这些鉴别诊断与 教育的相关性,还没有形成教育诊断评估的特色。
教育、心理学界一方面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诊断鉴别及其标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尝 试编制、修订标准化的量化评估方法并运用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实践中。如 “C 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11]、“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 表的编 制”[12]、“自闭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的教育诊断——PEP量表中文修订版简介 ”[13]、 “能力指标在评估弱智儿童综合康复训练中的应用”[14]、“WISC—Ⅲ在美国特殊 教育评估 中的运用”[15]等。这些研究从主题到具体内容都在关注传统的量化评估方法在特 殊需要儿 童教育诊断评估中的研制、修订、应用,与前述研究相比,这些研究不再关注对特殊需要儿 童的诊断鉴别,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评估方法对特殊需要儿童的适用性、针对性的研究 ,试图通过这些方法来评估特殊需要儿童相应的能力、特点及不足。从这些研究中也可以发 现,教育、心理学界已经逐步认识到教育诊断评估与医学诊断的区别,并认识到教育诊断评 估研究的重要性。
1.2 逐步认识国外新的评估方法,积极尝试应用性、实证性研究
对近十年来的33篇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专门介绍某种 评估方法可以在特殊需要儿童中应用的共有7篇,如“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中的应用”[11]、“论特殊教育的生态评估”[16]、“特殊教育中的 动态评估”[17]、“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8]、“WISC—Ⅲ在美国特殊教育 评估中的 运用”[15]、“动态评估在特殊儿童评估中的应用”[19]、“学前融合课 程评价的有效方法 :课程性评估”[20]等。这些研究介绍了近年在欧美盛行的各种评估方法在特殊教 育中的应 用,其中生态评估、动态评估、课程本位评估则被称为另类评估,这是相对于传统评估而言 的;WISC—Ⅲ则是美国对魏氏智力测验量表第二版的修订本,修订后的魏氏智力测验量表更 适用于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诊断评估,以了解儿童学习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7篇文献 介绍了五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评估。但这些评估方法在 国内的实践研究目前还没有报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此研究的不足。
教育、心理学界的同仁们除了重视将国外盛行的新的评估方法传播、介绍到国内外;还努力 尝试将各种评估方法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评估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能力,如“自闭症儿童行 为评定与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21]、“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诊断与矫治”[22 ]、“弱智学生 最需要掌握什么适应技能”[23]、“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行为状况评估”[24 ]、“视力残疾 学生纯音听阈测试研究”[25]等。这些研究反映出对特殊需要儿童个别能力评估的 应用性、 实证性研究已逐渐引起国内教育、心理学界的重视,虽然已有研究成果不多,但说明人们已 开始意识到教育诊断评估实践研究的重要性。这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揭示特殊需要儿童诊断评估的新进展、新趋势,积极探讨评估新模式
1.3.1 特殊需要儿童诊断评估的新进展、新趋势
纵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在33篇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文献中,有6篇文章 是综述性的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揭示出目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最新 研究进展和最新发展趋势,如“阅读障碍评估研究的趋势”[26]、“自闭症诊断与 治疗研究 动向综述”[8]、“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7]、“多动性障碍诊断 问题的文献分析” [4]、“运用新的评估方式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初步设想——‘融合教育’的视角 ”[27]、“ 特殊儿童评估的新进展”[28]等。这些研究指出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出现 了以下趋势和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