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它文学 > 散文精选

《范蠡传》读后感

时间:11-09来源:作者:点击数:
<城东书院,cdsy.xyz>
  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范蠡一直备受历代史学家的关注。可是这样的一位“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历代统治者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和表彰。为什么呢?因为对统治者而言,范蠡的见机行事、巧妙脱身是违背统治者意愿的,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岳飞等人相比较,他算不得矢忠不二之臣。但我认为,范蠡在功成名就时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正好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古代的不少忠臣良将在政治漩涡中打拼,气节虽高,但最终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范蠡与好友文种在25岁时就投靠到越王门下,一直到42岁勾践兵败时才受到重用。勾践大功既成之日,文种因为没有看透帝王的心思,结果被杀,这不是惨痛的教训吗?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形势险恶,厌恶官场,躲避政治,通过隐居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人很多。汉初,留侯张良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及时隐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避免了杀身之祸。不过,张良仅仅是保全了自己,追求了个人自由,而范蠡则是凭着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之心,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做出了贡献。他三散家财,乐善好施。他的胸怀宽广,思想境界更高。唐代诗人汪尊曾作诗一首高度赞扬范蠡:“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范蠡经商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最终“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范蠡从官拜一品的上将军变为士农工商中的底层人物,在以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辞官,潜心经商,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范蠡的聪明,他经商后谙熟经商之道,迅速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很大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也是极其深刻的。其次,范蠡丰富的经商理念,对于今天发展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主张把握商机,候时转物,提出了“待乏论”;不应让人等货,而应让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象不到的货物;追求“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等等措施,这些都让他在商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范蠡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持倾,有节事”。意思是: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这叫持盈;国家将倾复时要设法转危为安,这叫持倾;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这叫节事。范蠡顺应天道、人道的思想如今仍极富现实意义。他做事全面考虑问题,不急功近利,不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毫不犹豫采取行动。他曾对勾践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胜而不骄傲,辛苦而不自夸有功”,也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范蠡的军事宗旨奠定了他打仗取得胜利的基础。即:“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这些宗旨在今天仍被军队沿用,可见范蠡的眼光独到和长远。
  
  范蠡在经商、治国、打仗中处处占据主动,稳操胜券。毫无疑问,他是成功者。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就他个人而言,他既拥有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无论在何时何处,他均可保持心态的平和和淡定从容,而这些,是他取得成功的绝对法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是寂寞的吧。他空有一腔治国的的政治才华而无处挥毫,只得以引退的方式收场,从而寄情于山水间。所有人都认为他快意人生,活得轰轰烈烈,最终抱得美人归,一生无憾。而他最大的遗憾是,明明有能力辅佐君主傲视天下,却只得归隐以保命;明明才华横溢,却只得做个凤池之外的陶朱公。
<城东书院,cdsy.xyz>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