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一曲多声部的命运交响曲

作者:郭芙秀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第一首:
  服
  从
  别评论这个夏天
  别评论这个旋涡
  别评论这些聚散的灵魂
  别评论
  首先是彼此的担忧
  然后是黑暗的冰雪
  
  这首短歌
  这个尺度接着这组尺度
  冗长的标题
  在时光中旷费已久
  
  风是如此
  莎士比亚是如此
  没有一种呼吸
  如此近地靠近我们的心脏
  靠近左手和偶然
  
  别评论
  别评论破碎的激情
  别评论转瞬即逝的光明
  首先是痛苦的诱惑
  然后是祈祷的回声
  
  第二首:
  夺 去 吧
  夺去吧,夺去我的岁月
  夺去我最黑暗的光阴
  夺去奢侈的宁静
  夺去空响的乎镯
  夺去紧紧跟随我目光的镜子
  夺去吧,全都夺去
  夺去蛇和蝎
  夺去怜悯,这恐惧的亲生子,哀伤的肉刺
  夺去火,夺去水
  夺去断了弦的提琴
  夺去吧,夺去可怕的先知
  夺去耻辱
  夺去阴郁的激情和残存的疯狂
  夺去无处安放的死亡之躯
  
  第三首:
  今
  天
  今天不是历史
  这些著名的日子
  暮色坚定,书籍干枯
  痛苦依然甚至欢乐
  节日的喧嚣中
  有一点疯狂
  
  今天已是明天
  正如昨夜的宁静
  使我如临深渊
  明天留给我的早餐
  依然只有灾难、空气、水
  和莫测的命运
  
  第四首:
  暑气正在消散
  暑气正在消散
  歌声已经减弱
  明亮的紫色日益消瘦
  预感充满四壁
  这来自爱情的纪念
  是用酒 还是泪水完成
  
  潮湿的头颅微微摇摆着
  门向着楼梯,衬衣
  裹着器皿
  
  阴影从我的手上
  然后在你的身上移过
  最后停留在时钟的表面上
  仿佛火焰
  模仿着死亡的表情
  
  第五首:
  生活无法交换
  生活无法交换,你羡慕
  我们清贫的生活
  白桌布上,清水满瓶
  这多么像哀愁,天然铸就
  
  我们蹲在角落里,你站在房间中央
  我的四壁出色地映出我们的背影
  如同一张未来的合影
  例行的苦难就这样毁了我们
  你心满意足时,会像
  挑剔的警察那样皱起鼻子
  你的赞美,你的微笑残留在这乌托邦的
  下午
  
  我每天的号码
  每天的面包,每天的羹汤
  每天都有伤心的勇气
  所以我已拱手交出陌生的近作
  把鲜血留给清晨
  把风暴交给平生
  
  第六首:
  第 二 次
  穷人怎样死法,富人自有安排
  从来不需要大多额外的把戏
  食物的羽翼,春天树叶上的
  光芒,来而复去
  它们总是无声无息
  第二次才会完美
  如同晕眩,如同热爱那样使我们窒息
  如同只有心灵已经死亡
  才能映照出图书馆管理员呆板的面容
  如同光明再次来到
  才能使我苏醒
  
  第二次吧,第二次才会完美
  第二次是最后一次
  只有第二次才能获得
  恐惧和隐逸
  披着这一切的火焰
  俯向永生
  
  第七首:
  为了幸福而不是虚荣
  打碎了的前额,一口旧钟上
  花朵战果着
  树上全是露水
  镜子照出身后的一切
  为了幸福而不是虚荣
  混乱一如壮丽
  燃烧从不停息
  
  弯曲的手指垂在墓石上方
  握住秘密的石头终于松开
  青春有始无终
  死亡有增无减
  如果季节是美德,那么
  今夜必然是一条捷径
  为了幸福而不是虚荣
  
  第八首:
  你 的 命 运
  在平静的前夕在黎明的中心
  在伟大的尘埃中
  在你如星光般纤弱的手心
  
  风暴的背面就是你的命运
  烛光落在眼睑里
  剪刀打开草药的心
  亡魂列车在你身边缓缓而行
  莫测的马蹄
  反复踏着昏迷已久的水面
  
  你的命运
  在风暴的背面
  在灵魂的日子里
  在利斧的寂静中
  
  组诗以八首出现,似是从古至今诗人们的一个特殊习惯。杜甫的《秋兴八首》是源,穆旦的《诗八首》是流。有了这源和流,从整体上就可较易把握王寅的《近作八首》。
  我不敢断定王寅确实喜欢穆旦的诗并受它的影响,但至少在诗的风格上,在《近作八首》所呈现的风格上,有穆旦的影子存在,或者说和穆旦的诗风惊人的相似。 “穆旦诗歌的生成法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在西南联大时他的英籍教师威廉·燕卜逊,得益于燕卜逊在课堂上长达两年的对诗歌语言的精细分析。作为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燕卜逊事实上有形无形中规定着他的中国学生穆旦的诗歌创作。”
  但王寅的《近作八首》决不是对穆旦诗歌的拙劣模仿,而是在诗情的压抑与冲击中恰巧与前辈诗人发生了共鸣和碰撞。诗不一样,诗歌后的思考不一样,但思考后让诗情倾泻而出的方式却是一样的,一样的汹涌不可遏止却又因莫名的吸引力而旋涡重重。一样的充满张力,冲突,悖论和含混。而正是这些,使得这两组诗“八首”异常的丰富深刻。
  想要真正理解它们,我想必须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则。王毅老师发表于《名作欣赏》一九九八年第二期的《细读穆旦<诗八首>》已成为解读穆旦的经典之作,这证明了新批评的方法对于这类诗歌可谓灵巧的钥匙找到了沉重的锁。
  王寅的《近作八首》与前人组诗不同的是,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醒目的标题,而不是贯之以(一),(二),(三)这样的数字代码。也正是因此,《近作八首》初看上去显得凌乱,散漫,似乎只是几个片刻心得的偶然凑合。但你若一首一首地细读分析,再转身整体回味一下,你会发现:《近作八首》其实是一个主题的不同旋律的弹奏,一个主题的不同场景的诉说。这个统一的主题在哪里?就在组诗的最后一首。最后一首是彻底的揭幕,是谜语的答案——“你的命运”。他与命运对峙,与命运对话,与命运直面,他在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思考着这个长期痛苦地折磨人类的问题:命运?!
  
  (一)压抑与绝望
  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应放在一起解,他们同是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服从》,这个标题显得很突兀。如果不理解整组诗的主题,“服从”就无从解释。突兀的“服从”没有施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