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试论现代道教戒律建设的基本构想
作者:丁常云
5.尽忠孝。尽忠孝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最一般也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道教对此始终表示拥护和支持。早期儒家就有“孝悌为仁之本”的著名论断。西汉社会上流传着一部《孝经》,宣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百行孝为先,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太上经戒》述元始天尊所述十戒,将“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作为戒律的第一条,表现了道教是重孝道的宗教。《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称:“按《传》曰: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盖致身事君,勤劳王事,所以答覆庇之恩也;修身慎行,善事父母,所以答生育之恩也;事师如事父母,所以答教诲之恩也。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乃报本之大者,加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敬信神明,所以答造化之恩也。并前三事,谓之四恩。”报恩崇本,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精神支柱。道教的“四恩”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其光大的空间。在宗法社会里,忠是孝的扩大。所谓“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孝悌的道德是忠君顺上的基础。“忠是人对国家、民族尽义务,具有强烈的政治、民族色彩。它与孝在一起,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道教戒律中有许多尽忠的戒条,如“克勤,忠于君王”;“忠事君师”;“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等,这些传统的戒律条文,虽然不能全部适应当今社会,但其中有关忠孝的思想内容是值得人们去学习、提倡的。因此,现代道教戒律的建设也必须要倡导忠孝思想。
第二,现代道教戒律必须要具有规范教门内部的行为准则。道教戒律本身就是用来规范道教徒言行的戒条。因此,这部分应该是现代道教戒律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传统戒律和目前道教现状,我认为作为规范教门内部的行为准则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皈依戒。从传统道教戒律来讲,它本身就是皈依道教、表达信仰的一种标志。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入道修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受戒。受戒,表明对于道的认同和皈依。唐代道士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序》称:戒律“自浅入深,非无优劣;从凡入圣,各有等差”。具体地说,就是“始起心入道,受三归戒,录生五戒、八戒,在俗男女五上戒,新出家着初真戒”。三归依戒是道教最根本的戒律,具体条文为: “第一戒者归身,太上无极大道;第二戒者归神,三十六部真经;第三戒者归命,玄中大法师。”简单地说,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此“三宝”对于初入道门的教徒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三洞众戒文》称: “三归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可见,皈依戒在道门戒律中的重要地位。现代道教戒律应该将“皈依戒"加以继承和完善,并增加道教信徒皈依道教的戒律条文,以利于更好地加强道教信徒的队伍建设。
2.修持戒。主要是指用于道教徒自身修持的戒律,这是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道教学道修持,讲求清静无为、少思寡欲、淡泊名利、积功累德和济世度人。”传统戒律已经十分注重道教徒自身的修持。也有一些专门的“做人”、“治身”的戒条。《十四持身戒》称:“与人君言则惠于国,与人父言则慈于子,与人师言则爱于众,与人兄言则悌于行,与人臣言则忠于上,与人子言则孝于亲,与人友言则信于交,与人妇言则贞于夫,与人夫言则和于室,与人弟子言则恭于礼,与野人言则劝于农,于道士言则正于道,与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与奴婢言则慎于事。”此为十四治身之法,即十四种做人、治身之纲要。 《太清九戒》则对道士的身、心、口、手、目、耳、鼻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可以说是道士自身修持的规范戒条。针对目前“有部分宫观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上不完善,规约不严,道风不振”的现状,现代道教戒律建设也必须要有规范道士自身修持的戒律条文,因为这是关系当前教内道风建设的大事。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般信徒自身修持的戒条。
3.斋仪戒。斋仪戒即为道教科仪戒律。科仪是道教徒表达信仰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行仪道士必须要严肃认真。传统道教戒律就十分重视行仪戒律,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夫斋者,正以清虚为体,恬静为业,谦卑为本,恭敬为事。战战兢兢,如履冰谷,肃肃栗栗,如对严君。至经句,辄起礼拜,当一心称善,随意愿念,唯令丹苦,必有感应。太上道眼恒洞观诸天下之善恶,无有毫遗也"。也就是说,道士在行仪时,要小心谨慎,思想上保持清虚、恬静,行动上要谦卑、恭敬。因此,陈耀庭先生认为: “视神如君,谦卑恭敬,是道士行仪过程中人神理论关系的基本点。”同时,陆修静还对违反科仪规戒作出了处罚的规定。如“语言戏笑,罚朱一两”; “唱声不齐,罚油二升”;“不注念清虚,心想意倦,为众所觉,罚油二升”; “行香不洗手、漱口,罚油二升”等。此后,随着道教科仪的不断完备和发展,其科仪戒律的内容也逐步增加。根据陈耀庭先生研究,就以唐代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中有关科仪的规戒为例,其内容大致包括:洁身净口规戒;诵经规戒;诵经时饮水和休息的规戒;科仪衣服的规戒;科仪礼拜的规戒;科仪香火的规戒;科仪灯烛的规戒;科仪坐次的规戒;科仪饮食的规戒;科仪文检的规戒,等等。另外,还有信徒参与科仪的规戒等。可谓是戒律内容繁多,戒条目的明确。从现代道教宫观来看,特别是南方地区,道教科仪较多,参与信徒广泛。因此,现代道教戒律应该将科仪规戒作为重要内容,要在继承传统科仪戒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4.坛场戒。道教举行宗教活动,需要设立坛场,延请神灵降坛,以求赐福消灾。因此,坛场是十分神圣的地方,所谓:道教坛场,威禁至重,庄严道场,神圣之域,任何对“道"的轻慢、毁污都是决断不可的。所以,宫观环境必须要保持清洁,给人以清静圣地之感;所供奉神灵也要保持庄严威仪。根据道教规定,坛场必须要设于道教宫观内。坛场的布置,须“香花灯烛,依法供养"。道教传统戒律中也有一些明确规定,如“凡大醮,大忌生死、吊丧、问病诸般污秽”。“凡建黄箓,则就宫观最好,……不尤有秽”。坛场为清静之地,一切污秽皆不得入内。据《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称: “夫所以洁坛者,荡涤故气,芳泽真灵,使内外清通,人神俱感。凡启醮悉皆如之。”另外,对于坛场道士,也要求:勿饮酒,勿食五辛,勿与别人同坐,勿视死看生,勿噌怒,勿悲哀,勿见血等。可见,坛场戒规的精神主要是:清静、庄严、污秽莫入。我认为,这些规定是符合道教神学思想的。因此,现代道教戒律必须要大力加强坛场戒律的建设,制定出一些制度化、可操作性强的戒律条文来规范坛场的清静和庄严。
5.礼神戒。礼神即为道教徒礼拜神灵,属道教信仰的内容。道教徒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崇拜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道教历来就十分重视对神灵的礼拜。《要修科仪戒律钞》指出:礼拜有四“一稽首,二作礼,三尊科,四心礼。夫入道修真,朝谒为本,登斋逊谢,礼拜为先”。《玄都律》还规定“若男女官不朝拜,决杖二十,罚算一记。配仙灵箓童子不朝拜,决杖一十,罚算百日。箓生道民不朝拜,考病一年。……礼拜腰不申,来生得背伛报”。可见,道教对礼拜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于违反戒规的处罚也是十分严格的。礼拜是道教徒敬奉神灵的主要方法之一,礼拜时必须要严守戒规。否则,就不能表示自己对于神灵的敬意和虔诚之情。因此,现代道教戒律必须要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建立符合现代道教礼拜神灵的戒律条文,这也是道教加强信仰建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