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张宏杰
一
伊犁附近的赛里木湖是新疆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它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雪峰高耸的天山腹地。
但二百五十多年前,这个湖边牛羊如云,恍若世外桃源的湖泊却不幸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一幕。
乾隆二十三年春天,草场返青,野花怒放。赛里木湖湖畔一支拥有200顶帐篷的蒙古小部落里,男人骑着骏马,慢悠悠地驱赶着牛羊;女人在帐篷里奋力赶制一天的食物,孩子们淌着鼻涕,扯着刚返青的枝条玩着游戏。他们已经在这里平静地生活了数百年,一切都与往常没有区别。
中午,急促而纷繁的马蹄声震响大地,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清朝骑兵形成一个半圆形,由远及近,围住了这片湖畔边的二百多顶帐篷。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一场盛大的围猎,只不过此次围猎的对象不是羚羊,也不是野鹿,而是新疆准噶尔部落的蒙古族平民。
望着闯入的清朝骑兵,男人们不知所措,张大着嘴呆呆地看着这些陌生的异族人,女人们躲进帐篷里由毡缝偷偷向外窥视。只见这些手执兵器的骑兵们把蒙古人从一座座蒙古包里驱赶出来,个别想反抗的人,立刻被砍翻在地。
不到半个时辰,该部落的一千多人全部被赶到了湖边。其中四百多名男人每10人为一队,被拉到低诖处挨个斩首。一个多小时后,部落中的男子被斩杀干净,鲜血流进赛里木湖,近岸的湖水被染得赤红。史书中对此情景的记载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处理男丁的同时,另一侧,分配女人和孩子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清兵从队伍中挑选出300名年轻有姿色的女人,以及看起来伶俐聪明的孩子,准备运回内地当作奴隶。史书记载,这些人后来因为饥饿,“多死于途”。剩下的二百多名老丑病残的女人以及7岁以下的孩子,随着清军将领的一声令下,数百匹战马冲入人群,将这些没人要的“战利品”作为桩靶,尽数砍杀。
这是清朝大将兆惠亲自指挥的搜剿准噶尔蒙古部落大屠杀中的一个小小场景。
二
事情起因于乾隆十八年。
这年十月,一封六百里加急的文书从外蒙古乌里雅苏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汗省省会)送到了清廷。
将军成衮札布在奏折中汇报,准噶尔汗国的三个小首领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史称“三车凌”)率领三千户,约一万多蒙古人,宣布脱离准噶尔汗国,投奔大清国寻求庇护。他们离开了世代居住的额尔齐斯河牧场,顶着冬季凛冽的寒风,赶着牛羊,携带着老小,经过十余天长途跋涉,才到达乌里雅苏台地区。
将军在汇报中还说,准噶尔汗国长期与大清为敌,这些人声称投奔大清,不知是真心依附,还是准噶尔人的诡计。他请示皇上,‘该对这些人采取什么态度?
收到这封奏报,乾隆并不感觉意外。从乾隆十年以来,他已经多次收到反映准噶尔汗国正处于内乱之中的情报,这次一万多人的依附,更加证明了这些消息的准确。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大清帝国的准噶尔问题,看来有望得到解决,于是,乾隆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数代以来,准噶尔汗国一直是大清王国最大的威胁。
准噶尔蒙古是一支古老的蒙古族部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长期以来生活在今新疆、青海一带,因该部落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称“绰罗斯部”。
清朝入关后不久,准噶尔部的蒙古人崛起于天山南北,建立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首领是蒙古族的传奇人物——噶尔丹。
噶尔丹这个人不容小觑。他坚毅刚强、多谋善断。通过十年征战,他统一了西蒙古四部,然后信心暴涨,制定了先统一天山南北,再统一整个蒙古民族,最后与中国的满族统治者较量手腕,恢复大元旧业的宏伟蓝图。《草原帝国》中说:“至此,噶尔丹便热切地希望重现成吉思汗王朝的英雄史诗。为了把东亚帝国从满族手里夺过来,他曾飞檄全蒙古,要求团结一致,认为满族正是曾被成吉思汗所粉碎的女真族暴发户。‘我等岂能做曾在麾下受指挥者的奴隶?帝国乃我们祖先的遗产!’”
雄心勃勃的噶尔丹颇有手段,他不仅改革了草原法典,还第一个开始在蒙古制造铜币,稳定了草原经济,壮大了蒙古骑兵,并且很快征服了大半个新疆。中亚一带的人们,已经把他和西面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及东方的康熙皇帝相提并论,称他为“博硕克图汗”,认为他们是欧亚大陆上鼎足而立的三位大帝。
不幸的是,噶尔丹生不逢时。雄才大略的康熙先是成功地笼络和控制了喀尔喀蒙古,使噶尔丹统一蒙古的梦想无法实现。接着,康熙两度举全国之力,率兵亲征准噶尔。并于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
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怀报着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沙漠中郁郁而终。
虽然击败噶尔丹一直被列为康熙最重要的军事成就之一,但事实上,准噶尔汗国并没有被打垮。噶尔丹死后,他的继承者们很快又使汗国强盛起来,并重拾噶尔丹的旧梦。
雍正九年,清、准两方再起战端,两军大战于和通泊。此一役,清军经历了自清王朝建立以来内外战争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副将军以下皆战死,西路军本有3万人,逃回科布多者仅2000人。雍正十年,准噶尔部再度内侵,幸亏归附清朝的喀尔喀蒙古拼命抵抗,才击败了准噶尔部。
两次交手之后,清帝国和准噶尔握手言和,双方划定了边界,开始了贸易,中国西部出现了20年的和平。但是,和通泊之战永远是大清帝国的噩梦,准噶尔部也一直是清朝最强大的威胁。它和俄罗斯互为掎角,时刻窥伺着内地。
因此,自即位以来,虽然天下太平,与准噶尔汗国相安无事,但乾隆却一直警惕地关注着大清西部边界,准噶尔的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不放过。
早在乾隆十五年,准噶尔汗国已经有一千多户东迁到察哈尔,归附了清朝。乾隆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妥善安置,并赏给他们牲畜。从这些人的口中,他获取了大量的情报信息。
原来,乾隆十年,准噶尔汗国原首领噶尔丹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争汗位大打出手,自相残杀,十年之内,最高首领换了三人。后来,一名叫达瓦齐的贵族趁机夺了汗位,可是此人才干平平,“终日饮酒,事务皆废”,内战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这也导致准噶尔汗国四分五裂、力量大衰。
乾隆十八年,达瓦齐率军讨伐不听指挥的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部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不仅大批的牲畜、粮草、财物被抢,还被掠走了三千多人。为了寻求活路,“三车凌”不得不离开家园。投靠清朝政府,以求保护。
因此,接到汇报后,乾隆在第一时间即断定“三车凌”是真降而不是伪降。他命令成边将军妥善安排“三车凌”,赏赐给他们大量的银两、米面和牛羊。他还专门设了“赛因济雅图盟”,任命台吉车凌为盟长,车凌乌巴什为副盟长。
不仅如此,为了表彰杜尔伯特部“三车凌”“率万余众,倾心来归”的功绩,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乾隆皇帝还特别在承德避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