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明硬汉,明朝享国276年,硬骨头的大臣不少。大骂朱棣的方孝孺、直谏嘉靖的杨继盛、死劾魏忠贤的杨涟,都可称之为大明脊梁。
但这些硬汉,舍出自己性命,最后却一一被害,气节流芳百世,在当时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
要说冒死直谏的效果,他们都比不上洪武朝的一位大臣——刑部尚书钱唐。
钱唐进谏的对象是以铁腕著称的太祖朱元璋,最极端的方式是抬棺死谏,结果是虽然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得以善终。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
从过程到结果,钱唐可称明朝最成功的死谏大臣。
钱唐生于元朝,象山人,从小熟读孔孟,是著名的贤士,博学敦行,声名远播。
元朝虽也推行一些汉化,总体来说汉人并不得志。加上钱唐所处时期元朝内乱迭起,在25年里换了8位皇帝,派系倾轧,天灾人祸,乱世迹象已昭然若揭。
既然不能治国平天下,钱唐所能做的就只有修身齐家,他长期隐居在象山丹城白石山中,“且耕且读”,冷眼旁观天下大势。
终于,到了1368年,朱元璋登基,大明开国,为表现自己礼贤下士之风,老朱下旨招揽天下人才,为初生的大明再添上几管新鲜血液。
名声在外的钱唐也在被请之列,钱唐观察朱元璋多年,看到他并不像其他农民军不重视读书人,而是对士人礼遇有加,大儒刘基、宋濂、陶安等人都得到他的他特殊优待。
朱元璋有点靠谱,钱唐得出结论,这一年他虽然已54岁,但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干出点功名,总觉得愧对儒家修齐治平这套伦理哲学。
钱唐欣然来到南京,上了金殿,也不换衣服,就穿着自己的麻鞋布衣当殿与朱元璋讲明经对策,论治平之道。
老朱并不以为意,他明白打天下要靠勇武之士,治天下还得靠文人,钱唐货真价实,朱元璋下旨,授钱唐为刑部尚书,帮助他治理天下。
几十年心愿一朝达成,胸中抱负有了用武之地,此刻的钱唐心情好比高考后收到通知书的考生,是无比舒畅的,他在诗中写道:
好风吹步上京师,铁杖麻鞋见天子。
天颜悦怿天开明,谨身殿前承圣旨。
致君尧舜端有时,山人事业应如此。
没想到,才过了一年,事情就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被他称赞为尧舜的朱元璋就让他大跌眼镜。
朱元璋起自草莽,虽然尊敬读书人,但对高高在上被奉若神灵的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等偶像,他是不屑一顾的,始终想找机会推倒他们。
老朱先是对孔家后人衍圣公下手,下诏衍圣公除了在曲阜孔庙搞搞祭祀,不得兼任任何官职,历代衍圣公几乎世袭的国子监祭酒一职,也从洪武朝起就永远失去了。
这还不够,洪武二年,朱元璋又下诏,孔子的祭祀不用在天下大张旗鼓,在曲阜当地搞搞就行了,“孔庙春秋释奠, 止行于曲阜, 天下不必通祀”。
这是要进一步削弱孔子的地位,诏令一出,朝野大哗,大家都是孔子传人,如此羞辱至圣先师可怎么行!
但朱元璋毕竟是皇帝,又是开国皇帝,性格之强,手段之狠名声在外,大家虽然议论纷纷,深表不满,也只敢上疏抗辩,没有人敢于当面表示不满,要把老朱惹毛了,脑袋就得搬家。
别人不敢,钱唐敢。
这位刑部尚书拜伏于宫阙下进言:孔子是天下的老师,儒教是立国之本,天下共尊,他的影响力是国际性的。既然如此,就得全国一起祭祀孔子,天下祭祀之礼不可废除。
见有人带头,其他大臣也大着胆子一起进言,朱元璋见阻力如此之大,不可能把这些人都砍了脑袋,左思右想之下,不久后只得收回了成名。
这次进谏对钱唐来说只是小儿科,真正死里逃生的是下一次。
对孔子下不了手,朱元璋又把眼光转向了孟子。尤其这位亚圣的思想在老朱看来极其反动,竟然说什么“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封建社会君权至高无上,孟子却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传播这样的民本思想,大家岂不是都可以不用忠君了。
老朱翻看《孟子》读到这些话,不禁勃然大怒,我拿孔子没办法,还治不了你孟子吗——“倘此老在今日, 岂可免我一刀。”
当天,朱元璋就下诏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并放出狠话“有谏者以不敬论, 且命金吾射之。”
看到这道圣旨,满朝文武惊恐不知所措,有心上疏却无人敢出头。
挺身而出的又是钱唐,这老头再次打算上殿,抗疏直言为孟子鸣冤。
上一次孔子事件,老朱还没把话说得这么狠,有人还敢跟钱唐一起进谏,这次狠话撂在了前面,性命交关的事,没人敢再跟钱唐结伴了,大家都为他捏了把汗。
连内侍也觉得钱唐凶多吉少,他们在殿前拦住钱唐,绘声绘色把朱元璋龙颜震怒的情形描述了一遍,希望尚书大人别在万岁爷气头上自寻死路。
谁知钱唐已早有准备,他已事先备好棺材,让人抬着棺材,袒着胸, 抱着必死的决心,直往奉天殿而去。
朱元璋余怒未消,听说钱唐又来了,下令金吾卫士张弓搭箭,准备射死这个顽固的老头。
钱唐上殿,一幅视死如归的模样,口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更加气恼,果然下令放箭,钱唐顿时身中数箭。
好在金吾卫士虽然得令,终究手下留了点情,不敢当殿射死本朝高官,钱唐中箭部位在左臂、右肩等处,弓也没有真正拉满,尚不足以致命。
即便如此,57岁的钱唐也已被射倒在朝堂之上,但他仍然挣扎着向御座前爬去。
这幅景象,让心如铁石的朱元璋也心生恻隐,这老钱唐虽然顽固,但终究不是出于恶意,能有这样的直谏之臣,也是国之幸事。
朱元璋终于退缩了,他命令太医悉心为钱唐治疗箭伤,也没有因此而治钱唐的罪。
不久,朱元璋也收回了成名,重新下谕旨“孟子辨异端, 辟邪说, 发明孔子之道, 配享如故”,作出了让步。
钱唐拿生命做赌注,又赢了一把。
大家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后人作诗称赞钱唐:
引棺绝粒箭当胸, 拼死扶持亚圣公。仁义七篇文莫蠹, 冕旒千载绘仍龙。
批鳞既奋回天力, 没齿终成卫道功。那得洪恩遍寰宇, 泮宫东畔置祠宫。
这还不是全部。
数年后,或许是出于欣赏,朱元璋在后宫悬挂起了武后画像。后宫本是私人领地,朱元璋想干什么,看起来是他的私事,官员似乎无权过问。
实则不然,皇帝无私事,所有事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讨论。武后代唐,在历史上名声不佳,朱元璋挂武后像,是要号召后妃模仿呢,还是表示欣赏武后的无情杀伐呢。
在百官看来,这都是不应该的。
钱唐这时已是80高龄的风烛残年,斗志却丝毫不减,他再一次上疏直谏。这次,朱元璋真动了肝火,下旨将钱唐拉到午门外等待宣判。
这一等就是一天,想来也够80岁的钱唐受的。一天下来,朱元璋的火气终于消了,命令赐给钱唐食物,也把武则天画像撤下,钱唐又赢了。
但老朱也觉得钱唐实在太烦,把他贬谪到了寿州,没多久钱唐就在寿州离世,享年81岁。
钱唐3次直言冒犯朱元璋都获得胜利,最终得以寿终正寝,相比其他几位杀身殒命的硬骨头,钱唐称得上是个奇迹。
值得思考的是这其中的原因。明朝历代皇帝都不缺少谏臣,却少有人能和钱唐并论,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钱唐本身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
孔孟之道固然有时代局限性,但孔子强调仁愛与礼义,孟子強调人权及正义,这些也都是积极的方面,是钱唐这样儒生的精神支柱。钱唐可以说是个理想主义者,当朱元璋试图以君威否定孔孟的礼义与民本思想时,钱唐就能豁出命去,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爵禄可辞,白刃可蹈”,这样的人,显然是值得尊敬的。
每个朝代,总有一些至死坚守理想的人,钱唐就是其中之一。
钱唐为京官27年,始终清正廉直,两袖清风,并没有在家乡置办一亩田产。他去世后,老家丹城修建起了钱司寇祠,但并不是他后人所修,是朝廷拨款建造。
显然,钱唐做官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心中理想,要让天下大治。
其次,遇到朱元璋也是钱唐的幸运。
朱元璋晚年有清洗功臣的举动,被不少人诟病,但从对钱唐的态度上,能看到朱元璋的另一面。
抬棺死谏跟皇帝死磕,这种行为极具挑衅意味,摆明了要让老朱下不来台。朱元璋事先已严厉警告,君无戏言,就算当殿射死钱唐,别人也无话可说。
老朱最后非但没有弄死钱唐,还听取他的建议,并且没有治他的罪,能看出朱元璋对待正直的大臣,还是颇有雅量的。
钱唐前后三次冒犯朱元璋,老朱也没真拿他怎么样,等火气消了也就好了,这样的胸襟也可说是宽广,不是哪个皇帝都能做到。
相比之下,其他硬骨头虽然胆色不输钱唐,惜乎没有遇到朱元璋这样的皇帝,虽然后世评价不低,但在当时看来,只有饱受折磨后的杀身殒命,白白牺牲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