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4期


关于苏联文学与中国的对话

作者:李 辉 蓝英年

作品。
  蓝:但是这里也有区别。法捷耶夫最后还是认清了斯大林的暴君面貌,只是不能不服33.,而中国作家可能只是觉得自己改造得不够。在斯大林统治最严酷的年代,布尔加科夫、普拉东诺夫等作家,仍写出像《大师和玛格丽特》、《切文古尔》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当时当然无法出版,后来都出版了,引起轰动。他们写的时候就坚信总有一天能出版。中国仿佛没有作家在“大跃进”年代写出真实反映“大跃进”的作品,准备以后出版。反映中国历次磨难的作品都是后来写的。
  李:你对索尔仁尼琴怎么评价?
  蓝:索尔仁尼琴确实写过许多好作品,比如《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开创劳改营题材的先河,震撼人心。《癌病房》也很好。《古拉格群岛》不是小说,而是对苏联专制制度各种表现的研究成果,不像文学作品感染力那么大。卫国战争期间,索尔仁尼琴在同朋友的通信中把斯大林跟列宁比,说了不少对斯大林不敬的话,胜利前夕被查出来了,结果被判了10年。经过炼狱后就什么都不怕了。他的成名与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关系很大。特瓦尔多夫斯墓本来是要发表《癌病房》的,但当时找不到索尔仁尼琴,他正躲在一个地方写《古拉格群岛》,以致耽误了发表。正在这时,作协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索尔仁尼琴很不冷静,打印了250封信给代表们寄去,对苏联的图书检查制度猛烈抨击,说作协应该是保护作家的组织,而不应是坑害作家的组织。这封信,在西方报刊上登·了出来,苏联作协让他写文章声明西方登的信是对苏联的污蔑。可是索尔仁尼琴说,这封信并没有在苏联发表,我怎么写声明?你先登出来,我再写声明。这样,作协主席费定就火了,打电话给勃列日涅夫,要处置他。同时,索尔仁尼琴的书在国外相继出版。苏联尽管对他猛烈批评,但还是让他出国了。苏联在1967年有过一次真正的文字狱,即因为文字受审判刑的案子,又称为西尼亚夫斯基和达尼埃尔事件。两位作家用笔名在国外发表作品,作品内容并没有攻击苏联,审判他们就因为他们使用笔名和在国外发表作品。这次审判激怒了许多作家,他们联名发表抗议,要求旁听审判,不能旁听的就坐在法院门口抗议。在苏联,作家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勇气还是第一次。判决后,他们仍向最高法院、最高苏维埃甚至党中央抗议。作家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经过这次抗争,苏联政府才没对索尔仁尼琴采取激烈措施,于1974年把他一家送出国。
  李:最近我看到有篇翻译文章,是另外一个作家批评索尔仁尼琴,说他写了那么多反映劳改营的东西,但在作品中对犹太人的死却表现得很淡漠。
  蓝:在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中,有许多人是蔑视犹太人的,尽管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犹太人。卫国战争时,为了向美国寻求支援,成立了一个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莫洛托夫的妻子也在委员会里。他们工作得很好,争取到大批援助。胜利后,苏联支持建立以色列国,希望它成为苏联在中东的反美堡垒。谁知道以色列成立后倒向美国,斯大林就把气都撒在这个委员会上,把这些人都关了起来,对其他犹太人也很不好。俄国人对犹太人一向不好,沙俄时期发生过多次屠犹事件。索尔仁尼琴是个大俄罗斯主义者,想必也看不起犹太人,所以对他们的命运不关心。直到今天,我在俄国时还常听到俄国朋友说某某是犹太人。其实俄国的所谓犹太人同俄国人毫无区别,这样说便流露出对犹太人的轻视。李:爱伦堡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只是看过他的一部分回忆录。对他,你怎么看?
  蓝:爱伦堡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没有怎么捧过斯大林,但是他在国外发表文章宣传苏联的建设成就,影响很大,威信也很高。卫国战争的时候,他写过许多政论,影响极大。但是斯大林看不上他,因为他是犹太人。爱伦堡认识很多人,比如布哈林,还有符拉索夫。符拉索夫曾任20军军长。他跟德国人打仗时,由于斯大林的战略错误,军部被德国人占领。被俘虏后,他在被俘的苏联军人中组织了一支解放军,在德国人统率下打苏联。后来又调过头打德国,并把占领的城市交给苏军。他的功过可以评说,可是后来控个20军的官兵全被关了起来,而其中很多人并未被俘过,是转到苏联其他部队去同德军作战了。爱伦堡写过他,并且写得很客观。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写得好极了写了许许多多同他有过交往的俄国和欧洲的文化名人。我们今天知道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爱伦堡的回忆录中知道的。他的很多朋友是犹太人,被抓起来打成特务,问是谁招募的,都说是爱伦堡。结果这些人都被杀了,爱伦堡却没有事,斯大林就是不动他,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说,我早该掉脑袋了,没掉是命大。斯大林死前想搞一次排犹运动,逼所有犹太学者、科学家、作家在一封诽谤犹太人的公开信上签名,也逼爱伦堡签名。爱伦堡找出各种理由拒绝签名。他亲自给斯大林写了封信,说明无法签名的理由。写信时他已做了死的准备,但信发出两三天斯大林便死了。
  (未完待续)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