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沧州铁狮历次维修保护概述

作者:王玉芳




  
  第五次维修:1996~2003年10月
  第四次维修加固并没有阻止住铁狮子酥裂的继续发展,从监测数据看,1996年4月1日,狮身有纵、横裂缝8条,最长的为右后腿内侧竖缝,长2.1米,宽0.1厘米,左后腿竖缝长1.71米,宽0.05厘米;两个半月后的6月17日,右后腿内侧竖缝的宽度已有0.16厘米,左后腿竖缝的长度增至1.97米,并且左、右腿根部新发展的横缝已与竖缝相连接。到1997年6月6日,各条裂缝又有增长增宽,左胸部两外侧横缝已错位,后臀部新增横缝14厘米。到1999年8月16日,裂缝已发展到14条,左前爪已与整体分离,右前小腿后部裂开,腿部4号钢筋铁箍全部崩断,狮腿裂缝里流淌出灰白色的灰渣。
  2000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专家组来到沧州,对铁狮子进行了现场勘察,并提出如下意见:由于多年来外界自然力的影响和内部应力的作用,给沧州铁狮子造成了残损破坏,而造成近期残损明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做支架加固时,在四腿等处灌注炉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在封闭层出现裂隙后,由于空气、水分的深入使其膨胀,产生极大的胀力,致使铁狮子多处开裂。根据铁狮子目前的状况,急需采取措施抢修。
  2000年4月10日,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制定了沧州铁狮子保护方案工作计划和相关课题设置计划,并经专家组讨论同意。11月19日,省古建所施工人员进驻铁狮子抢险加固工程工地。这次工程的目标是凿除清理狮腿内的混凝土填充物。通过现场勘察,查明铁狮腿部的填充物分三层:表层为SBS防水一布二涂;第二层为炉渣混凝土,厚度约占腿高的1/2;第三层为5~10毫米细石混凝土浇筑。尚有残存硫磺合剂。铁狮子残损部位状况:(1)腿内填充物表层之防水层与狮身铸铁已剥离,造成防水失效,是导致雪雨浸漏的主要原因。(2)腿部发展的裂缝造成雨水浸蚀,剔凿工程中发现后腿填充物含水率高。(3)四根腿内支架中之三根钢管虽由混凝土包裹,但已腐蚀剥落严重,当为雨水渗漏所致。(4)原维修中补焊的新铁件80%以上已与狮身铸铁接口脱焊、分离。(5)铁狮之腿底预埋钢板锈蚀严重,尤以左前腿为甚,其剥蚀已达3毫米,预埋钢板底部(台基)已成空洞,成为铁狮台基基础破坏的严重隐患之一。(6)铁狮现存方石包砌台基面西南角部位压面石及两层方包石外闪,裂缝达20毫米,长度900毫米。(7)台基压面石高出狮腿之地面达30毫米,其预留的东、西各两个直径30毫米的出水口远不能满足铁狮所在地面排水的需要,排水不畅致使台基积水,对狮足、底部铁件、钢支架底盘以及台基的保护形成了威胁。(8)铁狮子钢支架的东部支撑点实,西部节点支撑已与狮身脱离,最大处达30~40毫米。
  根据铁狮子现存状况,这次腿部填充物清理工作采取了锤凿人工剔除法,尽量避免振动、摇晃对铁狮本体造成损害。施工过程中,发现铁狮腿部有五块铸铁已因裂缝贯通脱离了狮体,为安全起见,将它们临时搬离,清除填充物完毕后,按原样予以复位,并采取了临时围护措施予以固定。经过21个工作日,铁狮两条前腿的填充物全部剔除清理完毕,左后腿清除90%,仅足部剩余30毫米;右后腿因有三根并联钢管支撑,与腿内壁之间尚有厚30~40毫米、高800毫米的未剔除。因天冷上冻,工程告一段落。
  铁狮子的保护情况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时间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纷纷献计献策,铁狮保护工程办公室收到各种方案文本30多个。2000年11月14日,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召开会议,听取了经挑选参加本次评审的9家单位的技术汇报。经过专家们比较分析,建议由石家庄铁道学院及省粘接协会张国富教授、北京天山科技工程中心进一步制作铁狮子裂缝粘合方案;由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机械研究室邹家祥领导的科研小组和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完成铁狮子残余应力测定和铁狮子应力场分布的模拟计算工作,做出结构力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制作内部支架方案。同时提议利用媒体、网络等手段,继续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保护方案,认真对比筛选,各取其长, 以期形成最佳方案。
  2001年3月14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介绍四位外籍金属器保护专家到沧州考察铁狮子,他们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皮特(Pieter Meyers)、哈波(Prudence Herper),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保利尔(Colin Bowles),日本的崛内(Noriyoshi Horiuchi),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李化元先生陪同。几位专家实地考察了铁狮子,他们惊叹中国1000多年前所铸造的这尊体积巨大而且造型生动的雄狮之壮观、威严,深为中国古代冶铁铸造技术之精湛而折服,同时又为铁狮子的现状而不安。考察后,四位专家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应把铁狮子移到博物馆内保护,并对铁狮子的维修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2001年4月3日~5日,由北京科技大学7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到沧州,利用瑞士莱卡测量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激光三维扫描仪,对铁狮子实体进行扫描测量,对铁狮子的体积、体重得出的新数据是:原身长6.3米,体宽3米,通高5.5米,重约40吨;由于千年的锈蚀剥落损坏,现铁狮子实际身长为6.264米,体宽为2.981米,通高为5.47米,重约32吨。前一组数据为原始数据,后一组数据为现存数据。
  2001年10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专业人员来到沧州铁狮子现场,剔除了剩余部分填充物,铁狮子腿部裂缝从此未见再发展。
  2006年,中国文物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申报了《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获得批准。该课题把沧州铁狮子列入室外大型铁质文物综合保护研究主体之一,截止到2007年12月,已经在铁狮子现场完成了四项工作:(1)安装了微观测系统,监测风力、温度、湿度、辐射、光照等自然因素对铁狮子的影响。(2)对铁狮子本体重新做了激光扫描。(3)对铁狮子周身做了探伤测试。(4)做了应变和倾角测量。《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将于2008年底结题,其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对铁狮子的维修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1]2001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采用瑞士莱卡测量股份有限公司激光扫描仪最新测定数据。原数据为身长6.3米,体宽3米,高5.5米。
  [2]1984年吊装时测算铁狮的重量约为31.5吨,如加上残缺、脱落部分可达40吨。原记载为40吨。
  [3]罗哲文:《沧州铁狮子》,《文物》1963年2期。
  [4]现铁狮颈左部条状补块即是1957年浇铸铆固的。
  [5]王世杰:《沧州铁狮子移位保护工程》,《古建园林技术》1988年3期。
  [6][7]摘自铁狮子档案资料。
  [8]引自胡荣山:《关于铁狮子1994年抢险加固问题的说明》。
  〔责任编辑:许潞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