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

作者:郑绍宗




  【关键词】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满城汉墓;刘胜;窦绾;纪实
  【摘要】1968年夏秋发掘的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被列入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作者参加了两墓发掘的全过程。今年恰值满城汉墓发掘40周年,特撰此文,对当年的发现、发掘过程做了回顾,以为纪念。
  
  1968年是我国考古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作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就是在这一年的夏秋时期发掘的。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亲自批示由郭沫若老和河北省政府合作,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分别派出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发掘。
  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于1968年5月29日开始,至6月24日,由河北省文物工作队会同当地驻军清理了一号墓(刘胜墓)的甬道、中室、南北耳室和回廊。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来考古专业人员,与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合作,开始清理一号墓主室,至8月2日全部清理结束。发掘一号墓的同时,推断出二号墓(窦绾墓)的位置,8月13日开始对二号墓进行发掘,至9月19日结束。两墓共出土文物10633件。一号墓文物分装5辆大卡车,于8月3日运往北京;二号墓文物分装3辆大卡车,于9月20日运往北京。
  从l974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原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合作编写发掘报告,1980年,《满城汉墓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分编为上、下两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77年,满城汉墓出土文物运回河北,并在石家庄展出。
  
  一、华北平原上的殷富之地——汉代中山国
  
  汉代中山国位于今华北平原的中部,西倚太行,南踞滹沱,土地膏腴,庶民殷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粮仓。2000多年来历史延绵不绝,是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分不开的。
  (一)汉中山国
  1、汉中山国建立的背景
  西汉中山国是汉代北方著名的郡国之一。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称帝初年,存亡定危的开国功臣多封为王,所谓“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1],与此同时,宗室也多分封为王。但时隔不久,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均以谋反伏诛。异姓王的谋反,使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汉政权受到严重的考验,高祖因此规定“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2]。故“讫于孝文,异姓尽矣”[3],各郡国的诸侯王皆为刘氏同姓。
  西汉中山国乃沿袭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而来。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所灭,其疆土归属赵国。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原中山国地属代郡。西汉初,高祖于此置中山郡。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前154年)六月立皇子胜为中山王,改郡为国,以屏蔽北方[4]。
  2、西汉中山国地理疆域概况
  汉中山是一个郡国级的政治实体。从《汉书·地理志》中所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的统计资料可知,中山国有“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县十四”,治卢奴[5],其属县和户籍在当时的19个诸侯王国中仅次于淮阳国,居第二位。
  西汉中山国的位置约当今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兼有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囊括了今保定、石家庄两地区的部分市、县。其北起满城、徐水一带,约当清河以南;南部界东起深泽,沿滹沱河北岸西行,至潴龙河上游,西到新乐一线;西境沿太行山东麓自北而南,包括今定州、唐县、曲阳;东面包括高阳、清苑、蠡县、安国一线。总平面为略呈东北—西南向的斜长方形。境内河流主要是大清河水系,包括漕河(古徐水)、青龙河(曲逆)、唐河 (水)、潴龙河上游的孟良河、大沙河、磁河、滹沱河等[6]。
  3、汉中山国首府卢奴及其属县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山国14县为:卢奴、北平、北新城、唐、深泽、苦陉、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毋极、陆城、安险。首府治所为卢奴。卢奴犹如一国之都,也是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按《读史方舆纪要》记:“定州安喜县,今州治,汉曰卢奴县,中山国治焉。”《水经注》:“汉高祖立中山郡,景帝三年为王国,王莽之常山也。魏皇始二年(397年)破中山,立安州。天兴三年(400年)改曰定州,治()水南卢奴县之故城(今河北定州市)。”
  (二)汉中山王陵的发现与分布
  西汉中山王陵分布在原定县城关附近到满城一线。不论在分布地域上,还是各陵的组合排列和营建上,都和陕西的西汉11帝陵相近[7]。
  1、刘胜及其家族的延续
  刘胜是第一代中山王,汉景帝刘启之子,武帝刘彻庶兄,死于元鼎四年二月[8],《史记·五宗世家》和《汉书·景十三王传》有传。按照汉代实行20等爵制的规定,郡国诸侯王是爵位最高的一级,仅次于皇帝,郡国中一切宫仪制度皆仿上国。
  按《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中山国前后共有10王,但不全是刘胜的子孙,其在位时间见表一。
  
  10王中,有6王是刘胜所传,计99年。第六代怀王修无子,宣帝子哀王竟继位,竟亦无子,元帝子孝王兴继封,第九代箕子推为皇帝(即平帝),由孝王兴的侄孙成都继封,王莽称帝后贬为公。包括哀王竟前后中断的23年,10代中山王共延续162年。10王的埋葬地点除有明确记载的哀王竟陪葬杜陵、箕子立为平帝葬康陵(均位于西安附近的渭原)外,其余8王可以肯定都埋葬在中山国首府卢奴及其附近县份。
  2、西汉中山王陵之分布
  《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引《隋图经》、《读史方舆纪要》、《清一统志》等文献都有关于西汉中山诸王陵的记载,对各王陵位置的推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水经注·水》:“水又东径京丘北,世谓之京陵,南对汉中山顷王陵。水北对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坎下有泉渊积水,亦曰泉上岸。水又东,径白土北,南即靖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者是。……水又东径哀王陵北,此冢有三坟,故世谓之两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孙,康()王之子也。”(按:宪王乃顷王之子,康王为哀王之子、靖王之孙。)又《太平寰宇记》引《隋图经》:“中山有赵惠文王陵,汉中山怀王陵,简王、顺王、夷王等陵也。”按西汉、东汉无顺王,疑为西汉顷王,而简、夷二王皆为东汉时的。这里可以看出,西汉中山诸王陵多沿水(唐河)沿岸而分布。文献中提到哀、康、顷、宪、怀王陵,恰恰没有靖王陵,而考古发掘证实了靖王陵在今满城(汉北平县)的陵山之上。
  
  二、陵山——祖国的历史文物宝库
  
  1971年7月24日,《人民日报》首次报导了“文革”中我国发掘出土大批珍贵文物的消息,其中关于满城陵山中发现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的内容揭载如下:“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两座古墓,墓凿成于山石之中,工程艰巨,规模宏大,浑如地下官殿,墓中有各种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车马具等。随葬品二千八百多件。这些随葬品的工艺水平很高,其中有第一次发掘出土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贴身穿在尸体上,企图保存尸体不朽。……这些文物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同时也显示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文物》1972年1期转载)这一报导,特别是金缕玉衣被发现的消息震惊了世界。1971年,满城汉墓主要文物在北京故宫首次展出,1972年以后陆续赴菲律宾、法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巡回展览,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极大兴趣,报刊上大量的报导和研究文章不仅反映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提出了一些疑而不解的问题。下面就一些发掘报告中未提及的问题做简略叙述。
  

[2] [3] [4]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