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
作者:郑绍宗
考古人员于当天下午就开始了以保护为主的科学清理、记录、测绘工作。关于当时的情况,记录者这样写到:在工作进行中,部队首长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做好古墓的保护工作,确保文物的安全,隧道口加设了木门一个,平时上锁,设警卫昼夜值勤;墓内铺设悬空木板,防止来往踏坏文物;安装了专线照明,每人还配备了一个工作灯;考古人员吃住在部队,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照顾;同时还抽调战士协助清理工作。
调查人员将这次初步勘察的结果,特别是墓内发现纪年铭铜器的情况,写成专题报告送交省政府,后转送党中央和敬爱的周总理,最后转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手中。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郭沫若院长于6月26日派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胡寿永、王仲殊、卢兆荫等一行 13人来到满城,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共同组成发掘队,对墓室进行清理。
部队的同志和参加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吃、住、工作在一起,一把泥一把土地清理腐土烂泥,精心地为每一件文物整理、编号,或暂时包装起来,工作非常认真。新战士李孟余同志为了保护文物几天不下山,坚持站岗放哨,清理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每天下班后满脸都是黑泥土,还乐呵呵地说:“保护文物是革命战士的责任。”那几根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针灸用金针、银针等细小的文物就是战士们从泥土中扒出来的。他们这种高度责任感使我们很受感动。
2、郭沫若院长到满城汉墓发掘工地视察
刘胜墓发掘期间,郭沫若院长收到了河北省政府给国务院的报告,并直接听取了发掘人员的汇报。根据墓内出土大量“中山内府”铭青铜器和铭文中“卅四年”、“卅九年”等内容,他首先指出这是一座西汉时期中山国的王陵,而中山国为王超过39年者只有第一代中山王刘胜一人,继而确定此墓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在为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作出科学论断的同时,郭老还就有关细节作了指示。在刘胜墓主室打开不久,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他更是不顾年事已高和路途遥远,特别是当时“文革”武斗的危险,决定亲自到满城视察指导。
7月21日,即郭老来满城视察的前一天,驻地部队和考古队接到了通知,“郭老要来了!”保定古城沸腾了,满城沸腾了,发掘工地和营房寓所沸腾了,大家像过节一样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按照郭老来前两天周恩来总理给地方驻军下的命令:“郭老到满城考古发掘工地视察,沿途由驻军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沿途公路两侧50米设一个岗哨,一直护送到满城。7月22日早6时,郭沫若院长携夫人于立群及子女乘红旗轿车从北京出发,陪同的有部队负责人黄振堂,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仲殊、卢兆荫,及郭老的秘书王廷芳等。9时许到保定略作停留,接着一路直达满城部队营房,稍事休息后即驱车直奔陵山墓地。
考古发掘人员很早便等候在陵山墓地,准备迎接郭老的到来。这一天夜里3时许下了一场大雨,路上的污泥浊水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清早天气放晴,柏油马路光亮照人。上午10时20分,从陵山上远远看到由大小17辆轿车和吉普车组成的长长的车队出满城直奔陵山而来。
为了迎接郭老到来,从前两天开始昼夜抢修南陵山的古路,以便小车能够开到山顶。到了夜间,陵山顶上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另外考虑万一轿车上不了山,还准备了换乘的212吉普车。同时还准备了担架,如果郭老身体不支,即由战士轮流抬着上山。
郭老在南陵山脚下换乘吉普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车子一直开到山顶刘胜墓前跑马道的平敞处。我们考古人员和参加发掘的战士们排成了两排等待郭老检阅。郭老在部队首长陪同下缓步走下车来,向大家问好,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对每一个人都作了询问,卢兆荫同志分别向郭老作了介绍。在大家的欢迎声中,郭老发表了讲话。
一夜风雨之后,这时的天气格外晴朗,碧空万里,空气清新,沁人肺腑。郭老首先参观了陵山的地理风貌,然后在考古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墓室。当时刘胜墓的正门还没有挖开,要由塌方的隧道口经南耳室进出。为了安全起见,在郭老到来之前于隧道口设置了木梯一个,以便扶梯上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郭老顺木梯进入墓室。从车马房而甬道,而食物储藏库,而中室,再进入主室和回廊,郭老边看我们边做讲解。在进入回廊时,为郭老作导引的同志一手搀扶一手遮护着郭老的头顶,以防洞顶的岩石擦伤他的头皮。当时郭老年岁很高了,头发几乎脱光,有同志风趣地说:“你要好好保护郭老这个智囊库(指头部)。”洞室内温度很低,郭老、于立群和我们工作人员都身披棉大衣。郭老看得非常认真、仔细,每看完一处都提出学术上的见解,尤其是对墓内出土的带铭铜器,都一一提出解读方法和字义(图二)。参观埋葬刘胜的主室时非常细致,他指出:“刘胜是诸侯王一级,葬制最为显贵。胜身着金缕玉衣,第一次对《史记》、《后汉书》等有关金缕玉衣记载的真实性予以证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郭老对于考古现场的记录、测绘、摄影都做了详细的指示,还就主室石壁涂朱问题提出用红外线胶卷拍摄的建议。
郭老和于立群同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南北陵山、陵山主峰、陵山古道,一边看一边还提示大家“汉代诸侯王、贵族死后有修祠庙、树阙的制度”,并引用河南登封太室阙、四川雅安高颐阙的例子,“这陵山上应该有祠庙,你们是否查到了遗迹?”大家答复已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建筑遗迹,目前正在研究。郭老又说:“主峰北面和刘胜墓相连处有大量的人工石片,要查一查,应该还有座王后墓。《史记》记载刘胜有子‘百二十人’,《汉书》说他有‘子枝属百人’,他‘乐酒好内’,又是武帝的庶兄,地位极其显赫,权势也大,何况中山富足,山上这些金字塔形的‘王子坟’应该和史籍记载他多子有关,应该都是他的后代。”
约参观了两个小时后,郭老乘车下山,由部队首长等陪同到部队营房进午餐。郭老兴致极浓,大家为郭老的到来而举杯祝贺。午餐后稍事休息,郭老一行于下午4时30分驱车离满城,转道保定返京。
郭老的视察为广大考古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人们干劲倍增,又连续工作了10多天后,于8月2日把刘胜墓清理完毕,后经详细统计,共出土文物5509件。
3、窦绾墓发掘经过
1968年7月22日,郭沫若院长回京后,向周总理汇报了满城汉墓的发现情况,周总理作出批示。不久,河北省政府和驻保部队接到国务院通知,要求一号墓的洞室遗迹就地保存,文物运京研究,并决定由原班人马继续发掘刘胜墓北的另一座墓,即窦绾墓。8月6日,省政府派张天夫同志进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同时先派一小部分人实地勘察,以确定二号墓的具体位置。经过10天的休整,发掘人员于8月12日在满城集中。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政府非常重视,都派了领导同志前来,在传达了中央有关指示后,8月13日,发(下转20页)(上接13页)掘工作正式启动。
首先从一号墓北面三分之一处开始。山坡斜面上没有成层的天然岩石,只有从中间翻开的乱石。乱石下面是黄土,再往下是填封墓道的大小石块。一层层清除干净后,于8月14日下午露出墓道上口。从石方堆积看,墓的体积不会太小。顺墓门上人工开凿的拱券顶向下清理,打开封门的砖、铁墙,进入墓室。墓内结构和一号墓基本相同,包括墓道、墓门、甬道、南北耳室、中室、主室(图三)。刘胜的墓道门和窦绾的墓道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窦绾墓的发掘从1968年8月13日上午8时30分开始,到9月19日结束,计出土文物5124件。
从1968年5月23日发现一号墓,5月29日开始初步清理,到9月19日二号墓发掘结束,刘胜、窦绾两座大墓的发掘工作共进行111天。中间8月3日~8月12日休息10天,实际田野工作101天。
————————
[1][3]《汉书》卷13《异姓诸侯王表》表1,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64页。
[2]同[1],卷18《外戚恩泽侯表》表6,第677页。
[4]同[1],卷5《景帝纪》纪5,第142页。
[5]同[1],卷28《地理志》志8,第1632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3页。
[7]刘庆柱、李毓芳:《西汉诸帝陵的调查与研究》,载《文物资料从刊》第6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
[8]同[1],卷53《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胜传》传23,第2422页。
[9]《满城县志略》卷4、卷15。
[10]同[1],卷73《韦玄成传》传43,第3108页。
[11]同[1]卷68《霍光传》传38,第2931页。
〔责任编辑:成彩虹〕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