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哦,那株蒲公英
作者:仲达明
广阔的家。”
我把它带进教室,学生们叽叽喳喳,自然是吃惊于它的种子形成得这么早。我说也许是它们的认真开放感动了固执的自然,让它们开完花就结子。于是它们的成熟的秋天来得特别早。从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悟。接着,我举着它,为大家朗诵一首《蒲公英》的小诗。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出发要到远方旅行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哪里才是我停留的地方
风一直吹个不停我也随着它四处飘散
从黑暗直到天明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出发要到远方旅行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天空才是我熟悉的地方
飘过哭泣的小孩快乐天真都洋溢
飘过残酷的战场恐惧的眼神都远离
飘过伤心的恋人破碎的心得到安宁
飘过受伤的大地涂上绿色的美丽
我是个小小的蒲公英……
朗诵在掌声中结束,有学生提议我吹一下。是呀,是该让他们看一下小伞飞舞的样子。就在我要吹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便说:“我要吹了,如果那种子落到你的面前你们怎么办呢?”
“我们把它夹在书本里,课后种到外面草地上。”
“嘘——”教室里充满了白色的小伞,飘荡着迷人的童话。所有的同学都托起书本等着那小伞降落。看他们小心谨慎的样子,我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在这诗意的课堂上,我被我和学生们一起制造的诗意感动着。
点评
综合实践活动≠简单随意
孙时军
仲老师的这堂语文活动课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体现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师生通过一株蒲公英,训练了词语、体现了“双基”;认识了蒲公英,感悟了人生价值,感到了责任,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字里行间,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教师情趣盎然,有一些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相连相接、学生动脑以及动手的实践过程。
但是,我还是想从相反的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堂课具有极强的偶然性随意性。理由如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主体应该是学生,而本课例却是我们的真诚向善的语文老师。由于偶然想用一个教具,结识了蒲公英,交往了蒲公英,感悟了蒲公英,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学生们却成了教师情感流程的一种陪衬。也许这节课只是为了展示老师的才华,而不是学生活动体验。
2.从课例看,这堂课可能延续了几天、十几天、抑或更长的时间,但是,这样的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一切似乎只是蜻蜓点水,与该堂教学内容似乎毫无关联。
3.从课例本身写出的内容来看,这一耗时颇多的“活动”收效却似乎不多。无外乎教师让学生为“死去活来”的蒲公英填了几个词,教师朗诵了一首诗,然后师生都觉得应该爱护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至于其他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我想,这样的活动及体悟,放在高中阶段去实现,实在是晚了些,也实在是简单了些。
4.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意义来看,它应该有整体的计划,有明确学习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它具有开放性,但又不是随意性,它虽然不强调文本知识、文本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但也决不是心血来潮时的一个动作、一个现象所理所应当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绝不等于教师一个随意的想法和举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