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三


  由于不是执政官,蔡京历来被排斥在决策圈子之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看到执政官们对他毕恭毕敬,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感到翰林学士掌握笔杆也很清贵。他略作沉思,就奋笔疾书。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见他脸色红润,鬓发漆黑,目光如电,炯炯有神。虽然今年已五十四岁了,看上去却像是处于盛年,风度翩翩。怪不得人们称他为“黑头公”,好像比他的弟弟蔡卞还年轻十多岁,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保养的。

  转眼之间,遗制已一挥而就。虽然大行皇帝早巳咽气,而遗制还得用他生前的口气写,先说自己称帝已十六年,勤政爱民,国内安定。如今病重难治,决定立爱弟端王佶为帝。接着写端王仁孝恭俭,闻名于天下。最后说葬礼务必节约,外地群臣,只在本地举哀,不准来京。国丧为期三天,民间禁乐,以表哀悼。

  执政官们对草稿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认为蔡翰林文笔流畅,条理明晰,符合典制,不愧为大手笔。蔡京表面上谦逊一番,心中却想:这样高水准的制书,当代只有苏轼和自己才能写得出,但苏轼远贬海南已经多年,很难活着回来了,现在自己可以说是独步文坛。这篇草稿的妙处,是在不到三百字的篇幅中,着力赞颂新君,为他登上宝座制造合法依据,也为自己今后高升创造条件。一朝天子一朝臣,执政大臣轮着做,我“黑头公”岂是久居屋檐下的平庸之辈!

  黄经臣叫醒了端王,向他禀报了朝廷惊天动地的大变化。端王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起床,策马直奔慈德宫。众人见端王驾到。看外表并无病态,只是酒困尚存,眼圈有黑影,可以推知昨夜狂欢的程度。

  他步入福宁殿,执政官们后面随行。见了左相,他身子侧立揖礼恭敬,又向入内省都知等人致礼。到了大行皇帝寝阁帘前,见向太后坐帘下,神情严肃地宣谕端王于灵前即帝位。端王踌躇不安,一再推辞。诸执政开言相劝,说这是天命所归,为了宗庙社稷不应再辞,随即传令取皇冠龙袍。眼见左相、执政官、亲卫和都知等跪满一地,山呼万岁声此起彼伏,端王才意识到,自己突然间已成了皇帝,成了亿万臣民的主宰,但又不敢相信这竟是事实。

  新君从黄经臣那里得知,左相章惇说他为人轻佻,不可君临天下。这位身经两朝的执政大臣在人们的心目中颇有威望,做事也心狠手辣,目前仍大权在握,自己今后很难驾驭。那么该怎么办呢?他聪明机灵,马上想出个好办法,那就是请求皇太后共同处理重大国事,借重太后的权威来发号施令,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大的政策失误。

  他征求太后和五位执政大臣对这一办法的意见,执政们都说:陛下天生谦虚品德,令人敬仰,但从未听说过成年的皇帝还需要太后垂帘听政,况且又不知太后圣意如何。

  新君说:“经再三恳求,娘娘已勉强依允。好在遗制尚未公布,可以添写此事。”

  太后在帘内也传出话来;“官家已年长,已能自己处理国事。但他一再拜求,姑且从其所请。等到国事稍定,立即还政。”

  天子与太后既然意见一致,那就是法典,臣下岂敢议论?于是召来蔡翰林,在遗制中补写了此项内容。

  宣读《元符遗制》的仪式在庄严而悲哀的气氛中进行,左相章惇跪受《元符遗制》,然后升殿,脸面向西,恭读全文。未等读完,福宁殿上下内外,响起了一片恸哭声,众人已经压抑多时的悲悼之情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连新君也不例外。稍后,执政大臣奏清皇上与向太后要以社稷为重,务必节哀。

  此时内侍禀报:原端王府女眷已来,顺国夫人在内东门候旨。皇上传令入内。进会通门时内侍一一点数。姬妾共计四十八人。她们虽知国丧期间言行需检点,但身入后宫,庆幸自己即将正式受封,个个喜形于色。特别是宠姬崔月娥,进宫时居然行步带有舞姿,与福宁宫中的悲悼气氛截然不同。向太后听说后也深皱眉头,心想端王建府才二年多,可他居然有妻妾近五十人。顺国夫人对下管教不严,不知宫规,姬妾品类复杂,要加以清理。看来须趁早将身边的郑、王两个押班赏赐给嗣君,让她俩协助新皇后执掌后宫,

  新君即位,连续下了三道诏令:一是向全国颁布《元符遗制》,二是颁布《即位大赦令》,三是国丧期间在汴京实施《戒严令》。诏令入内省使臣四十人,披甲守宫城内东门;殿前副指挥使姚麟领六十甲士,守在内东门之外。增加新旧各个城门的守卒,差官十二人,各领甲士二百人,巡逻皇城及新、旧城。

  皇帝驾崩的消息像晴天霹雳,震撼京都百万臣民的心,顿时间愁风四起,黑云压城城欲摧。商铺与民宅前的节日彩灯和花饰很快就不见了,大商店的匾额上先后披上了白纱。大街小巷的山棚、乐棚和戏棚。来不及拆掉,但色彩斑烂的灯具和彩饰很快被摘除,增添了无数的白花和白纱。巧妙地改装成大小不同的祭棚了。

  各地云集而来的戏曲、杂技演员和小商小贩,也都准备回家乡,国丧期间巡警甲士注视着京城每个角落,禁止歌舞游乐,流动人口已无法再呆在京城。御道上的行人突然减少了,街道显得很宽阔。

  百姓们看到官员们神情悲哀,在各宫门口进进出出。大臣和亲王们上下穿白色布装,手持竹杖;受过封号的贵妇人,也都布衫布裙,头发上系麻绳;普通官员就随便一些,只穿普通孝服。宫内门窗上下,都披着白纱,哀乐阵阵。令人心碎!

  黎民百姓也按规定为大行皇帝戴孝。当《元符遗制》和《即位大赦令》公布时,男女老少都跪在街道两旁,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强迫。老人们说,十六年前神宗皇帝归天时,百姓们也是这样送行的。人们都知道:国内的风调雨顺,京城的太平繁华,都是大行皇帝的恩赐。他在位期间,务求节俭,不修城池宫殿,对大臣不滥赏金银,不轻易赐府第。在弥留之际,又选了一位仁孝恭俭的新皇帝,使天下百姓能继续过着太平生活,现在用大礼送行也是理所应当。

  善良而又愚昧的京城百姓,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遗制并不是大行皇帝的遗言,而是向太后等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编造出来的。几千年来,皇帝不断更替,权力也不断重新分配,传位诏书大多是按新的权力者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大行皇帝并没有立弟弟为嗣的想法,他才二十五岁,心想后宫佳丽三千,不可能生不出皇子。

  虔诚而又不幸的京城百姓们,他们用白帽、白衣衫和膝盖铺满了大街小巷,诚心诚意地送走了大行皇帝,迎来了新的天之骄子,他们的虔诚真能动天地、泣鬼神!但愿天帝保估,普天下的百姓今后能交好运!

  按照古老的典章,新天子登基,百官要晋升一级,兵将们都受犒赏;要大赦天下,赦免常赦所不及的人。接着皇帝又追尊生母陈氏为皇太妃,尊大行皇帝的刘皇后为崇恩太后,立顺国夫人王氏为皇后,四个亲兄弟亦加官进爵。为了表示自己豁达大度,赐左相章惇为特进,封申国公,任为大行皇帝山陵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