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二 | |
|
|
第三章 轻佻王爷继大统 元月十二日拂晓,四位执政官受召到了福宁殿东台阶下,只见宫内静寂肃穆,气氛不同于往日,知道大事不好,心情也就紧张起来。 他们登上台阶想进殿。梁从政阻止说:“皇太后在此,请稍等!”等到庭内垂帘,太后端坐以后,才让入内拜见。太后在帘内哭着说:“官家已弃天下,没有皇子,该立谁为君?” 话音未落,章惇厉声答道:“应当立嫡!” 太后说:“老身无子,诸亲王都是嫔妃所生,谁是嫡?” 章惇复答:“当立亲!” 曰:“谁是亲?” 对曰:“同母为亲。按照礼律应当立简王!” 章惇平时说话是大嗓门,此时尤为响亮,震得殿堂内发出了回声。阶下端立的都知、御药、押班以下共百余人,都听得很清楚。人们屏住呼吸,看到这场新的权力之争已达到最高潮。 这一争斗关系到大宋王朝的兴衰安危,也关系他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太后隔着帘子看到章惇强项刚决的神态,知道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想先声夺人,威慑同僚。她身经数朝,什么风浪没见过,就严峻地说;“现在的神宗的几个皇子,申王佖年龄最大,可是有眼病,不能办事。其次是端王佶,仁厚聪明,理应当立。”她的语凋不高,但义正词严,用立长不立幼的礼制来驳斥对方。 章惇并不让步,他知道如果立端王,熙宁新法可能又会遭厄运,自己也会失去相位,不会再有什么好日子了。于是破釜沉舟,慷慨陈词:“本朝太祖的母亲杜太后是母范之正,临终前遗言,让太祖百年后传位于同母弟太宗,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他把礼律说得很具体,以杜太后的旨意来迫使对方就范。 向太后看到他锋芒毕露,寸步不让,转念之间又考虑到他一贯维护新法,议论朝政奋不顾身,在朝臣中有威望,应该给他留下退路。于是就用回忆的语气慢慢地说:“神宗生前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而且仁孝,与其他几个儿子不同。大行皇帝也有遗言,说立端王为嗣君!”话虽说得舒缓,但字字千钧,含意是:谁要抗旨,那就是大逆不道。她的话语也带有权威性,只有她才能与前后两位天子谈论这一重大国事。 章惇眼看大势已去,即将形成决议,但他真不愧是硬汉子。他心想:神宗辞世时,端王才二三岁,怎能断言将来仁孝福寿?大行皇帝历来喜欢简王,从昨晚起他就昏迷不醒,怎么能说传位给端王?太后所说,肯定是她自己编造出来的。作为身受两朝厚恩的大臣,在紧要关头应该坚守信念,挺身而出。于是他大声疾呼:“端王言行轻佻,不可君临天下!立嗣关系到国运,稍一不慎,我们就会辜负皇恩,愧对亿万黎民!”这呼声响彻殿廷上下,震撼人心。太后没有想到他居然以死相拼,当众揭露端王致命的弱点。她一腔愠怒,在忖度着如何回敬。 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曾布,终于等到大显身手的最佳时刻。他大声陈言:“章丞相自作主张,立谁为君,没有和我们商量过。我真诚服膺大行皇帝的遗命!太后谕旨睿哲圣明,为王朝选定了仁厚孝敬的嗣君,臣竭诚拥戴!” 此时内心最为矛盾痛楚的莫过于蔡卞了。他知道章惇的大声疾呼,首先是在向他呼唤。简王热衷于新法,人品也好,理应受策立,自己理应支持左相。但向太后并非等闲之辈,谕旨又名正言顺,以死相拚,无异于以卵击石。再说端王年方十九,聪明过人,断言他会败坏天下,也为时过早。明智的办法是先遵旨,静观待变,先保住尚书左丞的位子再说。在他表态遵从太后谕旨之后,许将也说了类似的话,端王终于被立为新君。 章惇见自己极端孤立,慢慢地冷静下来,他感到在紧要关头中了曾布的暗箭,又被蔡卞出卖了,只好表示服从决议。神圣的廷议宣告结束了,太后传令,宣翰林学士承旨蔡京据廷议起草大行皇帝《元符遗制》,并立即召见五位亲王。 梁从政引执政们到慈德宫南廊的一个小阁中休息。这时殿廷上下响起一片哭声,哀痛勤政俭朴的大行皇帝永远地离开了臣民。梁从政喝令止哭:“在《元符遗制》未宣布、新君未即位之前,任何人不得痛哭出声!” 时过不久,内侍禀告亲王们已来,惟有端王请假未到。从政奏告太后,又命遣使催促。过了很久仍未见人影,从政再奏请太后。太后又急又气,心想前几天就通知他在王府静居待命,关键时刻却不见踪影,实在太不像话!她让亲信黄经臣前去传令,如不来就强扶上马。 章惇见此情形,心想:在宫廷上下痛哭大行皇帝之时,端王早朝时一再敦请都不来,这叫“仁孝福寿”吗?可以想象,在登基后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定多着呢!如果自己的廷争不幸而言中,那末今天就是灾难的开始! 执政们请求,要向大行皇帝的遗体告别,从政得旨引他们入寝殿,并掀开御帐,叫人解开覆面帛。众人见大行皇帝已经过整容,面似冠玉,有天人之表。想起过去皇上的知遇之恩,他们都匐匍于地,心摧欲裂,但又不敢痛哭出声。左右亲近也呜咽流泪,不相信这竟是永别。榻上坐着两个老妪,那是皇上的奶妈,神情更是悲伤! 执政们回到慈德宫南廊小阁,这时蔡京已到,根据廷议书写《元符遗制》。曾布最为积极,恭恭敬敬地捧龙尾砚给蔡京,动作机灵敏捷,表现出精猴儿的本色。蔡卞平时总摆出执政官威严的架势,且长期患腹疾而弱不禁风,这时也手脚利索,亲自动手磨墨。章惇深悔这次太失策,廷议时不该揭新君的短处,将来肯定会吃尽苦头。为了表示自己的新姿态,也亲手奉笔给蔡京。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