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白居易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一 | |
|
|
§六、《观刈麦》与《长恨歌》 公元896年12月,白居易来周至任上。县尉的工作,名义上是“暗察奸宄,拘捕盗贼”,实际上是“拜迎长官”、“鞭挞黎庶”,为统治阶级催租逼税。做这种工作,白居易的心情是很不舒畅的。但县尉的工作,使白居易有机会接触到下层的劳动人民,使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不幸与苦难。富于同情心的诗人,时常以诗的形式反映人民的疾苦,抨击、讽刺腐朽的统治阶级。在《观刈麦》中,他刻画了农民的艰苦穷困的生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诗中把饥儿饿妇在田头挣扎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当时农民的悲惨境遇。诗人做为一个地方官吏,却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每月享有朝廷的俸禄,心中甚感惭愧: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浪。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后来又写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如在《宿紫阁山北村》中,他揭露了宦官把持的神策军的骄横;在《月夜登阁避暑》中,他对大旱之年的农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为了排遣愁闷、消释烦忧,闲暇之余,白居易常和新结识的王质夫、陈鸿等几个朋友在一起,“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元和元年十二月的一天,白居易和王、陈二位到仙游寺聚会。在诗酒畅叙中,大家谈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乘着酒兴,王质夫举起酒杯,对白居易说: “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 白居易便写下了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东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山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细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细。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2899多首诗中最杰出的诗作之一,是一部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高度艺术价值的爱情悲剧作品。《长恨歌》所叙述的长恨之事,表面上看是感叹唐玄宗的失位、杨贵妃的丧命和他们共同失掉的东西——爱情,“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实际上是讥讽玄宗晚年荒淫无度,导致了王朝的衰落更替。由于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李、杨两个典型的艺术形象,缠绵悱恻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喜爱。据说长安城内有个显贵招聘歌妓,许多歌妓都来应聘,都显示了自己高超的表演和吟唱才能。 主人一时间竟无法选择。这时,忽然一名歌妓走上前来,大声说:“我能吟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谁个能比?”这名歌妓因此身价大增,立即被聘用了。由此可见,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怎样地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诗人在当时就获得了“长恨歌主”的雅号。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