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丁仲祜曰:介,微也,一切經音義十五引易劉瓛注,列子楊朱篇“無介然之慮者”釋文。列子仲尼篇:“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宋林希逸曰:“介然之有,言一介可見之微也。”又介然,堅固貌,荀子修身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注。張充與王儉書:“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確乎之情,峰橫海岸。”
王念孫曰:王弼曰“唯施為之是畏也”,河上公注略同。念孫案二家以“施為”釋“施”字,非也。“施”讀為“迆”,迆,邪也。言行於大道之中,唯懼其入於邪道也。下文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河上公注:“徑,邪不正也。”是其證矣。(案徑即上文所謂施也。邪道足以惑人,故曰唯施是畏。王注曰:“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舍之而不由,好從邪徑,況復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於正文之外,又增一義,非是。)說文“迆,邪行也”,引禹貢:“東迆北會于匯。”孟子離婁篇“施從良人之所之”,趙注曰:“施者,邪施而行。”丁公著音迆。淮南齊俗篇“去非者,非批邪施也”,高注曰:“施,微曲也。”要略篇“接徑直施”,高注曰:“施,邪也。”是“施”與“迆”通。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漢書“施”作“
斜”,斜亦邪也。韓非解老篇釋此章之義曰:“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謂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謂徑也者,佳麗也。佳麗也者,邪道之分也。”此尤其明證矣。
劉師培曰:案王說是。惟韓非子解老篇曰:“書之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謂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謂徑大也者,佳麗也。佳麗也者,邪道之分也。”據此文觀之,則“唯施”古本作“貌施”,或“
貌施”之上有“唯”字。國語晉語云:“夫貌,情之華也。”廣雅釋詁:“貌,巧也。”是“貌”字之義與夸飾同,故與“施”同為邪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嚴可均曰:“而人好徑”,御注、高翿作“民其好徑”,河上、王弼作“而民”。
羅振玉曰:“而”,敦煌本作“其”。
謙之案:“夷”,范本作“□”。范曰:“□,古本如此,說文云:‘行平易也。’”又“徑”字,嚴本作“逕”,景龍、御注、宋刊河上本皆作“俓”。意林卷一引經“而民好俓”,注引河上公“俓,邪不平正也”,是馬總所見本作“俓”。玉篇人部:“‘俓’,牛耕、牛燕二切,急也。”作“俓”恐非。“而人”,高翿、磻溪、樓正、范、趙均作“民甚”。
劉師培曰:“俓”字之下當有“大”字。四十一章“大笑之”,王念孫謂當作“大而笑之”。“大”與“迂”同,王以迂義解彼文“
大”字,義雖稍曲,然此文“徑大”,大實訓迂。漢書郊祀志“怪迂”,顏注:“迂謂回遠也。”是“迂”與“徑”同,故此文“徑”“
大”並言。謙之案:劉說本韓非子,雖辨而曲。王先慎曰:“德經‘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河上公云:‘徑,邪不平正也。’此‘大’字衍。”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馬敘倫曰:“朝甚除”,“除”借為“污”,猶“杇”之作“塗”也,諸家以除治解之,非也。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蕪”作“苗”。
謙之案:法京敦丁本作“苗”,羅卷作“蕪”。說文:“苗,艸生于田者。”公羊傳桓四年注:“苗,毛也。”此亦“蕪”之假借。“蕪”,說文:“薉也。”周語“田疇荒蕪”,注:“穢也。”“田甚蕪”,謂土地蕪穢不治也。又“除”,高本漢本一作“持”,誤。
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嚴可均曰:“服文綵”,御注、高翿作“彩”。“厭飲食”,御注作“猒”,高翿作“冒”。
羅振玉曰:“綵”,廣明本作“絲”。“厭”,敦煌本作“饜”。“財”,敦煌本作“資”。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資貨”,與韓非喻老合。
謙之案:“綵”,嚴、彭、范、磻溪、樓正作“采”。“綵”與“采”同,說文:“從糸,采聲。”一切經音義引尚書云:“?五綵彰施於五色。”考正記云:“五綵備者謂之繡。”陳景元注引傅奕云:“采乃古文繡字。”宇惠曰:“‘服文綵’,林本綵作采,韓非子同。一本作繡。”又“財貨”,傅、范作“貨財”,王羲之、趙、彭作“資財”,顧作“資貨”。“飲食”,殿本作“飫食”。
是謂盜□。非道也哉!
嚴可均曰:王弼“盜夸”下復有“盜夸”二字,釋文引河上本同。
謙之案:道藏宋張太守彙刻四家注引弼注:“誇而不以其道得之,盜誇也;貴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誇也。”知王本讀夸為誇。武內敦乙本與羅卷均作“盜誇”,下復有“盜誇”二字,想王本亦同。惟武內敦乙本有“也哉”二字,羅卷無。又嚴、彭、王羲之、磻溪、樓正均作“盜誇”,范本作“盜□”。
楊慎曰:“是謂盜誇”,諸本皆作“誇”。柳子厚詩亦押盜誇,蓋韻之故。今據韓非解老篇改作“竽”。
非之解曰:“竽為眾樂之倡,一竽唱而眾樂和。大盜倡而小盜和,故曰盜竽。”其說既有證,又與“餘”字韻協,且韓去老不遠,當得其真,故宜從之,雖使老子復生,不能易此字也。又柳子厚押韻,林蕭翁、劉會孟解訓,皆作“誇”,蓋不考之過。河上公注亦作“誇”,豈有如此低神僊乎?
俞樾曰:按“夸”字無義。韓非子解老篇作“盜竽”,其解曰:“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今大姦作則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則小盜必和。故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貨有餘者,是之謂盜竽矣。”蓋古本如此,當從之。
顧炎武曰:“夸”,古音枯。老子“朝甚除”至“是謂盜夸”,說文:“夸,從大,于聲。”又洿、刳、刳、?字皆從夸得聲。楊慎據韓非子改老子“盜夸”為“盜竽”,恐非(唐韻正卷四)。又曰:“是謂盜夸”,楊慎改為“盜竽”,謂本之韓非子,而不知古人讀夸為刳,正與“除”為韻也(答李子德書)。
于省吾曰:按“盜”應讀作“誕”,盜、誕雙聲,並定母字。敦煌本“夸”作“誇”,“盜誇”即“誕誇”。說文:“夸,從大,于聲。”景龍本“夸”作“□”。韓非子解老作“盜竽”,“盜竽”即“誕迂”,“迂”“竽”並“夸”之借字,韓非子解竽為樂器,誤矣。呂覽本生“非夸以名也”,注:“夸,虛也。”荀子榮辱“豈不迂乎哉”,注:“迂”,失也。”失與虛義相因。漢書五行志“叔迂季伐”,注:“迂,夸誕也。”上言“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皆誕誇之事,上下文義,適相連接。“誕誇”、“誕迂”乃古人謰語,亦作“誇誕”、“迂誕”。荀子不苟:“夸誕生惑。”儒效:“夸誕則虛。”抱朴子袪惑:“淺薄之徒,率多誇誕。”史記孝武本紀:“事如迂誕。”漢書藝文志:“
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語例並同。自讀“盜”如字,而“盜夸”二字遂不可解詁。
謙之案:作“盜□”是也。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二引古老子作夸,與碑本合。御注、趙孟頫本同此。范本作“□”,疑與“□”字通。□,說文:“所以驚人也。從大從□。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為□,讀若瓠。”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姚文田:除、蕪、虛、餘、竽韻(
十二魚平聲)。鄧廷楨、奚侗。“竽”作“夸”。高本漢:除、蕪、虛、餘、竽(一作“夸”)與采、食、哉相間為韻。武內義雄:畏、夷、徑為韻。謙之案:畏、夷皆脂部,“徑”字非韻。
江永古韻標準卷一九麻“夸”,引老子“朝甚除”至“是謂盜夸”。
右景龍碑本五十二字,敦煌本、王、范本同,河上本五十一字,傅本五十四字。河上本題“益證第五十三”,王本題“五十三章”,范本題“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