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能力阶梯递进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易慧智 岑章建




  1.以能力为主线构建ASS教学模式:根据河南省卫生厅“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针对乡卫生院医生的任务与岗位职能转换为乡卫生院医生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将能力分为三级,用阶梯递进方式开展医学教育,从而完成了ASS教学模式的设计。
  2.以疾病谱为依据、素质教育为核心和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以人为本。将医学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人文课程和实践训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课程最优化和最大效能。
  3.以医师资格考试为依据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是毕业生能否上岗、就业,因此,建立一套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评价体系,才能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接轨。
  
  二、改革目标与思路
  
  (一)改革目标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科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素质教育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教学模式。
  
  (二)基本思路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针对乡卫生院医生的任务与岗位职能转换为乡卫生院医生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结合常见疾病谱和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乡卫生院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将能力分为三级,设置课程用阶梯递进方式开展医学教育,从而完成了ASS教学模式的设计。
  结合我院实际,本着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分段在临床医学专业2006至2010年级学员中组织实施。并随时征求和听取教改反馈意见,不断总结完善。
  
  三、ASS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和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高中毕业临床医学普通专科学生。实验研究从2006年9月开始,其目标是期望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采用ASS教学模式教学,试验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向更大范围推广。最大限度地改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ASS教学模式
  1.ASS模式的形成。WTO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即医生应是保健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区领导者和管理者。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亦于2002年初出台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构成了医学毕业生七大基本能力,是全球各地医学院校应当共同参照的育人标准。
  中华医学基金会的美籍顾问,北京协和医院的客座教授GeraldS.L.azarus博士提出未来的医生应具备:接受和表达的能力、将基础科学运用于医学实践的能力、善于考虑社区及周边环境的能力、专业技能与人文思想相结合的能力、循证医学的能力、自我感知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
  2004年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在“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提出:乡镇卫生院功能与任务是面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具体技术能力: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地方病的防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助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特色专科;能开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防治和疫情处理,并能进行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能开展计划免疫,并符合规范要求;能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能开展社区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工作;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能协助有关部门,并对改水改厕进行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我们将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任务转换为乡卫生院医生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接受和表达的能力、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病人医疗处理能力、社区信息管理能力、社区开展预防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指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8项能力。利用河南省卫生厅1994年乡卫生院常见疾病谱,结合我校1995年对我区农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归纳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常见病273种。参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将273种常见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乡卫生院医生必须具备的8项能力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将能力分为三级,设置课程体系用阶梯递进方式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从而完成了ASS教学模式的设计。详见图1:
  
  2.ASS模式内涵。
  (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身体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临床医学职业技能,面向城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从事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科人才。
  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康复指导能力;对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具有对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能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社区预防和卫生保健能力;具有一定的卫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三级能力结构:一级能力是具有社区健康信息收集、管理和常见病防治知识能力。包括新医学模式的适应能力;协调医际、医患关系的能力;收集疾病信息和管理的能力;健康状况的判断能力;疾病本质的初步认知能力;相关基础理论的运用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二级能力是社区常见病的防治能力。包括系统医学基础理论的认知及应用能力;手术基本技术操作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与疾病诊断能力;拟定常见病治疗方案及实施治疗的能力;临床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能力;农村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计划生育教育与指导能力;解决农村常见卫生问题的能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疾病的能力;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能力。三级能力是社区疑难病的处理能力。包括诊断、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更新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临床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单科医疗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教材。
  三级能力结构是在乡镇卫生院功能与任务、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河南省“实用型医士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调查结果”以及我校“社区卫生状况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又将实现三级能力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析归纳为教学内容,而对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优化组合成教学大纲、课程,从而制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