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郑家茂 潘晓卉




  以恢复高考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从1985年中共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出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国家教育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到90年代中期开始推进“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从1999年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到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条件不断优化,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然而,相对于高等教育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最低层面——课堂教学的变革却并不显著,尤其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于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制约大众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东南大学在创建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了宽广舞台,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与建构原则
  
  1 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范型。教学模式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评价等构成因素。通常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贯穿和主导的鲜明主题,都有将主题具体化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科学处理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要素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的相互关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相互关系,是教学模式设计的要点所在。
  教学模式通常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1)完整性。教学模式由一定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
  (2)独特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可以说,每一个教学模式既是一种综合,又是多样中的“一样”。
  (3)简明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像、明确的符号,去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4)操作性。教学模式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把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和程序,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
  
  2 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规律,创造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活动范型。它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其先进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用什么样的原则指导构建怎样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正如人才培养需要多样化一样,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构建原则也多种多样,这里仅列出几种常见的主要原则。
  (1)教育观念与价值引导性原则。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教学的出发点,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虽然并不构成教学模式的具体因素,却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方针。如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学观与现代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观的不同,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同。
  (2)学科内容与结构针对性原则。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内容与学习类型。一般来说,学科内容与学习类型多种多样,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人文学科知识比较宽泛,重在领悟,可采用对话模式、研讨模式、辩论模式;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重在经验积累和原理运用,可采用经验积累模式、猜测证伪模式、解决问题模式、设计试验模式等。
  (3)教育心理学原理遵循性原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关于学习者心理发展水平、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兴趣和态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自觉运用这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4)教育技术与手段适用性原则。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快速发展使过去教学中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能够成为现实,如通过CAI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使因材施教的原则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等。教育技术学成果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先进的经验与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
  
  二、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难点与关键点
  
  1 教学模式改革的主题正在突显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如何学”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些基本问题常做常思,常改常新。随着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经历着全方位的变化。
  培养目标从培养精英到培养公民、劳动者,再到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理念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养成素质,再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模式从单一的窄口径专业教育,到通专互济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再到主辅结合、跨学科选修,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选修制等。
  教学内容从人文与科学隔离,到人文与科学融合;从经典文理通识基础,到现代各专业、学科前沿;从理论系统基础,到实验实践经历;从单一师传生受的封闭知识体系,到开放时间空间载体,拓展到全球视野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手段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师借助黑板粉笔的讲授为主,到教师精讲、教材主导、学生听练考,再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借助网络信息多媒体手段、师生互动,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能力形成与素质修养。
  这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教育发展的进程不断地丰富深化,除了内容不断快速更新重组外,新的教育对象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正如农耕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必然带来诸多生活、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一样,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改变原先单一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建立整合优化的先进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改革面临巨大困难
  教学模式变革涉及的范围之广、活动之深、影响之大可谓是教学工作中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变革,也是最为艰难的变革。表现为:
  (1)教学模式改革难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脱节。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远离课堂,远离教学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难以对一线教师有直接的帮助;而一线教学人员又对教学理论缺乏兴趣,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精心设计,导致教学活动模式僵化。
  (2)教学模式改革难在缺少教师时间精力的足够投入。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