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英诗赏析”公选课教学探微

作者:张 林




  摘要:大学生学习英语诗歌是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途径之一。结合高校师资力量、教学场所、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具体情况,开设“英诗赏析”公选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可行性。所选教材将经典诗作与通俗诗作融合起来。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采用讲座的形式授课,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模式糅合到一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诗歌;公选课;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以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学英语在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在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这样的教学改革大潮中,笔者对高校英语诗歌赏析公选课也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很有必要在高校中开设一门“英诗赏析”公选课。
  
  一、英语诗歌的魅力及开设公选课的意义
  
  诗歌是最优美凝练、最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文学作品体裁之一。“诗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经常读诗会对人生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有助于培养读者的人文精神。所以说,诗歌创作和诗歌阅读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社会。”人们喜欢诗歌,是因为诗歌不仅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励和鼓舞人生。英美诗歌则尤其如此,它们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美国,每年4月份要举行全国性的盛大隆重的诗歌节(The National Poets Month)。诗歌节是美国诗人学会(The Academy ofAmerican Poets,简称AAP)创办于1996年的全国性诗歌盛会,每年举行一次,每次长达一个月之久。诗歌节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诗人、诗歌的集中亮相展示诗歌创作的成就,吸引人们对诗歌的注意力,提升每个公民的自身修养。毫无疑问,大学生学习英语诗歌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之一。文学修养对于成才的重要性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即便是远离文学的理工科类的科学家,他们在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文学的启迪,无论是在国外的杨振宁、李政道,还是国内的钱学森、苏步青都无不如此。再如商界人物在商务洽谈时朗诵相关著名诗篇来表情答意,其话语影响力是深远的。
  大学英语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大学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语言交际工具,同时还与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毫无疑问,英语学习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诗歌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一环。限于我们具体的师资力量、教学场所、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开设高校英诗赏析公选课是进行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教学内容:经典与通俗的结合
  
  鉴于英语诗歌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为了公选课的开设精心选取英语诗歌作为教学材料。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霄翔教授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给出建议:教材内容应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结合、教师提供的教材与学生自各,自选的教材相结合,在理论上能比较好地提供一个多维、多层次、优化的语言信息输入,能较好地满足美国学者克拉申提出的语言输入应具备的三个条件:能够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能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能够向学习者提供生动、有趣且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学习内容。
  英语诗歌公选课的教材内容本着上述基本思想,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接触和了解国外优秀文化的精华,熏陶学生情操。在选材方面,经典诗作作为重点,通俗诗作也是不可忽缺的,教材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百花齐放,雅俗共赏,体现诗歌魅力全貌。诗海无涯,所选诗作沧海一粟而已。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广为传诵或具有特色的作品,实现经典与通俗的结合。诗歌在情思的表现上各有胜境,其整体性在选材的时候不应加以割裂,而应该从打油诗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全盘考虑,让不同种类的诗歌都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有权分享诗歌的总体辉煌,了解英语诗歌概要。
  
  三、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了步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地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有声模仿、形式记忆、内容认知、文化习得、社会交际运用等学习活动组成的反复循环过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诗歌教学也是如此,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没有固定的最佳方法,笔者以为,在英诗赏析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双语教学语言
  由于诗歌欣赏有时需要通过翻译来帮助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对象大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诗歌专业术语不很了解,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耐心讲解,比如讲解格律(meter)、节奏(rhythm)、押韵(rhyme)、诗节(stanza)等概念,为诗歌欣赏打好铺垫。诗歌讲究格律和韵律。因此掌握有关的知识是研究诗歌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英诗的节奏靠诗行的重音来表现,即按重读音节和一定数目的非重读音节交替出现的模式来安排节奏。而一个诗行根据其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数量和排列来度量其格律,一个度量单位称为“音步”(foot)。英诗中的格律形式包括:抑扬格(iamb)、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est)、扬抑抑格(dactyl)、扬扬格(spondee)、抑抑格(pyrrhic)等。有时诗人故意在同一首诗里局部改变格律以期达到他们设想的效果,因此,赏析诗歌时既要注意格律,又要注意格律的局部变异,从中发现诗人的意图和诗歌产生的效果。通过教师运用双语语言耐心地讲解诗歌的方方面面,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诗歌欣赏所必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