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探析

作者:张 爽 曾又其等

四种)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大致分成8种不同的模式:机构评估、学程评估、学科评估、机构认可、学程认可、机构审核、学程标准化和学科标准化。从调查报告中得知,欧盟国家质量保障模式主要推行在机构与学程的评估和认可上,而其使用的方法与工具在目前世界各国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过程中亦被广泛地运用。
  1,质量评估
  根据该项调查,学程评估是欧盟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最常采用的评价方法,调查结果中有53%的机构以学程评估作为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定期管制机制,而约22%的评估机构采用机构评估,17%的评估机构采用学科评估。
  以“评估”作为质量保障机制通常可分为改善导向与绩效导向。前者促进大学自我改善,以确保其教育质量,通过评估改善学程效能和拟定长期教学发展计划等;后者则推动大学重视绩效责任,评估结果常成为经费补贴的依据。以欧盟各国目前的运作模式,绩效导向的评估以英国的研究评估(RAE)最为著名。对各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外部评估的责任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它通过评估促使各高校按照标准保持和改进教学质量并与办学经费挂钩。基金委员会下设质量评估委员会具体实施质量评估,并在委员会的行政部门中专设质量评估分部。质量评估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向基金委员会提供有关大学的质量状况,接受教育质量的评估报告,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等。其步骤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大学自评;质量评估分部对自评材料和统计表进行检查:评估小组实地访问最后形成对教育质量的判断。
  2,认可
  认可原本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独特模式,原是通过非官方的学术组织,采用同行评估的方法,用来检验被认可的机构或学程是否达到评估设定的目标,并符合评估标准的一个自愿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盟开始重视认可机制,主要源于国际化与全球化使人力市场对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更为关注,以及政府更积极要求高等教育提升办学效率,因此在博洛尼亚宣言后,认可成为欧盟国家重视的另一种质量保障机制。欧洲推行认可机制与美国最大差异在于执行认可的机构通常不是非官方民间组织,而是由获得政府补贴的半官方性质的质量保障机构。政府运用认可作为提供社会各界有关高等教育更公开化的政策工具,并用来确认高等教育机构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也用于检验有竞争性的学程质量的差异度。根据ENQA(2003)的调查结果,学程认可是欧盟各国最常使用的质量保障机制,有56%的国家采用学程认可,而仅有22%的国家采用机构认可。
  3,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始于1990年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成直的“学术审核单位”(AAU),旨在对各高校承诺的质量控制进行外部检查。及至1992年英国高教结构二元并轨,大学校长委员会又协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学术审核机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把“学术审核单位”并入其中。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主要有三种功能,即质量审核、质量提高以及学分和入学管理。与此相适应,委员会下设质量审核组、质量提高组以及学分和入学管理组。该委员会是个自动调节机构,主要是提供各种服务,帮助高校更有效地实现它们的质控目标。
  质量审核指对于质量保障机制的优势与得失进行确认,用来评判某种机制是否能有效保证被评对象的质量。质量审核类似于后设评估,即政府不涉入对机构质量评估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基于自我评价的精神,设计适合学校宗旨与教育日标的自我评价质量保障机制,政府只负责对此机制能否确保教育质量进行审核。在调查中发现,质量审核主要用于机构阶层,有28%的国家采取质量审核作为对机构质量保障机制的管制工具。
  4,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动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标准化质量管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与其相关的可操作性方法包括:(1)策略管理法。它要求在高等院校重大发展和建设问题的决策方面采用“团队攻关”等方法,组织全员参与讨论,广泛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2)个人管理法。这是指通过调动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性、挖掘个人工作潜能和责任心而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的方法。(3)项目管理法。这是通过建立能够有效地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所有资源和活动的系统,进而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的方法。(4)过程管理法。这是一种通过不断优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等手段,达到问题解决目标的方法。
  在企业推行获得成效之后,大学和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也尝试将标准化的过程导入组织质量管理机制中。标准化是通过对机构、学程或学科的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系统评估与比较,以互相交流经验、建立最佳实务运作的质量保障机制。目前欧盟国家普遍在学程层次使用标准化质量保障,约有14%的国家采用标准化质量保障机制,有9%推行学科标准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QAA的学科标准化的教学质量评估。QAA从1998年起开始协助47个学科建立质量评估标准,2000年完成第一阶段的22个学科的标准建立工作,方式对外公布成果,2002年完成另外25个学科的标准建立工作。这些学科由于学术领域性质的差异,各学科的标准设计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有内涵描述、有效指标与表现水平的说明。
  上述四种质量保障模式,根据ENQA的调查发现几乎都采用四阶段流程,包括质量保障机构计划阶段的自主设计、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和评估报告处理与追踪四个阶段。而根据Reichert与Touch(2003)为EUA进行的博洛尼亚宣言追踪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最大发展,就是各国部已经建立包含外部同行评估的质量保障机制,且政府干预逐步减少,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进一步得到尊驾。但在欧洲整体社会环境与国际化因素的影响下,质量评估机制有与结果本位的经费补贴机制相结合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强欧盟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各国之间相互承认质量保障机制并进而推行泛欧的认可机构,负责评估机构质量审核的把关人共识也在逐渐形成。欧盟质量保证机制最终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制度的公开透明、相互交流经验以实现各国质量保障机制的相互认可,避免阻碍未来提供多元化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启示及建议
  
  欧盟在博洛尼亚宣言中提出了终极目标在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简称EHEA),作为创造欧洲知识体的基础,并确保欧盟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地位。从博洛尼亚到布拉格以及2005年的卑尔根会议,欧盟十分重视大学能否具备足够的条件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通过教育质量的评估、改进与认可,进而关注大学能否教授、生产与传播欧洲知识体的理念,成为欧盟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发展中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首先,欧盟各国为强化良好的公民意识、创造共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使人民具备面对知识社会挑战的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