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关于大学生人格状况及对文学修养期待的调查
作者:孙丽华 戴友夫
(7)如果有机会,让课堂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65%)。(8)尊重个性化的观点和学习方法(41%)。(9)多留些机会让学生表达、表现(36%)。(10)多组织活动(演讲、古诗朗诵、话剧片断等)让学生参与(37%)。(11)希望作业有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44%)。(12)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对话,交流看法(42%)。(13)多推荐相关好书,让学生课外阅读(49%)。(14)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审美敏感性训练(49%)。(15)希望考试开卷与闭卷、平时与期末相结合(41%)。
从中可见,大学生对我们拟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高度同意者”平均达半数以上。除了在传统文学中充分挖掘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充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期望值颇高,对问卷中所罗列的诸正面表述均持高度认同,这正是我们大刀阔斧实施这些改革的“群众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把选项中的中间项“基本同意”归并进来时,表示“同意”的人数比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这说明我们提出的具体教学途径是符合学生期待的,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三、调查后的思考(措施、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大学生整体的人格状况,对于好的方面,应加以巩固发扬;对于人格上的不足,应着重加强教育,传统文学对此有自己独到的作用。所开设的传统文学修养课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一致。山东大学把学生培养分为互为关联又各有侧重的两个部分,即“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认为人格培育缺失的大学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人格培育体系,包括社会责任心培育,心理指导,诚信教育,团队精神打造,大学文化建设,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以及国际视野等,在开课之初,我们已经确定了传统文学修养课的基本方向:不同于中学语文的延伸,那种为了应试而将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的教学是学生最为反感的,对这一点他们反应强烈;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语文,不是仅作为文以载道的说教载体,不是仅作为提高语言技能的工具,也不是仅作为传播文学史知识的材料,而是以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提高人文素养为宗旨,一篇文章要立意高远,一门课也是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学修养课,身在课堂,心在人格,着眼点已延伸到学科以外了。这正是与国际接轨的人文教育。
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特有的教育功能。第一是情感切入。健康的人格是丰富的人格,丰富的人格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对美好情感与负性情感的判断与控制的能力。原始情绪,人生而有之:高级社会情感,需要涵养,需要修炼。情感与人格完善密切相关。个体发展过程中,母婴依恋是最早出现的情感联系,这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步,个体情感在此生根发芽;与此相类,一个民族的情感扎根在其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我们就是要“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我们读传统,不仅应当读信息的认知方面,而且应该特别关注信息的情感方面。中国传统文学就是凝聚民族情感的宝藏,
第二是形象手段。虽然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有高度发展,但对于诉诸感官的刺激还是印象更深,可以激发兴趣,增强记忆,启动情感,帮助对逻辑事物的理解。尤其在当今音像技术发达,视觉文化兴盛的读图时代,我们应与时俱进,有效利用各种形象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于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文学来讲尤为合适。这里的形象包括教师的仪表形象,语言形象,现代化手段提供的音乐、视频形象,以及实物、现实环境形象(自然、社会)。我们要致力于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浸染其中,受到启蒙,获得顿悟。
第三是个性的保护。包括师生两个方面。教师的个性体现在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上,虽然多媒体已成为大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在塑造灵魂的人格教育中,不能用以取代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教育者,我们要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技术发达,机器先进,课堂的形式可以变化,但是本质不会改变,人的真实情感需要在现实的而非虚拟的空间正常发育;人需要在面对面的集体互动中学习与表现,在社会群体中体会道德与伦理,在社会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个性。机器的反应不能代替活生生的、富有创意、充满感情的、和自己痛痒相关的看法,不能代替洋溢着热烈气氛的“心理场”,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恢弘的人文情怀,深刻而独立的思想观点,开阔的视野与宽容的胸襟,让人佩服的博学与口才,真诚、从容与亲切的教态,具有感染力的激情,美的气质、风度与仪表,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都是其魅力所在。在教学相长中,教师也在不断超越自我,与课程一起成长。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但是究竟以什么样的人为本?在教育这个专门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活动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大学生,作为青年人,具有喜欢形象,情感敏感,崇尚个性的特点,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提供较多的机会如发言、讨论等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听和记,他们在“表达学习”中会更充分地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更积极地思考、理解和体会。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本身这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的功能,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见解共享、情感交流、行为合作,使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秘诀。“合作学习”对其成长的作用不亚于教师的直接教导。
[责任编辑:陈立民]
孙丽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戴友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