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作者:吴 平




  
  八、双语教学的适用范围
  
  当前一些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多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开课能力上考虑,而忽略了学生的外语基础和课程难易程度等特点,从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站在全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角度,有必要考虑双语教学的适用范围。
  
  1.学校
  是不是所有高校都适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要视具体学校的状况而定。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先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师资条件较好、学生外语素质较高的学校进行试点。不是搞运动,一轰而上,也不是等待观望,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可试行或推广。短时间内硬性在全国高校推广不现实。
  2.课程
  哪些学科、哪些课程适合双语教学?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要求的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四大类的课程。宋哨兵等在《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认为课程的选择原则应该以奥苏伯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为原则,尽可能选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为阶梯的课程,选择与学生过去的认知结构相接近、相衔接、相融合的课程,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双语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的一些英文公式、国际单位或者专业术语用英文讲授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但在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学中,“用英语讲授就本末倒置了”。
  全外型的双语教学一般在本科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开设,在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和课程中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推广。采用混合型和半外型的授课方式。在名牌专业中建议有3门以上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建议在专业选修课中用双语教学。“因为专业选修课学生人数少,加之自由选课,从而避免了基础差距大,小语种等问题造成的教学障碍。又因为教学内容灵活,结构相对松散,学生可以选择国际上本专业领域最新的资料组织教学,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原版教材或阅读英文资料,并用英文完成各环节任务。”
  对于那些源于国外、体现国外先进文化与理念,与国际惯例紧密接轨的课程应该使用双语教学,如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此类课程对于外向型专业学生,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可以逐步由双语向全英文授课过渡。
  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起来,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其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多在150~200门之间。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4年8月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有成员学校35所,浙江大学为组长单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为副组长单位。计划设立数万美元的双语教学奖教金、制定双语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召开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2005年投资100余万资助了50余个双语教学项目。至今,大家基本认可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学生,它可在人文素质培养上、思维方式训练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师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
  “双语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参与者,应该坚持走学习、借鉴、研究、提高的路子,进一步深入双语教学实践加强实证研究。有意识地侧重介绍和探讨与我国可比性较大的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单语国家双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从理论上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律和途径。”“只有在教材编写和选用、师资培训、学科选择等方面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过细的基础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对实践探索的总结,才能真正形成适合我国高校实情、体系比较完善的中国式双语教育支持体系。”
  韩兆柱等认为要从培养“三个面向”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定位双语教学,认真学习和领会4号文件的精神。该文建议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一是思想上重视;二是组织上重视;三是制订计划;四是经费保障;五是政策导向。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观念。福建医科大学陈淑霞认为,当前高校双语教学要做到既能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又能符合高等教育实际,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弄清双语教学的目标与手段;二是工作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关系,认识双语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三是师资水平与学生素质的关系,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的可接受性;四是原版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解决双语教学的工作成效与质量。
  有过双语教学实践的教师深切感受到“对中西方各自的教学特点和理念掌握得越清晰,教学方法的处理的改进上就越自如,双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也就能发挥得越充分”。
  其实,无论双语教学要不要开展还是如何开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本来研究。如果对学生有利,也就是对人才培养有利,就应积极行动。许多文章最后的研究结论,都是双语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有利于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夏洁武.对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
  [2]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3]刘映红.双语教学应该缓行[J].商场现代化,2005(9).
  [4]韩兆柱,高凌风.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4(9).
  [5]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1).
  [6]王蒙,方传余.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9).
  [8]蔡明山,姚春梅.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当代教育论坛,2005(5).
  [9]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0]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11]雷涯邻,孙鹏等.大学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12]古广灵.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2).
  [13]陈向阳.浅析高校双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4]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15]黄建伟,王飞等.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9).
  [16]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
  [17]钱春丽,赵五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18]王海燕,刘迎春.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9]李春华,严明.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教育,2004(4).
  [20]滕小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21]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22]向阳.浅析高校双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3]裴文英,陈骏.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困惑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5(5).
  [24]宋哨兵,来娜.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3).
  [25]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陈立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