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朱家雄博客选载
作者:佚名
2008年1月20日
这是数年前我在《深圳晚报》上看到的一篇题为“上去下来的游戏”的小文章:
偶然地,目睹了一个男孩玩滑梯的全过程。
一开始,他飞快地登梯,又飞快地滑下来,几乎不假思索。
再次上去,他先朝四周看看,再从侧面朝下看看,拍着栏杆瞭望一会儿,才滑下来。
重新登顶,他倒是再没有兴趣逗留,但滑下来时,他用手与屁股控制着,不让身体按自然速度下滑。他控制得很出色,快慢自如。
最后一次,他是从滑道爬上去的,虽然光溜溜的有点难爬,但他克服了,并返身攀着陡峭的阶梯下来,看去有点危险。
也许文章的作者不只看那个男孩滑了四次,但是我却为这位作者将一位据说是3岁的孩子玩滑梯的状态和水平描述得如此概括而叫好。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也许谁都会说,这就是儿童游戏。然而,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有时反而会自己迷糊,他们设计了儿童的游戏,控制着儿童的游戏,管理着儿童的游戏,于是,儿童滑梯就会变成以下的状态:
一开始,教师向儿童交代滑梯的任务,让儿童按照次序,一个一个往上爬梯子,指挥他们一个一个地滑下,并不断关照他们要小心。
再次上去,教师要求儿童都能先朝四周看看,再从侧面朝下看看,拍着栏杆瞭望一会儿,才滑下来。教师不断提问:“你看见了什么?你害怕不害怕?”
重新登顶:教师要求儿童用手控制滑下的速度,要儿童都能体会一下,手按滑梯的扶手按得越紧,人滑下的速度就越慢。
最后一次,教师要求儿童都从滑道爬上去,并返身攀着陡峭的阶梯下来。教师不断鼓励儿童要勇敢,要克服困难。
在现实中,我没有看到过教师如此这般地让儿童玩滑梯的,然而,我却到处看到教师们在如此这般地让儿童玩游戏。但是,不是很多人会批评地说,这不是儿童游戏,这是游戏儿童。
“天真理论”的序言
2008年4月16日
2001年,在美国的麻省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学术名词——儿童天真理论。我将这种说法带了回来,并为博士生开设了名为“儿童天真理论”的课程。两年以后,我自己觉得才疏学浅,难以为继,就关闭了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极为深奥的课程,我在美国的专业网络上搜寻有关的研究,在美国的专业图书馆收集有关的研究,收获甚少。这门课程试图讨论的是,儿童在生物、物理或心理等领域内所获得的知识是具有理论的基本性质的,是非正式的直觉“理论”。在婴儿期,儿童的这些理论非常简单,以后理论逐渐变得复杂。婴幼儿可能只有一些理论,而年长儿童则可能拥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理论。理论是解释性的,能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使是儿童自己创造的理论也都是这样。儿童的直觉理论不如科学理论那样精确和连贯,但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之一是二者都不断经受检验和修正。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的认知发展就是理论的变化发展,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各领域内一系列朴素理论的形成过程。
这样艰涩和拗口的文字,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即使一些能够读懂的人,也不一定能正确地理解。如若将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传给学生,他们又会打去一个折扣,导致谬误不断传播。
我虽然不再图进取,放弃了这门学问,因为它不是我的实力所能研究的,但是我却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了诸多的益处。我至少懂得了如下几个道理:
1.儿童也能依据他们微不足道的经验创造理论:
2.儿童的理论看似可笑,却有一定的哲理;
2.古人创造的理论,与儿童天真理论很有相似之处;
4.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即使再高明的理论家,他们创造的理论在若干年以后也与天真理论会有同样的“下场”;
5.每个人一生都在创造理论,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道理。绝大部分人创造的理论从来就没有被人们认为是理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
以上这些我自悟的道理,权作我的博客“天真理论”的开场白。
幼童的“沉浮概念”
2008年4月18日
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场景:
一位老师问幼儿园的孩子:“铁重还是棉花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铁重。”
这位老师拿出了一大堆棉花和一小块铁,再次问孩子:“铁重还是棉花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棉花重。”
这位老师将一大堆棉花和一小块铁都放到了水里,铁沉入了水底,棉花却浮在水面。老师问孩子:“为什么棉花会浮,铁会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因为铁重。”
这位老师将这块铁从水里取出,用榔头将铁敲扁,并弯成了船状。老师继续问孩子:“为什么这块铁会浮?”大多数的孩子想不出道理来了,有个孩子说:“因为这块铁给你打过了,它变得厉害了。”
学生对于沉与浮科学概念的把握,是在初中时由老师教会的,在幼儿阶段,幼童是不可能懂得的。但是,幼童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去解释现象,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都不应该轻易地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说法”,因为这也许就是儿童创造性发挥的“前奏曲”。
中国人和日本人
2008年4月26日
中国文化崇尚集体,等级制度是维护中国社会和家庭和谐的基础。美国文化崇尚个体,平等、自由、自我等是美国人追求的价值。日本文化是怎样的呢?
几天前,我去日本著名的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幼儿园观摩。这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幼儿园之一,还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幼儿园。我是第四次观摩该幼儿园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在该大学副校长内田教授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访问,看到和听到的就比较多。
该幼儿园有日本幼儿教育的传统,是日本具有示范作用的幼儿园。日本幼儿教育的传统,重视的是游戏,轻视的是学习;重视的是操作,轻视的是智力教育;重视的是个人行为,轻视的是集体活动。日本著名教育家、御茶水女子大学仓桥教授于1934年就在《幼稚园保育法真谛》中提出,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年龄特点及季节变化等选择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活动。二次大战后,日本的教育体制、政策和方针等都是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确定的,欧美的儿童中心思想、以游戏为主导的幼儿园活动原则等已经渗透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工作中。
我在御茶水女子大学附属幼儿园看到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教师们给予每个孩子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游戏。幼儿园园长特别为我介绍了户外活动场地上的四个沙坑,对我叙说玩沙活动对儿童发展有几多好处,还对我说,这是仓桥教授特别倡导的。我几乎没有看到集体教学活动,听说日本人认为过多的集体活动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我只看到在一个教室里,四十个左右的孩子团团地围坐在那里,教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