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读书日”在行动

作者:本刊编辑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闹的节庆,人们集会演讲,设坛对话,比赛作文,相互赠书。
  书,这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阅读,不仅能扩展现在的空间,还能给人们指明未来的方向。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拿起手边搁置已久的这或厚或薄的动力源泉开始阅读吧,不仅仅是在4月的23日。因为,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田 野)
  
  行动“集结号”
  
  节日的作用,常常是一种提醒:在无谓的忙碌中,不要忘了,生命中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
  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
  果真如此吗?
  一件事的黑与白,常常极不分明地搅和在一起。细一分析,国人的自豪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恐怖小说……这一类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六分之一。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
  一项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说,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
  我们真的愧对4月23日,这个全世界读书的节日!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消解中国孩子阅读的乐趣以及对大师的尊重?
  我们可以继续谴责应试教育的无孔不入,也可以谴责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在指责,同时却都在心安理得:大环境如此,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如果是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能不能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吗?何以各地都热衷建豪华的楼堂馆所,而所费无几的社区图书馆却长期付诸阙如?
  如果是出版界人士,能不能反思一下,儿童书籍的贪大求贵、愈演愈烈的跟风炒作,是否也对消解阅读习惯、败坏阅读品位推波助澜?
  如果是教师,您有没有用作业“侵占”过孩子们的“阅读课”,是否没收过孩子的课外读物?如果是家长,您有没有检点过自家的书橱,是否应试读物占了一大半,而且还在不断地给孩子买进家门?如果您是学生,有没有反思一下,是不是过于亲近电子游戏而远离图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为书香的渐渐消散,担着一份责任。
  据说,“世界读书日”源起于勇士乔治屠龙救出公主,公主赠书以报的故事——看来,今天的国人,要想从书籍中获得知识与力量,要想用阅读改变人生,可能先得做一次“勇士乔治”,挑战使我们的心灵逐渐荒芜的功利之魔,以解救美丽芬芳的书香……
  (选摘自《人民日报》2007年4月23日第5版 李泓冰《愧对世界读书日》)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为学者,读书如胡应麟,“饥以当食,渴以当饮”;为官者,读书如宋真宗赵恒,“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然,读书所得之浅深,在阅历之浅深,便有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之别。书与人神遇,血脉相连如故交。
  对于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更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逐步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作文才能信手拈来。中学生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散文、诗歌、小说或小说片段,提高品德和人文修养。我们首先提倡的是阅读经典,各种世界名著的译本或者精简本,如《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爱的教育》等;其次,提倡阅读以科普为主的助学读物,一般以简单的语言介绍各种科学的先进知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如《从一到无穷大》《时间简史》等,可以弥补课堂所学科学知识的不足。然今书海浩瀚,选择亦难,而我国历代有荐书传统。从唐敦煌遗书《杂钞》,到“五四”以降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等等,第13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也在行动。现特选刊各学界的名家推荐的部分“私房书”,限于篇幅,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只好俟诸来日弥补。
  
  名家私房书
  
  著名作家推荐
  ☆余 华(著名作家)
  重点推荐书:川端康成(日本)《伊豆的歌女》和汪曾祺《受戒》
  推荐语:善用书,可借前人之手脑眼耳心体,铸成新的自我。改变我人生的是两个短篇小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和中国作家汪曾祺的《受戒》,我因此有了写小说的兴趣,然后就成为了一个作家。
  
  ☆陈应松(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重点推荐书:爱默生(美国)《代表人物》和伊萨克·巴别尔(俄罗斯)《骑兵军》
  推荐语:《代表人物》这本人物随笔,有关于柏拉图的,关于蒙田的,关于莎士比亚的、拿破仑的、歌德的。还有一篇叫《伟人的作用》也是奇文。哲学家爱默生的笔下浩荡千里,汪洋恣肆,精彩的句子滚滚而来,让人目不暇接。读他的随笔,会增长智慧,心扉大开。
  我总觉得《骑兵军》是我读到的最妙的小说,百读不厌,虽然这本小说集已经有三四年流传的历史了。写小说的人不可不读巴别尔,好的小说有刺激你写作的欲望,会让你的笔下也跟他一样地灵动跳跃,出其不意。好的小说可提升你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阿 来(四川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
  重点推荐书:怀特利(美国)《我们周围的仙境》
  推荐语:奥帕尔·怀特利有一种奇异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能力。她虔诚地勾画森林中那些鲜活的生灵,细细深究那些动植物喜怒哀乐的微妙情感;充满奇幻的浪漫想象,教人如何欣赏身边的仙境,感受与大自然亲密合一的清幽禅意。
  
  ☆柳建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茅盾文学奖得主)
  重点推荐书:威廉·曼彻斯特(美国)《光荣与梦想》
  推荐语:这是一本可以告诉你美国为什么成为美国的奇书。25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它,就被震撼了。那时,二十郎当的我,对世界老大美国一无所知。这本书成为我全方位了解美国的指南。当我从别的渠道了解美国,二十多年后阅读,收益更大,美国还将在世界老大的椅子上稳坐很久,它是我们了解美国的最佳读本。
  
  著名出版人推荐
  ☆止 庵(出版人、学者、自由撰稿人)
  重点推荐书:君特·格拉斯(德国)《剥洋葱》
  推荐语:格拉斯的《剥洋葱》,这本书在刚出版就引起很多人注意。其实我的兴趣不在这里,我想知道这样一个作家一生的心路历程,因为格拉斯现在快八十岁了,已经属于走到人生边上了,我感兴趣的还是他一生的经历,尤其是写作的经历。
  其他书目:多丽丝·莱辛《时光噬恨》、诺瓦利斯《大革命与诗话小说》、亨利·贝斯顿《遥远的房屋》、热内·培德《追忆逝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