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呼唤教师的主体性
作者:戴利焰
戴利焰,男,41岁。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吉安市青年岗位能手,吉安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两次被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是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试验先进个人。近年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其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10余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教育观点
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课型例说
新课程实验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要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研究主体性教学课型,正是为了体认、丰富主体性教育理论。
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能动地教、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的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传递、自由与限制相结合的全新的语义教学课型体系。
一、学生探究型:教师走向幕后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裴娣娜教授也认为,学刊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即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探究型教学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要义。当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还应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做法是: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大胆放手松绑,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动心动手,自己分析,主动寻找结论。
1 课内探究
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问题情境、创设条件。
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可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取知识与能力。
课例一:祥林嫂经济状况分析
[说明]如何让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这一轮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分解成:列出祥林嫂收支情况表:从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经共同探究,基本形成如下意见:
收入 支出
500文/月 1750文(婆婆支取)
12000文(捐门槛)
(1)月俸500文,意味着“工作能顶一男人”的祥林嫂起早摸黑一个月,工资待遇约合半盘“价廉物美”的福兴楼的“清燉鱼翅”,鲁四老爷盘剥之深可见一斑。
(2)头一次来鲁镇打工三个半月,工钱却被婆婆支取,意味着祥林嫂没有人身自由,她属于婆家,夫权之深一览无余。
(3)第二次来鲁镇打工。为避免“死后两个死鬼男人”来争,花了历年积存的12千文(两年工钱)到土地庙捐门槛。可见神权力量之大。
(4)在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之后,大伯来收屋。他凭借的不正是族权吗?
[分析与结论](1)文学不是政治的传声筒,通过政治分析,把“四大绳索”交给学生,学生往往不得要领,然而通过对祥林嫂经济收支状况的分析,尤其是让学生自行分析,则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泥干观成的说法和思路。充分发挥智慧和特长,创造性地教,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课例二: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说明]许多学生注意到文章最后一段: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老师认为这一问题很有意义,交给全班讨论。同学们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纷纷给现实中的别里科夫画像,在画像中比较,在比较中争辩,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1)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是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
(2)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当然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
(3)我们决心不做套中人。
[分析与结论](1)在我们的备课中,这一问题并没有考虑进去。但我们在学生提出之后,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2)学生认为,在改革的年代应追求自我价值。他们的时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2 课外探索
在学生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方法后,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方式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和生活,走进文学殿堂,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课堂延伸、语文活动。
课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实地考察。以《祝福》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调查一个街道或一个私营企业员工的收支情况: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目的研究: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方法研究。
语文活动:文喆先生认为,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和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习语文。我们成立了诸如“社会用字规范问题调查”“市民言语行为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等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一项。
这两种类型。我们分别以长作业、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二、师生交互型:教师在学生中间
学习即交往。反观传统课型,它强调的足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余文森教授归纳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课型事实上都演绎成了教代替学,忽视了学习的主体。要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教学观,真正实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在交流、辩论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应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放弃教学中的话语霸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人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具体做法是建立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学习、指定记录员和小组发言人:记录员的职责是做好学习笔记:发言人的职责是代表小组发言。
1 还学生质疑权。作为学习者,学生有提问权,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提问权却掌握在老师手中,这样教学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杨振宁先生就指出,中国学生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一旦老帅放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