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呼唤教师的主体性

作者:戴利焰

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
  课例三:《改造我们的学习》结构分析
  [说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学生归纳各部分内容之后,往往指出: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三段论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在这轮教学中,我们把这一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结果出乎意料,有学生提出本文在结构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习的途径,属于解决问题,它不是“其理由如次”中的“理由”,而是结论,所以文中的“四”不应该与作为“理由”的“一二三”并列,而应该删去,采用隔行的办法处理。
  一语激起波澜,经过思考,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在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之后,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不久,又有学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有问题:“我们的学习”具体指什么?作者在第一段就明确指出改造的对象是“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但联系下文,作者主要谈的是我党在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与中心论点有些出入。他认为应将此论点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为“学习”,一来可以与标题保持一致,避免缩小论题之嫌,二来能与下文保持一致,
  [分析与结论](1)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关键还是老师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没有提供时间和机会。老师要让学生有思想撞击的可能。
  (2)上述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至少说明学生在动脑筋,有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这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可贵的是培养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3)教师在这一课型中,扮演的角色是点火队员(到那些讨论不起来的小组去点火)、救火队员(到那些讨论过火的小组去扑火)。
  2 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由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都不同,因而对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学生,让他们从教师话语、教参话语中解脱出来,用自己的思维和学识去体验、认知新的知识。
  课例四:刘兰芝悲剧成因探讨
  [说明]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即将结束之际,学生沉浸在焦刘的悲剧中,突然有个学生发出“真笨,不晓得私奔”的感叹,我们觉得如果探讨一下刘兰芝的悲剧成因,可能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些,于是让各小组就此展开讨论。结果形成以下六种主要说法:
  (1)封建家长制——婆媳失和,被驱遣在前,继有兄长、母亲的逼迫。
  (2)爱情(婚姻)基础不牢——婚前无爱情可言,婚后又不能长相厮守,感情不牢,加之焦性格懦弱。
  (3)刘兰芝恃才自傲——刘恃才自傲,动辄以才自诩,不注意处理好婆媳关系,那个时代能自请驱遣吗?
  (4)刘兰芝没有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家又系单传,
  (5)争夺焦仲卿——仲卿自幼丧父,母子情深,焦刘婚后感情甚笃,婆媳因而失和。
  (6)综合说——以上几方面原因的综合。
  [分析与结论](1)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在他们感兴趣并有价值的问题上花时问,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上述意见可能有偏差,但毕竟是学生自己钻研教材、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得出的,老师要做的只是给予肯定或进行纠正。
  
  三、教师主导型:教师站在前台
   
  倡导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拒绝讲授法。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土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教学土体的活动的实质就是要在师生双方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讲授法确实有许多不容否定的优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备课后,带着讲稿上讲台,按预定的时间讲授预定的内容,学科系统性突出、学术性强: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说。与自己读书相比较,听讲课,容易把握学习的要点和实质。教师主导型主要适合单元起始课。
  课例五:理清思路(单元起始课)
  [说明]在这一讲中,我们选择人教社专家的资料,重点讲清四个问题:思路及思路教学:怎样理清总体思路;怎样理清局部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其中难点是理清思路的方法,即句群分析法、语言标志法、文体标志法及材料性质法。目的是使学生对理清思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初步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
  [分析与结论](1)单元起始课一般重点讲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单元有明确的目标,并初步了解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2)单元起始课突出学科系统性、学术性,但也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具体的语言材料,应让学生参与进去,否则,教学效果会不明显。
  课例六:《死水》教学设计
  [说明]学习这首诗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体味,运用相似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下面是讲授要点:
  反复诵读,形象感知——体会新格律诗的形式特点(排列整齐、双行押韵)
  理解“死水”的特征(呆滞、肮脏、霉烂)
  调动联想,品味意象——讲授联想的概念、类型(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引导联想(抓住特征,由此及彼,形成新意象)
  知人论世,明确主旨——介绍作者及其思想轨迹,引导学生明确诗人的用心。
  第一步由学生完成,老师点拨、明确;第二步先由老师讲解,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三步老师先展示学习资料,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与结论](1)在接触新文体、新知识时,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抓手”。以便学生模仿、练习。该设计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抓手”。
  (2)即便是讲授课,我们也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让他们自行解决(如第一步):需讲解的。老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习。
  
  教学实录
  
  师:非常高兴来到美丽、充满活力的吉水二中,刚才和我们老师交流得知,大家已经预习了《(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课文,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印象。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生(举手):介绍了文章发表的背景、原因,文章的主要观点,还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个有礼貌的学生。(学生大笑)不是吗?这是我们在公共场所成注意的基本礼仪。而且,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用了“介绍”这个词语。非常准确,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达尔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生:生物的种是进化的。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是最重要的条件。
  师:我们的同学非常厉害,可以说我们根据达尔文的自述,已经初步把握了他学说的精义,那就足: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中起主导作用。他的这一学说一经出现就在学界引起了轰动,获得高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