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文转向

作者:何九盈




  汉字信息化也适应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要求,从网上获取中文资料,用中文上网,用中文发送电子邮件。每一个有家庭电脑的人,能上网的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网址,成为网民,还可以发展自己的网友。街头还有网吧,制造了不少网迷、网虫,还有所谓的网恋、网婚、网络同居,甚至还产生了网络语言。
  如果说第四阶段人们患有“失语症”,那么现在则普遍染上了“多语症”。雕章琢句的语文传统、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推敲”的语文精神,不仅在网络上失传了,在高等学校、在学术界,同样失传了。“泥沙俱下,铺天盖地”,“黄茅白苇,极目雷同”。句子不通,文理不通,用词不当,在学术界也随处可见。有的学人的文章“让读者不知所云”,连他“自己都不知他在说什么”,以致读者呼吁“让语言还原为语言”。〔18〕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沉思,为什么有的写家热衷于写作名副其实的“垃圾”呢?为什么一些文字粗鄙的下等读物能充斥市场呢?
  应该说,有什么样的读者群就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作者群。现在的图书市场机制受制于文化低下思想浅薄的读者群,正是这样的读者群培养了大批垃圾写家,垃圾写家又顺应了这样的读者群。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事情的另一面。目前的“言论竞赛”“多语症”虽有洪水泛滥之势,但比之万马齐喑、言者有罪的年代毕竟顺乎潮流合乎民情,语文转向是千千万万人的日常活动,泥沙俱下是正常的。至于何时能出现“鸣其善鸣者”,何时能出现新时期的语言大师,出现现代汉语的经典作品,不能着急,至少得几代人的积累,应以百年为期。
  进入新时期才20多年的时间,汉字信息化、标准化、统一化,成绩卓著,费锦昌主编的《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1995年)记录在册。20多年来,汉语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当然,汉语与英语相比,仍然不算强势语言。不过,从前景来看,汉语的国际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汉语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开放性,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没有理由轻视自己的母语,对母语抱自卑心理。放眼未来,英语不可能永远称霸世界。自有生命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永远称霸世界!汉语的尊严、汉语的竞争能力,要靠我们自己去维护、去发展。
  (有删改,改后未经作者审阅)
  
  〔1〕郭伯康《中国语文工作者的使命——“语文现代化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3期。
  〔2〕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新潮》一卷二号,民国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19年1月)。
  〔3〕董桥《翻译与“继承外国文学遗产”商兑》,见陈子善编《董桥文录》,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
  〔4〕罗荣渠《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见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43页。
  〔6〕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96页。
  〔7〕钱钟书主编、朱维铮执行主编《万国公报文选》,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12页。
  〔8〕吴稚晖《书神州日报东学西渐篇后》,原载民元前三年(1909年)《新世纪》101、102、103号,后收入《吴椎晖先生全集》“国音与文字学卷”。
  〔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二月,(1922年2月)初版,第142页。
  〔10〕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页。
  〔11〕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见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29页。
  〔12〕胡不归《胡适之传》、毛子水《胡适传》,见《胡适传记三种》,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27页。
  〔13〕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第七章注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二次印刷,第153页。
  〔14〕唐德刚《胡适杂忆》(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页。
  〔15〕《夏济安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16〕《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44页。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18〕王玉霞《让语言还原为语言》,《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7月11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