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课标本初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关篇目重合问题的探究

作者:楚 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部分为:“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内涵。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选做题为:“‘香港回归,这是一个让亿万中华儿女噙泪的时刻;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写一段文字,谈谈香港回归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比较之后可以看出,语文版初中教材的练习设计紧抓基础、题旨明确:有训练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如习题一“用三至五分钟读完课文”;有训练学生思考、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的要求,如习题一“说一说”的要求、习题三“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的要求;有品味语言的要求,如习题二。考虑到课文篇幅较短,为使阅读教学充分展开,文后还提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蕴丰富的附文,加深学生对香港回归重要意义的理解。初中语文教材编者充分开掘课文这个例子的内涵,结合课程目标的落实,让学生不仅见其“一”,而且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再迁移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
  反观人教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练习设计,总让人感觉有点浅文深挖的意思。我们以为,这篇新闻名篇写得明白浅显,放在初中学习比较合适;如要作为高中课文,可能难度不太够。
  
  5.《我有一个梦想》
  此篇为语文版新开发篇目。
  语文版初中教材的思考与练习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课文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勾勒自己的梦想的?2.为实现这一梦想,作者提出了哪些主张?二、这篇演讲词感情充沛、语言生动,并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仔细体味。三、阅读附文《马丁·路德·金》,结合课文谈谈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四、马丁·路德·金期盼没有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自由之声’最终能在全美各州响起来。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阅读附文《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是:“一、‘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二、朗读第9至第14段,体会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手法?找出来并试着自己演讲一下。三、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2.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四、联系世界史的有关知识,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在班里开个读书报告会。”
  对照之下,两套教材在抓课文内容、主旨方面体现了各自学段的特点:语文版初中教材要求用课文的话描述“作者是怎样来勾勒自己的梦想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则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加以概括。在品味语言方面,语文版初中教材只是概括地说,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去仔细体味;而人教版高中教材品味语言的第二题、第三题很精彩,抓住了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思考。但在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上,语文版初中教材的态度更为积极、视野更为开阔,一方面附上了两篇短文帮助学生继续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第三题、第四题的提问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对多元文化进行鉴别;相比之下,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第四题稍嫌抽象,缺乏明确的引导,目的不明。
  
  6.《寻找时传祥》
  此篇为语文版新开发篇目。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思考与练习是这样的:“一、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的?二、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三、时传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你从周围人的身上能找到时传祥精神吗?试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研讨与练习为:“一、课文语言朴实,却在不经意之中给你以震撼,请找出课文中包含‘机锋’的话,谈谈你的看法。二、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社会是不是还有意义?请你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讨论一下。”
  这篇文章内容通畅,议论直白,高中教材用作课文,设计出符合高中生思维特点的挑战性习题不太容易。而初中选作课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较为吻合,从几道习题的设计可以看出,对初中生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7.《囚绿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思考与练习是这样的:“一、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2.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文中交代的历史背景说一说。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1.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2.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研讨与练习为:“一、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同学之间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二、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三、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语文版初中教材和人教版高中教材的训练都抓住了文章的重心,都要求结合上下文品味语言,语文版给例句中的词语加上了点,指向较为明确,学生品味起来难度较小;而人教版要求品味整句,难度加大了;这一点大概反映了初中与高中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求不同。另外,语文版把这篇文章定为略读课文,没有写作要求,而人教版则有写作要求,反映出二者对学生训练强度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题“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对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概括得不太准确,而写作要求“描述”“景物”,“力求写出”“特征”,似乎将写作目标定得低了些。
  
  结束语:
  在重合篇目上,初中与高中阅读教学的区别应该怎样体现?现有的课后练习设计究竟如何?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材编者主观设计意图的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这个问题,相信在相关实验区已经有了反馈。
  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教材个别篇目重合,对于学生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个遗憾。不管这个“例子”已被初高中教材作了怎样不同的设计,已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多数人的感觉都不会太好。毕竟,学生最先接触文本时特有的新鲜感和阅读冲动已经不再,教师也会在教学中面临尴尬。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任何一家实验区份额占有率较高的出版社或欲谋取某一学科主流教材地位的出版社,在编写下一学段教材时都有必要考虑与前期编写的上一学段教材的衔接问题。
  由于国家实行教材“一纲多本”的多样化方针,由于实验区选择教材的自主性增强,同一实验区选用不同版本初中学段或高中学段教材的现状必然存在,因而诸家教材编写单位应在今后的语文教材编写中力求避免这样的问题。这是可以做到的,也是不难做到的。在下一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笔者期待随之而来的《语文》教材的修订完善,会解决这个问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