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课标本初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关篇目重合问题的探究

作者:楚 语




  从长远看,随着优质文本资源开发的深入和教材的修订,这个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因为初高中两家出版社都已依据各自课程标准的目标,从阅读教学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处理,由此引来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即这两家在现实中的解读是怎样的?毕竟,这为人们对比初高中阅读教学的得失,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三、文本处理的分析对比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编者自然要充分挖掘、运用优质文本这个例子,力求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地落实课程目标的有关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此相关的目标是第四学段第7条:“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第8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此相关的目标是“阅读与鉴赏”第6条:“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第7条:“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下面笔者依据初高中各自的阅读课程目标要求,来逐篇分析一下语文版初中《语文》和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文》重合篇目的课后练习设计:
  
  1.《大堰河——我的保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思考与练习作了如下设计:“一、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一些什么感受?你能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请引用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谈一谈。二、课文是一首抒情诗,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诗中除少量直接抒发‘我敬你/爱你’的感情的诗句外,更多的是在满怀激情的叙述中表达了对大堰河挚爱的深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四至十节,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在这几节诗中诗人记叙了大堰河的一些什么事情?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2.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的叙事有什么不同,诗中的抒情与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抒情又有什么不同。请读读你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首诗叙事抒情的特点。三、诗人在开头写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又写到‘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样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在全诗的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
  四、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试找出诗中的几组排比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然后仿照诗中的句子,完成下列两组排比句:1.妈妈,您时刻都能让我感到您的爱;在……的时候,在…………2.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不要…………五、作者把这样一首赞美诗呈献给了他的保姆——一个普通劳动者,试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研讨与练习部分是这样的:“一、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二、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三、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四、生活中不乏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请你去观察生活,搜集有关素材,写成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两相对照,同样是诗中的排比句,可以看出初高中教材要求的区别:初中要求“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然后仿照句子,完成排比句练习;高中要求“反复朗读”“揣摩其表达效果”。一个“体会”,一个“揣摩”,难度不同,前者仿照句式,抓基础训练,打底子。同样都有写作要求,高中是“写成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初中则是写“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两者分寸把握得都很到位。
  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察,语文版初中习题的设计确实做到了以课文为例,在充分展示名篇魅力的过程中,鲜明地体现了三个维度的要求。
  
  2.《诗经·采薇》
  此篇为语文版最早开发的初中课文篇目。这首诗约作于西周后期,诗中描写戍卒在归途中追忆与狁作战的苦况,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心情。但语文版初中教材从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只选取了全诗六段中的最后一段,而人教版高中教材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用了整首诗。应该说,两家的选文均体现了对初高中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良好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采薇》最后一段写得情景交融,言浅意深,很适合初中学生记诵。《世说新语·文学》上有一段故事说:“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小字)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可以看出,即使在古代,少儿也非常喜欢这几句古诗。
  3.《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语文版放在初三下学期,人教版放在高一上学期,相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认知水平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
  语文版初中教材围绕课程目标要求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为:“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试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体会。二、这首诗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字句稍有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读下面的诗句,注意加点词表现出的色彩美。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读出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围绕课程目标要求设计的研讨与练习有:“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语文版初中教材设题注意从诗句本身入手,训练具体、实在,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这首名诗的情感特点和审美特点;人教版高中教材提问“你觉得美在哪里”,显然要求比初中相对要高,要抽象了。
  
  4.《别了,“不列颠尼亚”》
  此篇为语文版新开发篇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思考与练习是:“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事。用三至五分钟读完课文,说一说: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二、这篇课文语言庄重而含蓄,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3.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三、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四、阅读附文,说说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