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语文中考现代文测试案例分析

作者:雷 实




  等级评价:****
  
  二、问题探讨
  (一)现代文测试材料选择问题
  现代文测试的材料有些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有些就是教材中的课文。这两种文章,都要在测试题上下工夫。为考查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大多考卷选“时文”作材料。当代学生的阅读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当代文化现象相结合,这种选择无可非议。然而,当代的作品纷纭复杂,令人目不暇接,选出好文章确实不易。现代文测试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选择,反映命题者的价值取向、学术视野和审美情趣。如果将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测试材料收集起来,作一点分析,就可以看到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明显变化。所以,首先要把好选文关,然后才能根据材料的难易,在测试题上作出调整。
  选择现代文测试的材料时,应该向课标对教材选文的要求看齐。浏览试卷中的现代文,笔者感到有几个问题需引起注意。
  一是要关注文章是否持论有据。如果根据不足,就要考虑更换材料;持论偏颇,则要作些调整,如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自行判断,发表己见。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招生,有一道题:“孔子言上智与下愚不移,而孟子乃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旨异同,盖举其大义以对。”考查了学生的国文基础、对教育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引用的材料,呈现两种论点,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发议论。胡适先生早就说过,考题最好是从正反都能做文章。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多角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复杂世界,分析各种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回到自我,表现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真切体验。
  二是要区分“虚构与写实”。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上述案例1的《无声的音符》,如注明“系虚构故事”,让学生自行评价,可能会好一些。在语文测试的材料中,含有科学知识的现代文不少,含有科学知识的作文话题材料也不少。因此,遵循“科学性”的标准十分重要,这类文章和话题需要让专业人士把关。
  以上所述只是对材料的最基本要求,至于文章的时代性、典范性、活泼性、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富于文化内涵等,则是进一步的要求了。
  (二)现代文阅读测试题的设计问题
  一要注意问题的认知水平分布。阅读测试最好有检测一般认知能力和较高认知能力的题目。不妨设定一个测试题的等级标准,结合考卷分析,来判断测试题的难度。布卢姆对认知目标分类的有关论述可作参考:具体知识与理论结构的知识是不同的;复述、解释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评价(内在证据判断、外在准则判断)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而“综合”“评价”被布卢姆列为高认知能力。将这些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论述与阅读要求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明确测试题的水平差别,确定合适的分值。
  二可以借鉴国外阅读评价经验,将教育评价学研究新成果与本国阅读教学特点结合起来,确定较细致的评价标准,明确高认知水平试题的权重。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厅于1999年制订《阅读评价手册》的评分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4分:
  (1)对文章作了详细说明和拓展,有成熟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文章的复杂性有透彻的理解,对其中所涉及的事实没有错误理解。
  (2)展示出超越字面意义而达到个人的、具有评价的理解。
  (3)答案与其他的经验、文本概念、事件或文化背景有种种密切联系。
  3分:
  (1)通过一些详细说明和扩展表明对文章有确定的、连贯的、充分的理解。
  (2)对文章所涉事实没有重大错误理解。
  (3)展示对文章的更多字面意义上或基于个人的理解。
  (4)答案与个人经历、其他文章或背景知识相联。
  2分:
  (1)表明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对文章所涉及的事实理解有错误。
  (2)显示对文章的更多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水平。
  (3)在其他经验与文章之间建立的关联是不系统的、片段的、有限的,没与文章综合起来。
  1分:
  (1)对文章理解有限。
  (2)对文章所涉及的事实理解有错误。
  (3)显示不系统的、不全面的或无关联的理解。
  (4)可能使用相关的抄袭文章。
  (5)采用不具体的细节,与文章相关性不大。
  0分:
  (1)试卷是空白的。
  (2)偏离任务的试卷,如与任务和文章无关联的试卷,难以辨认的、抄袭的文章。
  (3)有意偏离任务试卷,如有严重亵渎词语,拒绝回答问题的,只是画画,极其潦草书写的试卷等。
  注意:3分(或以上等级)被看做所有学生的作业标准。
  这种评分标准能帮助评卷者分析学生答题中认知水平的高下。如果在试卷中,检测高思维水平的题目与低思维水平的题目分值相等,检测低思维水平的题目又较多,那么,检测的信度不高,对阅读教学改革的积极引导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三要给学生发表自己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个性理解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测试题不能让学生只当别人文章观点、手法的赞同者,还应该有机会当评价者和切磋者。提倡与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许多国家母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这种能力表现为努力辨别真伪,发现分歧,识别偏向,提出疑问,发现隐含的意思,理解人们对作品的不同的反应,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等。对大量普通问题能耐心作答固然不错,但是容易使学生成为谨小慎微对付考试的庸才;真正有见地、敢冒险的学生往往对这些普通题不屑一顾,他们反而不易得高分。现在的语文试卷,题目出得太多,考生赶时间,慌慌张张答题,只有经过大量训练的、不怕麻烦的学生,才能很好应付。阅读测试题出少些,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能考查高认知水平的测试题,应该赋予较高分值。
  四要根据材料的难易调整测试题。材料较艰深,测试题要简单些,不要死抠文章中一些艰涩的语句;材料较浅易,测试题要有梯度,提出点高认知水平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检测出教学是否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材料选得好,是在提倡好的文风;题目出得好,对日常教学会有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
  〔1〕http://school.jytom.com,2005/12/28。
  〔2〕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ivision of Evaluation and Reports:Reading Assessment Handbook.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