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房屋”题材散文阅读和写作

作者:刘德福

和熔铸,调剂成与自己的语言感觉融为一体的“文章原料”,再和需要写作的主题相连通。如果说待写作的主题是水渠的话,那么,“文章原料”就是活水,文章就是从这个水渠中流出来的“文章原料”之水。
  散文中“写物”是最常见的技巧,而伴随着“物”出现的是线索和细节。用“物”串起写作素材,围绕着“物”进行细致的场景和景物描摹,更是水到渠成的写作教巧。同学们可以在“仿写随笔”写作中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这样再加上整篇作品的阅读摇动,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很容易了。
  
  教师下水作文
  
  [文题1]
  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例文:
  诗意地生活 刘德福
  我有一间书房。
  不大,只有十个平方。
  这是在买房的时候,我和妻子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要让我那些随我漂泊了好几个学校的书,有一个安稳的家。
  屋顶是我特意买的羊皮灯,上面抄录着《陋室铭》的书法。四壁和书架都精装修了,地板是上等的,这当然不是陋室。我想,刘禹锡的书房也不应是陋室。这是文人的一种情怀,暂且就叫“诗意”的情怀吧!
  我喜欢将玻璃擦得亮亮的,这样可以随时观赏窗外河边的风景。我住在三楼,当时要安防盗窗,我极力反对,因为那如牢笼一样的栅栏和我诗意地生活的理念相左。但是,小偷又不能不防,为此,我特意请教了做护栏的师傅,他们说,可以不全封,只封一少半,而护栏是向外伸展的,这样小偷就无法攀援上来了。我又安装了封闭的报警系统,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我饱览窗外风景的嗜好,又将安全工作做到了位。
  本来,以前我就不喜欢走动,现在,有了这样满意的书房,我更将我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书买的越来越多,花草栽的也越来越旺盛了,我的书房自然成了一道风景。我有时将我的朋友带到书房里,他们都感叹:真是个好地方!
  我越来越迷恋深深地陷在书房的幽深气氛中的感觉。最好是夜晚,外面的喧嚣已经沉寂,内心的波澜开始涌起。洁白的灯光,泛黄的书页,墨黑的方块字,都从静谧中活跃起来。我的眼光是一只具有魔力的手,在它的抚摩之下,文字成为形象,或站立,或舞蹈,都和我心灵中的节奏相应和。这时候,我的褐色的书桌仿佛是一片奔涌着热浪的大海,我的书籍就是汪洋中的一艘艘船,而我手中的笔就是船桨。
  书桌的小,是受了书房的限制,这样,我的领地就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领地上,书本比书桌小,笔尖又比书本小,而笔尖是我获得智慧的最佳武器。和局促相对的是驰骋,而笔尖的驰骋又是无限的,足以涉猎古今,足以游走龙蛇。上溯可以抄写《诗经》,下启可以抒发心志,适合于心灵耕作,灵魂舞蹈。这个如点的笔尖,是我开垦智慧荒地的犁铧。
  也许我们只看到了有形的书籍,文学、地理、历史著作,以及各种期刊杂志之类。而那些白纸,却是另一块土地,也会生长出树木、庄稼。这些植物也有根叶,也会荣枯,也有春华秋实,那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鲜花和硕果,我们叫作名人和学者,他们都是从书房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植物。和那些名人学者相比,我只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但我也有我的盎然绿意,我也有我的诗意生活。
  我把工作之余的书斋生活当作艺术享受,读书、写作、品茶、欣赏音乐,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我的书房。白天,我在红尘中谋生;夜晚,我在文字中穿行。每一个夜幕垂落的夜晚,我眼中燃起对文学和文字的渴望,笔下流淌出生命的清泉。这种诗意的生活是书为我营造的,我沉浸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中,书房失去了它坚硬的外壳,成为我精神生活的一袭纱衣!将书房穿在身上,我居然有了这样诗意的想象。
  虽无大名无大钱,每晚却有文字寄情养眼。
  无须四处乱转,书房内就有最好的食粮——文学的诗意。
  
  教师下水感悟
  
  写“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找到一种能够寄托“诗意”的活动,因为这里的“生活”是动词,这个活动又要有一个相关的事物来容纳和寄寓中心,这个事物最好能成为串联材料的线索。根据自己的特点,我写了“读书”,进而找到了适合的事物——书房,用书房贯穿材料,融汇了两篇文章的构思特点,开头和骨架借鉴《小屋》,结尾仿照了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见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的结尾。
  [文题2]
  2007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
  老屋 刘德福
  老屋已经很老了,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夕阳下,静静地坐着。时间似乎停止了,而它的思绪还在流淌。时间给了老屋许多故事,可这些故事对于成长的年轻人又有多大的作用?
  老屋是祖上的产业,存留着往昔家族繁盛的痕迹。雕梁画栋,飞檐斗拱,让人产生迟暮美人一样的感慨。老屋传递着一种沧桑的变迁,留存着一个家族辉煌的历史,而这些,和这块地皮的经济价值相比,如同秀才遇上了野蛮的强盗——任你说破大天,也难以挽回被拆除的命运。
  围绕着老屋的存留问题,家族中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议。坚持修葺后留下老屋的只有奶奶一个人。奶奶以前是大家闺秀,写的一手娟秀的小楷。奶奶说,老屋是刘家的祖脉,不能拆除。它可以保佑刘家富贵长久,诗书继世。
  一听到诗书继世,有几个后代子孙就更不耐烦了。诗书有什么用,不如将老屋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得到大笔金钱来得实惠。但是,碍于奶奶在家庭里的威望,只能将怨气收回腹中。奶奶自此独自搬进了老屋中,自己一个人生活。拆房之事只好作罢。
  我坐在老屋的台阶上,遥想老屋当年的辉煌情景。某年,我祖上以贫寒之身高榜得中,积攒金银,回到家乡,筹划盖起村庄中最气派的房屋。剪彩那天,肯定是锣鼓喧天,酒喝多了,鞭炮也放腻了。这时,我的祖上环顾祝贺的乡亲们,一定有过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骄傲。奶奶刚嫁过来的时候,老屋依旧气派,家族仍然兴旺。可以说,老屋伴随着奶奶从一个少妇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妪,其中寄托了多少情感!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从这个屋子里走进走出,劳作,读书,应试,做官,经商,或春风得意,或失败而归,一个家族的生命痕迹也许只有老屋可以承载,可以传递。我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