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房屋”题材散文阅读和写作
作者:刘德福
贤晤语,与家人、朋友分享这种快乐,这是何等的幸福!再以书以画相伴,此生足矣!
老屋 李汉荣
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掀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坐北朝南,负阴抱阳,风水先生根据祖传的智慧和神秘的数据,断定这必是一座古宅。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还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它们含蓄、文雅地立于檐下或卧于墙角桌下,偶尔吐出垂涎的舌头,又很快地收回去了,它们文质彬彬地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
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那天大的吉日,已是一个永不可考的日子。想那些媳妇们、孩子们、匠人们、劳工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禄、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做梦、谈话、生病、吃药;我尤其想起那些曾经出入于这座房屋的妇人们,她们有的是从这屋里嫁出去,有的是从远方娶进来,成为这屋子的“内人”,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纺织、缝补、洗菜……她们以一代代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正是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我的血脉里,不正流淌着她们身上的潮音?我的手掌上,不正保存着她们的手纹?我确信,我手指上那些“箩箩”、“筐筐”,也曾经长在她们的手指上,她们是否也想象过:以后,会是一双什么手,拿去她们的“箩箩”、“筐筐”?
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椅子,缓缓地垂落、垂落。 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
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
星光下,我遥看这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比较赏析】
一般来说,写作者呈现在文字里的必须是经过自己审美体验和情感浸润后的生活,这种生活已经不是原生态的生活,但却比原生态的生活更集中、更富表现力。《我的小小山屋》是现实之作,行文'中基本上没有虚构的成分,又何以能如此动人呢?原因是触手可及的细节和攫取人心的真情实感打动了人。文章借山屋写自己对安静的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简朴生活是一种自由,。一种浪漫,一种心安理得和一种和谐自如”。山屋是作者选择的材料,小屋既是容纳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的容器,又是文章行文的线索,小小的山屋串起了众多的材料。围绕着山屋,作者写了许多生活细节,这些细节再现了自然淳朴的生活场景:“果然,这儿的山屋让我有了清新的思绪,活泼的想念,愉快的心情,更有了安定的志趣。奇怪的是深夜寂山并不使我害怕,听了猫头鹰的长号也安之若素。百鸟作歌,林兽和鸣,溪水在山恻回响。这样的时刻多么适合回忆,回忆青春年少时光。回忆无拘无束的日子。”在文章中,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组成文章充满灵性的血肉。
《小屋》写得细腻生动,语言诗意有张力,内容富含哲理。透过这间屋子,我们看到了作者读书写作的诗意情怀,这也是作者追求充实高雅生活的写照。这个主题其实和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诗意地生活”相契合,这是“文本摇动心灵”中的题材摇动、主题摇动。作者抓住了“小屋”内外的景色。用细腻且充满感情的笔触进行描述,用传神的细节进行刻画,房子的景色是“实”,而阐发的情感和哲理是“虚”,在描述中寄寓哲理,抒发感受。有情、有理、有事、有人。这样的语言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同学们可以试着模仿具体语段。
《老屋》是借物写事写人的典范之作,老屋“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这是文章的中心,在结尾才点出。而在前文,作者写了老屋的建造过程、老屋中的人生际遇,寄寓了一种生生不息的传递的主题,这和2007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传递”连通,也可以作为“题材和主题摇动”的例子。另外。文章将叙述、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充满张力的语言风格。这样的语言,容易在考场上迅速成文,同学们可以重点模仿。
借物写事 一线贯穿 细节传情 虚实结合
理念导引
我们有必要理清什么是真实的素材,什么是虚构的素材吗?朱自清先生把真实分为现象的真实、逻辑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艺术总是在两个世界间往返徘徊,一个是有客体存在的行动的及其表现形态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被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看成“真实印象”的暗示之中隐隐约约显示出本质的虚幻的个性世界,一个依靠心灵感悟才能发现的世界。有人说,现实世界最重要,因此,要仔细观察世界,然后真实地录写,甚至不允许虚构作品;也有人说,文章不是现实的产物,而是心灵世界的舞蹈,所以,没有虚构和联想想象的作品就是没有才情的作品。其实,文章是现实的和还是虚构的都不是很重要,文章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实”。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千古名句,因为其虽夸张却写出了情感的真实,以此写出了塞北的寒冷;而杜牧的名诗《江南春》,明代著名诗评家杨甚曾“很蠢”地提议将“千里莺啼绿映红”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因为距离之远完全不可能听到和看到。不过,几百年过去了,也依旧是“千里”,因为“十里”虽接近现实,却失去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其中的情感真实是春天那美好的景色旺盛地占据了千里那样广阔的空间!
写作最重要的是将现实中的真实世界吸纳到自己的心灵中来,然后,用自己的个性才情进行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