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则

作者:佚名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略有删节)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用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⑥蠲:免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所顾让让:责备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 D.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D.①童逸而牧舍火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震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
  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③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④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⑤震遣吏捕治 ⑥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写了唐震做官清正、不畏强权的事迹。他的一生中先后多次顶着压力办案,甚至曾因之丢官。
  B.“以公廉称”是全文叙事的总纲,下文选取的材料多由此而发,从而使得全文的叙事显得有条不紊。
  C.这篇文章选材比较典型,眼光比较独特,抓住唐震处理政务的个性化言行,塑造了一个恪尽职守、至死不渝的忠臣形象。
  D.以事写人,以小见大,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唐震的生活小事,来凸现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5.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2)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3)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参考答案]
  1.B(“谦让”)
  2.B(A项的两个“其”都是“他的(它的)”。B项的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的两个“会”都是“恰巧”。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
  3.C(①表现唐震虚心接受他人批评,④说的是小吏,⑥说的是城中年轻人。这三项不合题意)
  4.D(“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唐震的生活小事”与文章内容不合)
  5.(1)唐震叫出他的儿子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2)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3)唐震把笔扔到地上,不屈服,于是为此牺牲。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适逢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成批运送贡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使他们得到报答。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手下人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救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委婉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④、高若严光⑤,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动词,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④伯夷:殷朝皇亲,周武王灭殷后,他和兄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饿死。⑤严光:东汉隐士,刘秀称帝后召他入朝作官,被他拒绝。
  

[1]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