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独具岭南特色的地理教育在广东的发展
作者:周顺彬
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设立地质系,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时成为我国最早的地质系,由中国人在广东从事地质学研究也始于此。1927年7月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1929年4月由中山大学地质系接管,它培养和网罗一大批著名地质学家如谢家荣、斯行健、叶良辅、张席裎、冯景兰、乐森碍、何杰、杨遵仪、李承三、陈国达、以及外国地质学者哈安姆(A.Heim)、古力齐(Karl Kreeji—Graf)等,他们对广东地质研究和教育作出了贡献。1929年秋,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成立,在理科内设立地理系,这在我国高等学校是个创举。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深厚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功底,擅长野外工作,区别于在文科设置的地理系出身学生
1924年广东省立勃勤大学设立博地系,也是广东较早地理教育机关。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从该校分出,博地系基础上成立地理系,广东地理教育和研究能力有所加强,我国著名农业地理学者梁溥曾在该系任教,写出有创见性的我国聚落地理论文《广州河南岛的聚落地理》 (1935年),影响至今。1951年在广东者立文理学院地理系基础上组建华南师地理系,成为广东地理教育和科研一个重要基地。
3 建国后地理教育的体系和配置
1950年1月2日,中山大学地理系开课,吕逸卿教授为建国后第一位系主任。1952年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历史悠久的中大地质系被撤销,并人中南矿冶学院,原地质系教师、图书仪器、标本等悉迁湖南长沙。自此,中大地理系失之交臂。
1951年,原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改称华南师范学院,继续设置地理系。院系调整时,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岭南大学教育系、国民大学、广州大学等并人华南师范学院,这些院系地理师资,进一步加强了该校地理系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华南地理教育—个重要基地,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师培养,贡献匪浅。
1958年8月,广东师范学院创办地理系,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学地理教师。自此,在广东形成中大地理系、华南师院地理系和广东师院地理系三个地理教育和研究基地。
4 改革开放后地理教育的体系和配置
1978年9月,停办15年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复办,重新成为广东地理教育一个基地。广州师院地理系经过复原以来发展,不仅恢复元气,而且有大有长进,教师队伍增强,设备更新,经费充足。同样形成函授一专科一本科一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教育体系。
华南师范地理系恢复以后,1981年开始招收自然地理硕士研究生、含地貌学、综合自然地理、植被生态、环境土壤、城市生态环境5个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则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先后设置农业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开发,城镇规划与布局、外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等方向,形成函授—专科—本科一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1978年,中大地质地理系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先后设置经济地理、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地学、地图学与遥感等6个专业20多个研究方向,每年招生30~40人。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批,在中大地理系设置人文地理学博士点,设城市地理、人口地理、区域发展三个研究方向,1994年以后又陆续增设区域文化地理、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小城镇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同时也在中大地理系设置自然地理学博士点,含海岸环境演变与资源规划利用、水资源与环境变异、河口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及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这样在中大地理系形成专科(后撤销)—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
三、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
1 为祖国培育栋梁,努力耕耘
1977年全国高考考试制度的恢复,为中学地理教育带来了春天。各地级市相继成立了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组,并针对高考编写了大量的教学复习指导资料,使高考复习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30年来,中学地理教师将地理教学与高考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文科必考、高考免考、x科选考、综合(或文理基础)必考等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2 为教学改革,勇于实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无论是课改,还是教学研究课题,广大地理教师都积极参与。如在全国性的课件、优质课程、优秀教学论文等评比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广东地理教学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又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中,中学教师勇于实践,带头实验,在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改进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 为地理课外活动,乐于奉献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优势。在各地级市教研会的指导下,地理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专题讲座、专项调研考察、科技竞赛等,还有寒暑假的冬夏令营,这充分体现南粤地理课外活动的学术性、乡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中学环境教育,更是地理课外活动的主题,一大批中学地理教师成为了学校环境教育的专家。
4 为青年教师成长,勤于科研
20年来,各地级市教研会都以特约教研员、年级中心组、教学设计课题组、专项科研课题组等组织形式,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许多青年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还努力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论文,在全国多个地理专刊上发表,获得了很高层次的奖励。如:在2002年全国地理学术大会上,东莞高级中学的张蕾老师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信息、策略、地理教育》的论文报告,并得到全国地理同行的肯定和赞赏。许多地理教师成为学校各级领导、成为指导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多面手、地理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其中的佼佼者更获得省级和各地市的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地理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综上所述,广东地理教育由于深受其所处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深深地刻上了岭南特色的烙印,为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广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