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追寻校本教研的生命意义

作者:杨土良




  许多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反思与对话]
  执教者:经历了三次实践,我仿佛经历了三次蜕变,对“教学情境有效性”的认识由混沌走向清醒,由朦胧走向清晰,由浅显走向深刻,体会到了“有效情境”的创设应紧紧抓住“学生生活”与“教学文本”这两大内容,以寻求两者的平衡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情感上受到感动,再辅以教师扣人心弦的语言加以引导,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而就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老师们,大家认为呢?
  教师乙:是的,在这个情境创设中,能以儿童为中心,以学习“儿童所要学习的语言”为着眼点,促使学生的知识有效建构,是讲求实效的情境。
  教师甲:情境创设以教学的具体内容适时而定,建立了生活与文本、具体事物与象征意义的联系,让学生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切入点,非常有效。
  教师丙:情境创设以课堂效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才不是“无病呻吟”的。感谢执教老师的课堂实践,让我们也一起经历了蜕变。好课磨砺出,各位把三次磨课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在思考中探索,感悟中提升,不断地对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重构,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历成长的过程。
  教师庚: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充分洞见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为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搭起一个可靠的“脚手架”,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使命所然。本次“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主题研讨很成功,以我们涉及的真实问题为教研主题,以对话交流研讨的“互动式”教研为主要形式,是我们校本教研活动寻求实效的有效模式。
  [活动思考]
  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把日常教学中发现真实的具共性的问题确定为研究专题,进行主题引领;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围绕主题组织分析反思、集体讨论,重视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听课、交流、研讨,将案例中的亮点挖掘出来,活用到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地加以深化。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具有本位化、低起点、小切口的特点,教师对教学的体验得到提升,超越原有的行为、习惯,建构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对话中实现思想、智慧的碰撞与提升,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长。
  1. 解决教学的真实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所在。
  校本教研的意义何在?以低位实效推进为策略,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小问题为追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这就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所在。案例中,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为研究主题,务实地解决目前课堂中“为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只追求表面形式”的真实问题。案例中这种人人参与设计、发表看法、修改方案的活动,有力地改变了校本教研一个人订计划、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记笔记“走过场”的务虚作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共同的愿景,教师有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小而真实,教师们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教师可以在从事日常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研究。
  2. 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校本教研的生命所在。
  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所以在活动中必须让老师获得提升、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首先,提高参与率并进行有效研讨是教师获益的前提。如例中,参与活动的教师都经历了就一个教学情境设计的三次磨砺,不仅在活动中习得了创设有效情境的技法,而且形成了课堂设计要讲究有效性的意识。如果跳出情境的话题,就在其他问题或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这些教师将会表现出较强的对已有教学经验重构的能力,增长了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驾御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受到的隐性收益。其次,在教研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会接受到来自同事的评价与建议,同时自己也在研究与评价他人的教学设计与行为。研究他人的案例就是与他人对话,这能帮助教师丰富自己对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行为的沉思与体验。案例中几次研讨就是几次集体也是教师个体的反思行为。“思行本是同根生”,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长,教师潜移默化地将实践经验转化成了教育智慧。在校本教研中受益越多,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越高涨,进而促成校本教研的本真回归,让校本教研焕发出生命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