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班主任培训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作者:倪 敏




  班主任培训相对于学科教师培训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关注并积极探索班主任培训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江苏省班主任培训的规划和实践,就有效开展班主任培训谈几点想法。
  
  一、关于培训的目标
  
  (一)制度层面上的目标
  1. 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已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未参加过班主任专题培训的教师,应在短时间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修。
  2. 组织中小学班主任省级骨干培训。用两年时间,由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培训中小学班主任骨干,保证全省每所中小学(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至少有2名接受过省级骨干培训的班主任。
  3. 进行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高级研修。用两年时间,由省教育厅每年组织优秀中小学班主任进行高级研修和社会考察,为每个县(市、区)培养1-2名既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有良好的理论素养的优秀班主任。
  4. 开展面广量大的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由各市教育局根据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的要求和全省中小学班主任省级骨干培训目标,制定当地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保证至2010年,每位中小学班主任都接受过专项培训。
  (二)各层级培训的目标
  1. 新任班主任。帮助学员初步了解德育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初步掌握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设计的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会学生心理辅导的初步方法,从而能较快适应和胜任班主任工作。
  2. 骨干班主任。引导学员进一步理解德育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更新教育观念,熟练运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会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理解和帮助学生、调适自己的心情。提升他们德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而成为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班主任。
  3. 优秀班主任。引导学员把握全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走向,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形成理念新、业务精、反思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有一定影响力的班主任,进而带动全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关于课程结构
  
  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实现班主任培训的目标,解决好课时和课程结构的矛盾是关键。从教育部关于班主任培训计划的要求看,学时只有30课时左右。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达到培训目的,合理的培训课程结构成为关键。
  首先就培训课程的结构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基层班主任教师的意见,在初步形成培训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在全省试点进行四期共620名班主任参加的培训,以观实效。在这四期培训学员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再对培训课程结构进行修改、调整。设置培训课程时要重视以下问题:
  (一)专业理论基础问题。
  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告诉我们班主任专业有它特有的理论体系,做班主任自然要学习班主任专业理论。现实是中小学班主任,职前培养阶段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班主任系统理论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近年又有了较大发展。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班主任专业理论培训学习任务,必须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同步进行。
  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在于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在于能帮助学员逐渐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的德育教育观、学生发展观,以理论学习获得的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及方法形成的班主任专业素养,去适应今后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培训课程,基础理论比例应不少于总课时的30%。
  (二)实践操作的务实问题。
  班主任培训的目标,说简单最终是为了会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培训应在“做”上下工夫。培训课程也应围绕“做”来“教”和“学”。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性的培训,学员才能真正在“做”中学知识,学技能,学思想,学方法。班主任培训课程实践操作的比例应不少于40%。
  实践操作的内容、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具体设置培训课程时,还要注意:
  ①把实践操作课程内容的立足点放在不同层级的培训上区别设置。即新任班主任的立足点在会做、适应;骨干班主任的立足点在会分析、提升;优秀班主任的立足点在会提升、创新。
  ②把实践操作课程内容与基础理论课、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走向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班主任培训的实践操作训练,同时要有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去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③把实践操作课程内容同当今整个社会发展、教育形势的发展结合起来。即实践操作的内容要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来思考,放在整个教育形势的大环境中来进行。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其工作对象—学生,他们的心理变化,无不受着当今社会、教育形势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实践操作培训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培训内容同形势分析、形势发展结合进行。
  (三)自主学习的个性问题。
  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还受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的制约。外部因素是社会、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内部因素是班主任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认知、情感、意志等特点。因此,培训课程既要服从外部需要,也要考虑内部需要。调查表明,当今社会和教育形势(外部需要)向班主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班主任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及乐于奉献的精神等。因此,班主任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有外界对班主任的要求(通识课程),也要考虑培训学员层次、学段、学习能力等的不同,给予划层、分段的不同课程;更要根据学员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的背景,给每一个培训学员有反思、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机会,以此获得课程的合理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培训课程自主学习的比例应不少于30%。
  
  三、关于培训形式
  
  根据我们对一线班主任教师的调研,班主任期望的培训形式总的要以实用为主。具体是:讲座、案例分析、与专家互动、观摩后点评、研讨交流、德育基地参观考察等,也可以是网上远程培训(用于面广量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在具体设计培训计划时,将不同的培训形式用于以下不同的培训课程:
  1. 讲座。
  常用于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讲。由于此类内容多为文本性的,条理性强,宜于做成电子讲稿。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占30%左右。
  2. 案例分析。
  常用于帮助理解理论或政策法规。由于理论和政策法规的讲解多抽象逻辑性,不同学员理解效果不一样。为提高讲座课程的有效性,此类形式多用。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占38%左右。
  3. 与专家互动。
  常用于学员疑惑、学员反思等个性学习课程。不同层级、不同学段、不同的个体,学习的风格、感悟的能力都不同,各人成长的背景,积累的经验也不同,故此类形式多用,效果好。但适宜在学员人数为30人左右的小型培训班。若人数偏多,可分成小组来进行。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占35%左右。
  4. 观摩后点评。
  常用于实践操作课程。从理论观念到教育行为,观摩课点评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观摩课可以是外请的优秀班主任来执教,也可以是培训学员中的优秀班主任教师来执教。同样,点评专家可以是外请的理论或实践专家,也可以是培训学员自己。但是,上课教师的备课、准备、试讲等困难较大,培训机构的工作量也大。培训时间必须错开假期,否则,学生不好集中,效果就差。此类形式最受欢迎,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占65%左右。(建议:可用录象资料代替实际上课)
  

[2]